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多元化、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思政課作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其育人功能的發(fā)揮愈發(fā)凸顯重要性。思政課師資隊伍作為這一使命的直接承擔者,其育人能力的提升直接關系到教育目標的實現與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因此,探討并實踐思政課師資隊伍育人能力的提升途徑,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提升其策略的看法。
一、明確育人目標,強化師德師風建設
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課程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
高尚的師德是育人能力的基石。應定期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師德師風專題培訓,強化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意識,提升教師的職業(yè)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建立健全師德考核機制,確保教師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
二、深化理論學習與素養(yǎng)提升
教師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跟時代步伐,確保教學內容的政治性、時代性和科學性。
鼓勵教師跨學科學習,特別是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相關的歷史學、心理學等學科,以豐富的知識底蘊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教師需以身作則,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師德師風,成為學生品德修養(yǎng)的鏡子和標桿。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體、互聯(lián)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互動性和實效性,如采用微課、翻轉課堂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反映時代特征的典型案例,通過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組織參觀考察、志愿服務、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的認識,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合學生實際和課程特點,靈活運用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在線課程等,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紅色教育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理論,在體驗中深化認識。通過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四、加強團隊建設與協(xié)作
鼓勵思政課教師組建教學科研團隊,圍繞教學難點、熱點問題進行集體備課、聯(lián)合科研,促進教學相長、科研與教學深度融合。
發(fā)揮老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師徒結對、經驗分享等方式,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形成梯隊合理的師資隊伍。
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經驗,拓寬視野,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五、完善評價與激勵機制
構建以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專家評價等多維度相結合的教學評價體系,全面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和育人能力。
對在思政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并在職稱評審、崗位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
建立健全教師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心理健康支持系統(tǒng),關注教師的職業(yè)成長和心理健康,為教師提供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總之,提升思政課師資隊伍的育人能力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及教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不斷深化理論學習、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團隊建設和完善評價與激勵機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課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東平縣彭集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