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豐富黑龍江省的樹莓品種資源,從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引進黃樹莓品種‘金秋’在哈爾濱地區(qū)進行了4年的試栽試驗,采用田間觀察與實驗室測定相結合的方法,對‘金秋’的物候期、植株生物學特性、果實品質以及相關栽培技術要點進行了研究和總結。結果表明,黃樹莓品種‘金秋’在哈爾濱地區(qū)的生長良好,長勢較強,平均株高可達150.36 cm,枝條粗壯,平均粗度1.31 cm。果實風味香甜,酸味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1.80%,果實出汁率59%,總糖含量為6.40%,可滴定酸為2.13%,VC含量為42.35 mg·(100 g)-1,綜合品質與對照品種相比較為優(yōu)異。該品種適宜在土質疏松,排水條件良好的平地建園,栽培架式采用‘T’型架,年生長周期中以秋季使用有機基肥為主,結果期可追施磷鉀肥。綜合來看‘金秋’營養(yǎng)品質優(yōu)于紅樹莓,且適合省力化栽培管理模式,但該品種果實硬度較差,不耐儲運,較為適合采摘園的生產(chǎn)模式。
關鍵詞:黃樹莓;‘金秋’;引種;栽培技術
樹莓(Raspberry)又名托盤、馬林、懸鉤子等,是薔薇科(Rusaceae)懸鉤子屬(Rubus L.)空心莓亞屬(Subgenus Ideobatus)的多年生小灌木植物[1]。樹莓果實多為紅色的聚合果,質地柔軟,口味清甜,汁水濃郁,同時具有沁人的香氣。樹莓果實中的營養(yǎng)物質十分豐富,樹莓果實中含有11種礦物質元素,6種維生素,15種氨基酸和樹莓酮、糅花酸、原花青素等多種次生代謝物。樹莓富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極高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極高的食用和醫(yī)用價值,因此樹莓等小漿果被FAO稱為“第三代水果”[2-4]。
樹莓品種多種多樣,其品質表現(xiàn)也各不相同,根據(jù)特性可分為加工品種和鮮食品種。目前哈爾濱周邊地區(qū)鮮食樹莓的主栽品種主要為‘波爾卡’‘哈瑞特茲’‘菲爾杜德’等紅果型的樹莓,這些樹莓品種多從20世紀80年代歐美國家引進,雖然很好地幫助國內樹莓產(chǎn)業(yè)渡過了成長的初期階段,但隨著樹莓市場的蓬勃發(fā)展也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如栽培品種過于單一、老化,品種長時間使用面臨的退化現(xiàn)象日益增加,缺乏順應市場發(fā)展的新品種,缺少省力化的新栽培技術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國內樹莓產(chǎn)業(yè)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5-8]。同時國內的樹莓市場逐漸被歐美企業(yè)所主導,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樹莓行業(yè)的相關專家開始收集國內優(yōu)質的樹莓種質資源,加大了擁有國內獨立自主知識產(chǎn)權樹莓品種的培育力度,近年來陸續(xù)出現(xiàn)了大量優(yōu)質的國產(chǎn)紅樹莓品種如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培育的‘秋萍’、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培育的‘龍園秋豐’等[9-11]?!鹎铩癁樯蜿栟r(nóng)業(yè)大學從美國引進的黃樹莓新品種,該品種樹勢強,枝刺較少,平均株高在140~150 cm,枝條粗度在1.2~1.4 cm,該品種萌發(fā)根蘗的能力適中,便于修剪管理,果實顏色為金黃色,單果重平均為3.5 g,可溶性固形物為12.0%左右,果實口感綿軟多汁,風味酸甜適中,適合鮮食食用。
