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院教材;文化形象;語料庫
1. 問題的提出
國家文化形象作為國家形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在認識主體中所形成的總體印象觀念,是衡量國家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準(夏寶君,2021)。英語教材具備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特性,其作為國家形象自塑的重要媒介(李青等,2021),不能只關注語言文字層面的學習,更要對語言文化進行全方面的學習和了解。目前,已有學者對外語教材文化內(nèi)容進行分析,但結合語料庫方法聚焦教材文化形象較少。因此,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研究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輸入性文本為主自建語料庫,結合Wmatrix 5 工具,采用張虹、李曉楠(2022)的英語教材文化呈現(xiàn)分析框架探討外語教材的文化傳播價值,以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國家和民族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而更好地學習和傳播文化形象。因此,本研究擬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呈現(xiàn)的文化語義域主要有哪些?
(2)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呈現(xiàn)出文化形象的哪些特征?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對象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ㄆ咧辆拍昙墸┦悄壳皩W校采用最為廣泛、最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通用教材,本文主要以五冊英語教材中輸入性文本(Reading,Listening)為主自建語料庫Textbook,以Wmatrix 5 語料庫工具自帶的America English 2006 (AmE 06)為參照語料庫,如表1 所示,對其所構建的文化形象呈現(xiàn)特征進行研究。
2.2 研究工具
Wmatrix 語料庫分析工具的獨特之處在于內(nèi)嵌了語法標注工具和語義標注工具(Rayson, 2003)。通過將自建語料庫文本上傳后,Wmatrix 對其進行語法標注、語義賦碼,最后與其內(nèi)嵌的參照語料庫進行對比,根據(jù)語義賦碼在兩個語料庫中的使用頻率生成關鍵主題語義域并按照關鍵性即對數(shù)似然值Log-Likelihood(LL)排列(高超, 2016)。為提高其準確性,本文將LL6.63 設為關鍵性分界值。
3.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教材中主題語義域分析
通過分析教材中涵蓋關鍵主題語義域72 個,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呈現(xiàn)前15 個,如表2 所示。將72 個次主題語義域合并為上位語義域按照主題性值大小排列為:Z 名稱和語法、A 概括、K 文娛、E 情感、F 餐飲、T 時間、S 社會活動、X 心理活動、P 教育、N 數(shù)字衡量、Q 語言交流、B 身體、W 環(huán)境、L 生活、O 對象、M 交通、H 建筑共17 個上位語義域。
由以上顯著主題語義域可以看出,該教材涉及內(nèi)容較廣,但36.1%的主題語義域體現(xiàn)了語言教材的普遍特征如:Discourse Bin、Pronoun、Negative 等,表明了該教材基于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側(cè)重于語法知識結構的輸入。除此之外,本文對其他46 類文化范疇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初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形象呈現(xiàn)符合英語課標的要求利于學生接受和學習。
3.2 初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形象呈現(xiàn)分析
教材中文化形象呈現(xiàn)主要依據(jù)張虹、李曉楠(2022)的英語教材文化呈現(xiàn)分析框架進行分析,主要包含了文化觀念、文化實踐、文化產(chǎn)品、文化人物和文化人物五個方面。
3.2.1 文化觀念
文化觀念指對待事物的價值觀和信仰,其決定了文化產(chǎn)品和文化實踐,比如世界觀、名人民諺、古詩詞、神話等(張虹, 李曉楠, 2022),相關語義域涵蓋了19種,占比26.4%。教材中文化觀念呈現(xiàn)對學生起著導向作用,語篇中不僅涵蓋了表達個人主觀觀點的語義域如[Evaluation: good/bad],而且包括客觀觀點的呈現(xiàn)如[Evaluation: inaccurate],[Judgement of appearance: positive]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辨意識;不同程度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彰顯了英語教材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有意識地、有規(guī)則地做某事的意圖;心理行為和過程的各級次語義域反映了輸入性文本對學生思維意識的關注;但是相關學校法規(guī)、家庭規(guī)矩、社會制度形象并沒有在聽力和閱讀中涉及。
3.2.2 文化實踐
文化實踐指人類生活和行為方式,如節(jié)日習俗、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社會活動等(張虹, 李曉楠, 2022),該語義域共6 類,占比8.3%,涉及到娛樂、教育、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和社會活動。[Entertainment generally]呈現(xiàn)了不同的節(jié)日風俗習慣和娛樂活動,且都是學生較為熟悉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nèi)容,通過跨文化、跨時空的對話利于國家文化形象的對外傳播,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不同文化進行了解、實踐和反思;[Education in general]涉及了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利于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知識;[Polite]和[Cleaning and Personal belongings]是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約束,學生能夠提高自身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和方式。[Moving,Coming and Going]和[General actions/making]是在從事社會實際活動中的相關動詞表達。
