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美食文化中,螃蟹代表吉慶富貴,是一道中秋必吃的美味佳肴。雖然它們號稱“鐵甲將軍”“橫行勇士”,但是那些愛吃它們的詩人們無懼它們的兇橫,早就躍躍欲試。每一個優(yōu)秀的“吃貨”,必有烹飪絕技,還能寫出很多吃蟹感悟。
糖蟹味道鮮美
詩人們都在詠螃蟹。書童催促李白多次了,李白說沒心情作詩。他空有一身才華,卻不被皇帝重用?!巴瘍?,你知道嗎?螃蟹得吃活的,死的不能吃,會拉肚子的。在長安能吃得起螃蟹的都是達官貴人……”李白說完,悻悻地去了花園。夜晚明月高懸,他看到桌上放著一盤螃蟹,煩惱頓時煙消云散。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唐·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四)》
在唐朝能像李白這樣拿著蟹腿大快朵頤的人并不多。螃蟹出水易死,人們就發(fā)明了“糖蟹”做法,類似現(xiàn)在的糖漬。將干凈的活蟹放入煮過的糖漿中靜候一晚,第二天撈到甕中,加入蓼汁和鹽,然后密封20天之后取出。糖蟹味道鮮美,十分可口。古人摸索出的經(jīng)驗很有道理。因為糖漿能夠抑菌,只要溫度和濕度控制得當,就可以有效抑制甕中微生物的生長。
醉蟹得“暈乎乎”
蘇東坡不僅是大文豪,還是知名美食家,不少美食都與他有關,如東坡肉、東坡肘子等。眼看吃螃蟹的季節(jié)已到,蘇東坡想起了好友湖州太守丁公默,就寫了首詩給他。丁公默給蘇東坡寄了兩只螃蟹作為回禮。這可把蘇東坡高興壞了!蘇東坡向書童炫耀:“我來教你區(qū)分螃蟹,瞧,公蟹的肚臍是尖的,母蟹的肚臍是圓的,母蟹要吃蟹黃,公蟹則吃凝脂似的膏?!?/p>
溪邊石蟹小如錢,喜見輪囷赤玉盤。
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
蠻珍海錯聞名久,怪雨腥風入座寒。
堪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
——宋·蘇軾《丁公默送蝤蛑》
尖團是螃蟹的別稱。蘇東坡給螃蟹澆上酒,等到螃蟹喝得“老實”了,撒上鹽腌制,拌上姜末……醉蟹就做成了?!白怼笔且环N烹調方法,將生料或熟料加入酒來腌漬。酒能夠殺菌消毒,然而并不能徹底殺死所有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常吃醉蝦、醉蟹容易得肺吸蟲病。
“蟹釀橙”不是飲料
黃庭堅是蘇東坡的學生。他不僅愛吃蟹,做起蟹來也頗有心得。這不,他怕人們做不好,還寫了一首詩?!绑π泛疀?,吃多了會咳嗽吐痰,搭配一點姜,不僅暖胃散寒,還能解魚蟹毒呢!”
解縛華堂一座傾,忍堪支解見姜橙。
東歸卻為鱸魚鲙,未敢知言許季鷹。
——宋·黃庭堅《秋冬之間鄂渚絕市無蟹今日偶得數(shù)枚吐沫相濡乃可憫笑戲成小詩三首(其三)》
南宋人算是把雅趣玩出了花樣,發(fā)明了“蟹釀橙”的吃法?!搬劇笔且环N烹飪技法,指在一種食材中塞進另外一種或幾種食材,然后加熱成菜。“蟹釀橙”的做法是將橙子切下頂部,剜去里面的果肉,留一些橙汁,然后塞滿煮半熟的蟹黃和蟹肉,蓋上橙頂,放入平底碗中,碗中放適量的紹酒、醋、水,再扣上蓋碗蒸熟。裝盤時通常點綴菊花和菊葉。揭開橙頂那一刻,熱氣裹挾著橙香和蟹味撲面而來,讓人食欲大開。螃蟹和橙子的搭配真的太妙了!橙子的香氣能夠去除螃蟹的腥氣,還能提升螃蟹的鮮味,起到增香去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