在目前的市場中黃樹莓的品種較少,為豐富黑龍江省市場樹莓種類,增加種質資源圃的資源類型,引入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樹莓資源圃中保存的黃樹莓品種‘金秋’,并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地區(qū)對其進行引種試驗。通過近年來的試驗觀察,對雙季黃樹莓品種 ‘金秋’在黑龍江省的生長狀態(tài)、品質表現(xiàn)和對應栽培技術進行歸納整理,以期為雙季黃樹莓在黑龍江省的栽培推廣提供一定理論依據(jù)。同時引入的新種質也為培育適合黑龍江省栽培的黃樹莓新品種奠定了基礎,進而對提高黑龍江省樹莓產(chǎn)業(yè)競爭力,促進樹莓生產(chǎn)技術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地理坐標為45°64′ N,126°66′ E,海拔高度為181.5 m,試驗園區(qū)土壤為棕黑土,氣候條件為溫帶季風性氣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溫多雨。年平均溫度3.0 ℃,冬季最低溫-37.5 ℃,夏季最高溫度34.9 ℃,年降雨量400~650 mm,無霜期約為140 d,有效積溫2 700 ℃。
1.2材料
供試黃樹莓品種‘金秋’植株為2019年春季從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帶回的‘金秋’盛果期植株,種植于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分院小漿果園。該品種為雙季黃樹莓品種。在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分院經(jīng)過4年觀察,該品種表現(xiàn)出適應性強,不易感病,病蟲害較輕,品質佳,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性好的特點。供試其余對比品種均來自于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分院小漿果園。
1.3方法
1.3.1測定項目及方法
連續(xù)4年對‘金秋’進行物候期、植物學特性、生長發(fā)育狀態(tài)、果實品質特性等進行調查。經(jīng)濟學性狀的調查方法參考李鵬舉等[12]的研究。果實完全成熟時測定果實性狀,使用愛拓(Atago)手持測定儀PAL-1測定可溶性固形物。使用斐林試劑測定法測定總糖,采用酸堿指示劑滴定法測定可滴定酸,使用2,6-二氯酚靛酚法測定VC含量[13]。
1.3.2數(shù)據(jù)分析
使用Excel 2019和SPSS 24進行數(shù)據(jù)的整理及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金秋’在哈爾濱地區(qū)的物候期
‘金秋’為雙季黃樹莓品種,在哈爾濱地區(qū)主要使用秋季果,年生長周期完成后,對地上部進行平茬處理,以根部進行越冬?!鹎铩晟L發(fā)育期為每年的5月上旬至10月下旬,5月上旬根部開始萌發(fā)根蘗,6月初為枝條的旺長期,花期為7月上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果實開始成熟,采收期可至10月上旬。10月下旬開始落葉,11月上旬完成平茬越冬工作(表1)。
2.2‘金秋’的植物學特性
由表2可知,‘金秋’在哈爾濱地區(qū)生長狀態(tài)較好,枝條直立,樹勢健壯,枝條均為綠色,刺少且小,為嫩綠色。結果枝多為三出羽狀復葉,營養(yǎng)枝多為五出羽狀復葉,葉片正面背面均為綠色,葉緣有鋸齒,平均葉片大小為148.60 cm2。‘金秋’花為完全兩性花,花瓣、花萼均為5片,花瓣為白色,花托形狀為長圓錐形,顏色為白色(表3)。
2.3‘金秋’在哈爾濱地區(qū)的品質表現(xiàn)情況
由表4可知,在4年的觀測中,‘金秋’樹勢強健,且枝條直立,平均株高可達150.36 cm,枝條粗壯,平均粗度1.31 cm,果實聚合核果,為截圓錐形,成熟果實為金黃色,完全成熟后呈橘紅色,且與花托呈帽狀分離。小核果外被絨毛長,易脫落。平均單果重3.48 g,最大單果重4.80 g,平均縱徑為1.94 cm,橫徑為2.26 cm,果型指數(shù)為0.8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1.80%,果實出汁率為59%,總糖含量為6.40%,可滴定酸為2.13%,VC含量為42.35 mg·(100 g)-1。
綜合來看,金秋的單果重與其他主栽品種相比為中等大小,果實形狀與哈瑞特茲較為相近,總糖含量與可滴定酸其他主栽品種差距不大,可溶性固形物在供試品種中含量最高,VC含量也在主栽品種中排名最高。在風味口感上,‘金秋’果實味道較甜,酸味淡,香氣濃郁,口感優(yōu)于主栽品種‘哈瑞特茲’和‘費爾杜德’,但該品種硬度較差,果皮較薄易破,因此耐貯運性較差。
