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常用認可度判別事物,區(qū)分高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眾聲作尺,獨鑒眾生
媒體平臺上,人們傾向于觀看點贊量高的視頻;挑選餐廳時,人們更偏愛口碑好、評分高的商家;電影上映后,專業(yè)影評人士的點評成為評判一部電影質(zhì)量好壞的重要指標……生活中,“認可度”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人們判別事物、區(qū)分高下的不二標尺。然而,我們是否還有別的選擇呢?
認可度的價值被廣泛認可,足以證明它的確是一把合理有效的標尺。一方面,來自大眾的認可度代表這個事物經(jīng)受住了大眾的篩選,人們的試錯成本被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來自專業(yè)人士的認可度代表這個事物承受住了權(quán)威的審視,說明其品質(zhì)值得信任。由此來看,認可度為人們省去了試錯的成本和鑒別的麻煩,讓生活中的價值選擇變得十分輕松。
然而,輕松的背后隱藏著沉重的代價。對于判別者,一味地崇尚大眾的認可度必然要犧牲一些個性化的需求,更何況認可度的背后可能是一些不良商家居心叵測的操控,盲目追求之只會讓自己落入圈套;對于被判別者,當所有人都以大眾的和聲為準繩,勢單力薄的佳品將會徹底失去被看到、被發(fā)掘、被認可的機會。
《春江花月夜》被埋沒數(shù)百年方聞名于世,陶淵明的詩在一個世紀后才得到正名,如此不斷重復的“龜玉毀于櫝中”的悲劇,是誰之過?自然是唯“認可度”馬首是瞻的人們之罪過!人生來便擁有眼睛和頭腦,卻甘愿讓渡主觀判斷的權(quán)利,由他人代替自己來判別、區(qū)分、選擇,千方百計地逃避做論斷的責任與試錯的成本,如此怠惰與膽怯讓判別雙方都損失慘重。
認可度是尺,也是桎梏;是盾,也是障礙。如果人們愿意擺脫對認可度的依賴,用自己的眼睛去判別,用自己的頭腦去認可,收獲的不只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還有在試、錯、再試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的價值品位。雖然要做到這一點并不輕松,但在世界的群山中獨立攀登,觸他人未觸之高度,見他人未見之景色,才是我們作為獨立個體來到這個世界的終極目標。
再轉(zhuǎn)念,認可度固然是尺,又不僅僅是尺。大眾認可度的背后是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作為有獨立思想的個體,我們除了要擺脫對認可度的依賴,也應從更高的角度審視認可度,透過它看到社會眾生的欲望和偏見,去看清更多的真相,讓自己不會輕易被認可度操縱。至此,我們才真正將認可度視作工具,而非被其利用。
古往今來的考試中都需要考官獨立判別答卷、區(qū)分高下,而在世界這一考場中,人人皆為考生,人人亦為考官。愿我們都有足夠的眼力與魄力,勇敢地去認可,幸運地被認可,用自己的心去度量世界。
上海卷高考作文一向以思辨性著稱,但在高中三年的寫作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思辨性”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我們曾將“界定概念、合理性、局限性、如何統(tǒng)一”的行文邏輯奉為圭臬,也曾認為一切作文題都可以歸結(jié)為“矛盾的對立與統(tǒng)一”,所有的立論都避不開“人要獨立思考,要勇于探索,要融入社會……”。實際上,這些觀點極為僵化,與思辨性靈活自由的宗旨背道而馳。因此,我想從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和師長的點撥出發(fā),澄清議論文寫作中幾個常見的誤區(qū)。
第一,思辨等于哲學?錯!高考作文考察的“思辨”是一種具有批判性與洞察力的思維方式,它體現(xiàn)在寫作者對事物抽絲剝繭的分析、對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的歸因中。如果寫作者想向考官展示自己的思辨能力,就應該使用準確有力的語言闡釋自己的觀點,用縝密的邏輯展現(xiàn)自己思考推進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堆砌哲學名詞和哲學理論,后者只會讓作文看起來故弄玄虛、不知所云,無法展現(xiàn)寫作者的思維品質(zhì)和思辨能力。
第二,議論文有明確的寫法?并沒有!初學議論文寫作時,我們便被灌輸了一套寫作模板;寫作文時,我們一邊生搬硬套,一邊質(zhì)疑寫作如此不自由。就這樣寫到高三,我們才發(fā)現(xiàn),無論自己寫什么類型的作文,都只會用同一種思路來分析、寫作,不敢也不知如何尋求新意。其實,像“界定概念、合理性、局限性、如何解決矛盾、再深入”之類的寫作思路是一條非??茖W的分析問題的邏輯鏈。但正如武俠小說中“無招勝有招”的智慧,三年熟記于心的思路與范式應該內(nèi)化為拆解題目、建立思路時的底層邏輯,而組織文本的表層邏輯應該取決于觀點的層次。讓思路與范式成為觀點的骨架,讓觀點成為文章的骨架,再通過靈活的語言弱化結(jié)構(gòu)的痕跡(如避免使用“這一觀點具有局限性”之類模式化的表述),這樣就能逐漸自如地駕馭議論文文體。
第三,不同的題目可以套用同一個觀點?不行!在這里我指的是,將“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人要獨立思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等萬金油式的觀點一股腦地塞進作文中,或者直接當作中心論點。議論文不是空中樓閣般的哲學小論文,其中心論點需要與題目情境高度結(jié)合,不能用某個哲學理論收束全篇,而一定要落到實處。因此,同學們在寫作時要有針對性地分析題目,不要預設(shè)或提前準備論點,而應多準備一些“社會現(xiàn)實”,多了解當下的社會問題,這樣不僅有助于建立思路,也能使文章擲地有聲。
以上是我對議論文寫作的一些淺薄的理解。不過“文無定法”,希望大家在議論文寫作中都能走出自己的路,讓閱卷老師看到獨特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