當上一代燒烤愛好者還在通過信息和評價篩選本市口碑頂流時,這一代燒烤愛好者早已超脫地理的局限,化身“行走的貝爺”,將探險融入燒烤。
“這也是個值得一去的小眾寶藏美食店”是他們的接頭暗號。他們不設(shè)目的地,不限出發(fā)地,可以是“特種兵”,也可以自由行,唯一的要求是不隨波逐流,使命是挖掘出本地人都豎起大拇指的燒烤攤。
于是從錦州的老小區(qū),到淄博的小村鎮(zhèn),甚至齊齊哈爾菜市場里十幾年來“披著肉鋪皮”做燒烤生意的隱藏小門臉,都讓這屆“燒烤探險家”使命必達。環(huán)境?不重要;口味?很重要。中國這么大,燒烤攤這么多,總有一些城市,一些吃法,一些小店,可以讓他們不顧一切地前往。錦州、貴陽、喀什、成都、昆明……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力,為燒烤世界增添了無窮盡的意外之喜。
沒有人能忘記兩年前淄博這匹“黑馬”,在抖音上掀起了探店熱,引爆了各大城市的文旅局“內(nèi)卷”。特殊的“小餅卷一切”吃法,讓彼時尚未發(fā)現(xiàn)更大世界的新燒烤黨——“燒烤探險家”雙眼放光。他們連夜買票,跨城狂炫,爭氣的淄博文旅局更是緊隨其后放大招,燒烤專列、燒烤地圖紛紛奉上,只為讓蠢蠢欲動的靈魂們體驗到淄博燒烤的美妙。
小餅四折,在齊縫處快準狠地倒入調(diào)料,蒜蓉辣醬的濃稠迅速吸附住孜然粉、芝麻及辣椒面的色香味,再展開就是一條莫名舒暢的筆直線條。一時間,一把將肉擼下簽子的視頻,似乎席卷了抖音等社交平臺,成了吃燒烤最風靡的標準動作。
認知大門一旦打開,看世界的方式就會發(fā)生變化。于是,哪怕早已入列全國知名燒烤地區(qū)的錦州、貴陽、喀什、成都、昆明……也能被這群創(chuàng)造力和行動力都處于巔峰的“燒烤探險家”,挖出全然不一樣的玩法。
錦州,又被燒烤黨親切地稱為“重金屬朋克養(yǎng)生燒烤地”。這個創(chuàng)造出“大金鏈子小手表,一天三頓小燒烤”的地方,以“烤天烤地烤萬物”為所長,怕上火能烤豆皮蔬菜、氣虛了能烤大棗山藥……完全不用擔心動輒脆皮的“胃”,如果來錦州只吃肉串,那才是錯過了“一個億”。
雞頭,刷醬烤制。“雞頭煮過骨頭都酥了,再烤,骨頭都可以嚼下肚”,吃過的烤友將這嶄新的體驗做成短視頻分享到抖音,惹得眾人好奇心癢;盤錦河蟹,老湯鹵制再烤至焦香,“完全吃不出腥味,鹵汁附著在蟹殼上很過癮”! 還有小池魚、大紅棗、吐司面包,一切你想不到的,在錦州都可以上炭火烤到絕妙。
成都的“燒烤探險家”,挖掘出了神奇的烤豬腳圈和烤烏雞腿;深入貴州大山的烤友,發(fā)現(xiàn)了當?shù)卣鄱c燒烤的愛恨情愁,那一口折耳根靈魂蘸水,堪稱燒烤的“點睛之筆”;新疆喀什更是打破烤友的認知極限,在黃沙中直接生火,憑空在大自然中打造出了一個“肉食兒女的天堂”……
但要說這個夏天“燒烤探險家”聚集最多的地方,不是上述任何美食之都,而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齊齊哈爾,可稱之為他們心中的“阿勒泰”。
“不都是東北嗎?” 不明緣由的朋友會前來發(fā)問。在他們看來,東北燒烤固然不錯,但怎么整來整去都是東北。“能跟錦州有多大區(qū)別?”他們還不太理解。
而這,就是“燒烤探險家”行走的動力了。
第一撥已經(jīng)從齊齊哈爾回來的“早鳥”會告訴你,同樣是烤鮮肉,齊齊哈爾燒烤才是極品的模樣。作為一年中半年氣溫基本都在個位攝氏度的地區(qū),這里的牛羊需要主動囤積足量的脂肪,才能安然度過嚴寒,由于身處松嫩平原腹地,這里春夏時又擁有豐沛的水草(“齊齊哈爾”的達斡爾語意思是“天然牧場”),因此牛羊多、吃得好、囤脂多……而這一切反映到燒烤桌上,就是有著漂亮雪花紋理、價格又極其平民的純天然鮮肉。
當然,坐擁好肉,吃法也要足夠野性才行。在當?shù)?,隨處都能在燒烤店看到鮮肉直接掛著賣,如果你上前問話,老板一定樂呵呵地看著你,瀟灑地說一句“想吃哪里切哪里”,厚薄大小都可以現(xiàn)場自定義,尤其價格更是讓你跌掉“大城市眼鏡”,全然不用擔心,“切多了、太貴了,可怎么辦”。
一串穿上2兩肉都沒問題,想要整塊肉當牛排烤老板也能滿足,一切確定好后老板還會現(xiàn)場為你調(diào)味——吃肉這件事,在齊齊哈爾做到了真正的自由,不僅價格自由,肉量自由,吃法自由,還有人類原始美食基因得以釋放的自由。
對于齊齊哈爾今夏在抖音上的爆火,本地人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把。從沒去過錦州的互聯(lián)網(wǎng)“P人”,刷到美食博主伊博在錦州的視頻后,發(fā)現(xiàn)不提前準備攻略似乎也沒關(guān)系,只要能張嘴問,就準能吃到好東西,壓力頓時小了好多。
這一屆“燒烤探險家”的魅力也在于此,他們或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少言寡語的“i人”,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世界,天然地抱著開放的態(tài)度——會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下意識地找到或創(chuàng)造與自己興趣相投的人群,可能是某個達人,也可能是某個評論……只要對方戳中了自己的好奇心,就可以自由地接納一切信息,種下探索的草種,待到時間允許,便轉(zhuǎn)化成了身體力行走遍全國的動力。
“我跟朋友本來吃得好好的,旁邊大哥聽出我們是外地口音,就開始給我們介紹延吉,我們現(xiàn)在吃完了,大哥還說要當我們的導(dǎo)游,帶我們逛一圈市場”, 另一個網(wǎng)友,在吃完延吉一家小店的烤海鮮后,被熱情的本地大哥又帶著逛了一圈西市場。
愛吃燒烤的人會告訴你,幾乎在去過的每一座城市,都會遇見類似的故事。有的時候是吃著吃著就跟隔壁桌聊了起來,有的時候是老板也坐下來跟你一起嘮嗑……燒烤仿佛天然的破冰機,不僅讓人體會到這座城市最真實的生活氣息,也歡迎每一位走過、路過的人,隨時加入,共享這場為天南海北食客搭建起來的美食盛宴。
燒烤從來不只是一種用炭火烤制食物的方式,它還是人類文明最初的象征,是鐫刻在人類基因里的渴望,是不同城市對自己的環(huán)境、物產(chǎn)和文化生活的解讀,是人們彼此搭建鏈接、創(chuàng)造理解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