3.2.3 文化產(chǎn)品
文化產(chǎn)品指為了滿足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所需要的物質(zhì)產(chǎn)品,包括書籍、食物、音樂、電視節(jié)目、服飾、建筑、文學作品等,是最容易認知的文化形象物質(zhì)形態(tài)(張虹,李曉楠, 2022),該語義域共17 類,占比23.6%。[Clothes and personal belongs]服飾的呈現(xiàn)僅涉及了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服裝,并沒有提及不同國家或者民族的服裝風格;[Food]和[Drink and alcohol]不同國家食物的呈現(xiàn)表明英語教材中融入了中國和他國的文化產(chǎn)品形象;[Residence] 主要是對家庭住址以及其他居住地址的介紹,但對國家建筑風格較少提及;[Music and related activities],[Entertainment,sports and games], [The media: TV, radio and cinema], [Telecommunications]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促進學生的文化體驗;[Living creatures: animals, birds] 動物的呈現(xiàn)幫助學生感受多元的文化, 了解不同國家動物的習性和種類;[Psychological actions, states, and processes] 次位語義域感官的呈現(xiàn)主要作用于文化產(chǎn)品。
3.2.4 文化人物
文化人物指某一文化群體的人物,知名人物或其他人物(張虹, 李曉楠,2022),英語教材中主要包含了兩類人物:知名人物和國內(nèi)外小人物,特別是國內(nèi)外的小人物較多,且多出現(xiàn)在聽力文本中。但通過索引行發(fā)現(xiàn)Yu Gong,Li Wen,Zhu Hui 這類中國人物排名比較靠前,說明初中英語教材注重中華文化的融入。通過對國內(nèi)外人物的優(yōu)秀文化品質(zhì)的學習,幫助學生意識到個體對于傳承國家文化形象的重要意義。
3.2.5 文化社群
文化社群指根據(jù)不同的民族、語言、性別、種族、宗教、社會經(jīng)濟階層等不同的群體劃分的文化,是國家/民族等層面的文化(張虹, 李曉楠,2022),其語義域占比4.2%,涉及了自我與他人關系的主題如[kin]、[Personal relationship: general]這是國家文化家國情懷的體現(xiàn);[No power]這一群體主要指的是初中生這一階段的學生,符合學生學情的需要。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在文化類型上,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輸入性文本的文化形象呈現(xiàn)主要分布在文化觀念和文化產(chǎn)品,文化觀念的呈現(xiàn)能夠充分發(fā)揮英語教材育人的作用,而文化產(chǎn)品是各類文化形象中最易感知的部分,便于學生理解。其次是文化實踐、文化社群和文化人物。文化實踐的呈現(xiàn)既關注到了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涉及到了現(xiàn)代文化;文化社群中僅涵蓋了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社會家庭關系,但在性別、種族等方面關注不足;文化人物多以聽力文本為主,且國內(nèi)文化人物涉及較少。在21 個語義域中,初中英語教材并沒有涉及到G[Government andPubic]這一文化范疇,這可能與學生的英語水平有關。
總之,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應深入挖掘教材,發(fā)揮教材的育人價值,尤其是在解讀閱讀語篇中善于挖掘五種文化形象之間的隱性關系;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如借助多模態(tài)、大語言模型等,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文化補充;注重文化內(nèi)容的多元評價,通過小測試或者家庭作業(yè)進行文化內(nèi)容的鞏固。最后,希望教材編輯者能夠平衡輸入性文本的各種文化形象,增加文化社群和文化人物的融入。
4. 結語
本文通過語料庫方法運用張虹、李曉楠(2022)的英語教材文化呈現(xiàn)分析框架對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中文化形象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教材中文化觀念、實踐、產(chǎn)品和人物對國家文化形象的塑造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重視本國國家文化形象,也關注到其他國家文化形象的呈現(xiàn),體現(xiàn)了多元文化特點,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教材的主題語義域也為上述結論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但教材中的文化形象主要集中在文化觀念和文化產(chǎn)品,對文化實踐和文化人物的呈現(xiàn)較為淺顯,并沒有深挖背后的內(nèi)涵。因此,只通過教材呈現(xiàn)的文化形象是不夠的,教師要在課堂中通過多樣的活動、有趣的互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到不同國家文化形象深層內(nèi)涵,并且能夠客觀的進行評價從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有效地促進各國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由于本文只收集了英語教材中的輸入性文本進行了文化形象呈現(xiàn)分析,無法將教材中文化形象均統(tǒng)計進去,未來可以從多角度對外語教材進行研究以彌補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