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是教師帶領學生走進語文的平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課堂用語對調動學生的情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課堂過渡語,在教師的語言文字中尤為重要,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起著潤滑劑的作用,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黏合劑。教師如能將其巧妙地運用,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讓自己的課堂充滿驚喜。
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認真推敲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和連接是否緊密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
一、課堂過渡語的作用
1. 激發(fā)興趣
很多名師的語言表達充滿了魔幻的魅力,他們可以用短短幾個字,在課文中勾勒一幅又一幅的畫卷,讓學生身臨其境。他們用只言片語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精彩的世界,讓學生隨著課文思緒起伏。
在名師的課堂中,過渡語一般簡練活潑、富有情趣。這樣的語言能夠吸引小學階段的學生,激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引發(fā)他們主動進行思考,拓展他們的思維。
2. 穿針引線
教學過程由一項又一項的教學活動構成。各項教學活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相輔相成。語文教材里的教學內容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些聯(lián)系相對抽象,小學階段的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聯(lián)系。在教學前,教師創(chuàng)造與之相對應的過渡語,這就是把抽象的內部聯(lián)系變成形象化、具體化的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教師把兩個部分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教學內容能夠緊密相連。
3. 引起思考
一堂好課,一定是切實有效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師通過巧妙的課堂過渡語,將教材的要求落到實處。生動有效的課堂過渡語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只有當學生有疑問盤旋在腦海中的時候,他才會想著主動探索、主動思考。長期進行這樣的思維訓練,會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觀點新穎有趣,而這也為語文課堂增添了許多精彩之處。
二、小學語文課堂過渡語的設計策略
1. “實”用課堂過渡語
設計課堂過渡語的目的是讓教學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連在一起,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得自然、輕松、有效果。所以課堂過渡語設計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始終以課文為載體,要扎實、有效,能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課堂過渡語有意識地掌握方法、學有所得。
下面是許嫣娜教師在執(zhí)教識字課文《青蛙寫詩》的課堂實錄:
師:對呀,然后五顏六色的傘就成了一朵朵花。哎呀,同學們太會說了??磥泶蠹叶挤浅O矚g雨天,穿雨鞋,穿雨衣,踩水坑,踩水塘,真歡喜。雨傘變成了水花,很美麗。我們一起看看這個雨字。數數看,以前的“雨”有幾個小雨點?(三個)現(xiàn)在的“雨”呢?(四個)那我就很好奇了,“雨”上面那一橫是什么,大家來看看圖。
生:是烏云。
師:表達真準確。烏云來了,就要下雨了。所以這一橫能不能丟?
生:不能。
師:所以我們一起來書空這個字。一筆橫,二筆豎……(電子課件出示筆順圖)
師:“雨”字一共有幾筆?最后四筆都是點。這四個點是怎么放的?
生:左邊兩個,右邊兩個。
師:那我把這個字放在田字格里,我有兩個魔術棒,保證你能把這個字寫好看。先看這兩根魔術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范寫,提醒學生注意點)
識字單元是一年級也是全冊重難點之一,教師用好識字單元的課文,能夠引導學生習得好的識字方法,養(yǎng)成好的寫字習慣。
2. “趣”用課堂過渡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設計課堂過渡語時,應采用趣味性強的語言,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他們的思維。
同樣是一個低年段的聽課記錄,教師在執(zhí)教韻母“ü”可以和哪些聲母組合時,就是這樣提出問題的:“同學們,猜一猜,“ü” 最喜歡和哪些聲母寶寶交朋友?”接著教師便請擁有聲母卡片的學生上臺展示。學生每說對一個,教師就獎勵他們擁抱彼此。學生看到這樣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每個人都很積極,紛紛上臺展示。隨著學生上臺展示,以及教師的引導,慢慢地,他們都掌握了 “ü” 的拼讀規(guī)則。
這位教師結合低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充滿趣味性的過渡語,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讓其在樂趣中掌握了本課的學習難點。
3. “勵”用課堂過渡語
課堂過渡語不僅有教學方法的作用,更有評價激勵功能。例如,當學生超出預期回答時,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語言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如“這個觀點非常好!你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相信如果作者知道了,他也會為有你這樣的小讀者感到驕傲呢!”“真不錯,你的進步很大!剛才你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課文的范圍,看到你這么強烈的求知欲,老師真是由衷地開心!”當面對學生回答或者表現(xiàn)不足時,教師可以用鼓勵性的語言,如“很感謝你的踴躍發(fā)言,看得出來你是個積極思考的孩子,不過剛才的表述是不是還可以有補充和調整的內容呢?請你再思考一下,我們讓另一位同學幫你補全吧!”“雖然這次你回答錯了,但你能積極思考,并敢于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想問題,這就很值得鼓勵。對于學習語文來說,思考的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
像這樣的課堂過渡語,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
4. “巧”用課堂過渡語
一堂課是由多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的整體,過渡語可以很自然地把這些環(huán)節(jié)連起來。
以某教師執(zhí)教《草船借箭》第一課時的課堂實錄為例:
師:從謀略和智慧來看,你會怎樣給這四位主角排名呢?
生1:我認為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排第三,魯肅排第四。
師:諸葛亮最聰明,魯肅排在最后了。還有不同意見嗎?好,不一樣,你來排。
生2:我覺得魯肅值得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師:看樣子大家都肯定了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但是曹操排在最末了,還有誰有不一樣的想法?
生3:我認為諸葛亮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排第三,魯肅排第四。
師:周瑜排第三,魯肅又排最后了。還有不一樣的排法嗎?
生4:諸葛亮要排第一,曹操第二,魯肅第三。
師:這下周瑜排最后了。哈哈,還有嗎?
生5:我覺得諸葛亮第一,魯肅第二,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師:又是新的一種排法,從謀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學都有自己心中的排名,是吧?盡管出現(xiàn)了五種不同的答案,但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生(齊答):諸葛亮一定要排第一。
師:沒錯,諸葛亮就是最聰明的!這是同學們讀了課文后達成的共識。
在整個過程中,過渡語沒有累贅。教師利用自己干練的語言,通過排序提問,巧妙地讓學生意識到諸葛亮就是那個最聰明的人,帶著這樣的收獲,讓他們再次回到課文中。學生對于把握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就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總之,韻味十足的課堂過渡語,是滋潤學生干涸心田的涓涓細流,是教師引領學生步入課文的橋梁,更是學生開啟樂學、好學、會學大門的金鑰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希望憑借著教師有效的課堂過渡語,語文課堂能成為一條流淌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