2.4‘金秋’在哈爾濱地區(qū)的栽培技術
2.4.1園地選擇
建園選擇坡度不超過15°的坡地或平地,且應具有良好的灌溉條件。園地的土質以疏松透氣的沙壤土為宜,土層厚度應在25 cm以上,土壤為弱酸性至中性均可,pH范圍在6.5~7.5之間,有機質含量應大于1.5%,EC值應在0.4~0.8之間。
2.4.2整地施肥
定植前,平整地面,按1.5 m行距挖定植溝,溝寬40~50 cm,深30 cm,挖溝時表土與底土分開,回填時先填回少量表土,再混勻表土、底土與有機肥,深施腐熟有機底肥約5 m3·(667 m2)-1,回填時溝內填土比地面稍高,沉實備栽。
2.4.3苗木栽植
‘金秋’定植根蘗苗時,應選擇新根多且根系發(fā)達、芽體飽滿健壯且無病蟲害的優(yōu)質根蘗,于春末夏初定植。當采用組培苗定植時,整個生育期均可進行,以夏末秋初定植為最佳。栽植行距為2 m,行間使用園藝地布覆蓋,株距為0.5 m,宜定植660株·(667 m2)-1,呈窄帶狀栽植。定植根蘗苗時,應將主根按各自朝向排布開來,將側根鋪滿定植穴,一邊埋土一邊提苗,踩實,定植時注意心葉高度要高于地面,且根莖部與地面持平,埋土過深、過淺,均會降低成活率。踩實后圍好樹盤,澆透水,待水澆透后及時培土,防止透風。
2.4.4肥水管理
‘金秋’秋果采收期較長,因此為確保果實品質,年生長生產(chǎn)周期中應以秋季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什捎猛耆斓挠袡C肥,施用量為5 m3·hm-2。萌芽期為促進枝條快速生長,可追尿素,施用量為200~250 kg·hm-2。開花前施用磷鉀復合肥250 kg·hm-2,果實采收中后期追施氮肥和磷鉀肥,用量為尿素100 kg·hm-2、磷、鉀肥300 kg·hm-2。春季萌芽前降水較少,春末萌芽前應澆透一次水,夏季開始嚴格控制澆水,防止產(chǎn)生澇害和真菌病害。
2.4.5立架及修剪
采用T型架式,材質用水泥柱和鋼管均可,兩端立T型水泥柱或鋼管,立架高度為80~100 cm,中間50 cm插一對長竹竿,用尼龍線連接兩端和中間竹竿,拉直即可。由于樹莓當年抽生的枝條結果部位靠上,枝條上端萌發(fā)大量花序,因此開始結果時果穗會將枝條壓向兩端,自然排布在兩側的繩子上,省工省力,也便于采摘管理。修剪時將內部枝條適當疏除,剪去病弱枝、重疊枝即可,無需進行額外的修剪綁縛工作。
2.4.6果實采收與利用
樹莓果實采收屬勞動密集型工作,多靠人力,在果實的始熟期每3 d采收一次,果實大量成熟期每2 d采收一次。采收盡量以晴朗天氣為主,中午溫度過高不宜進行采摘。采收時注意甄別病果、蟲果、畸形果,輕拿輕放,將挑出的問題果實集中銷毀,成品果采收后,預冷,隨后速凍。
2.4.7病蟲害注意事項及防治建議
‘金秋’抗病性較強,管理較好的果園一般很少發(fā)生病害,其真菌性病害一般多發(fā)于夏季高溫多雨的時期,且易發(fā)生于排水條件不好的果園中。對于真菌性病害以預防為主,坐果后即可開始進行預防,選取無風且2 h內無陰雨天氣的清晨,噴施多菌靈800~1 000倍液或腐霉利800~1 000 倍液,兩種藥劑可輪換使用,噴施頻率為7 d一次。薊馬和果蠅是‘金秋’需要主要預防的蟲害,其中薊馬主要危害‘金秋’的花和果實,防治從花期就要開始進行,開花前噴施艾綠士 1 000~2 000倍液或螺蟲乙酯1 000~2 000倍液,選取無風晴朗的傍晚進行噴施。果蠅主要危害果實,成蟲在果實剛熟時將卵產(chǎn)入果實內部,幼蟲孵化后取食小核果,被取食的部位大量汁液外溢發(fā)酵,被寄生的聚合果實會迅速變軟腐敗,造成嚴重的損失,由于幼蟲在果實內部不好防治,因此以控制成蟲為主要方式,與薊馬不同的是果蠅移動遷移能力較強,采用藥物防治效果不佳,可通過誘捕法控制成蟲的蟲口密度,誘餌配方參考劉琳琳等[14]的方法(紅糖5%+食醋5%+菠蘿香精1%)。此外應及時采收成熟的果實,并及時摘除被果蠅寄生爛果與地面上的落果,將爛果統(tǒng)一深埋銷毀。
3討論
果實顏色是果實商品品質的重要性狀指標之一,黃樹莓與紅樹莓為空心莓亞屬中兩個顏色表現(xiàn)不同的成員,其果實在顏色與風味上均具有較大的差別。有研究表明黃樹莓與紅樹莓在代謝物質的組成上具有較大的差別,在對‘哈瑞特茲’和‘金薩米特’的對比研究中共發(fā)現(xiàn)了1 566種差異代謝產(chǎn)物,體現(xiàn)在66個差異代謝通路中,其中在花色苷代謝通路中11個物質在黃樹莓的果實中含量較高,4個黃酮與類黃酮物質的含量也相對較高,原葉綠酸的含量高于紅樹莓10倍[15]。
此外在果實香氣組成上黃樹莓與紅樹莓也具有較大的差別,有研究表明黃樹莓具有比紅樹莓更復雜的氣味組成[16-17]。相關研究表明以黃樹莓作夏季果品種使用,測定發(fā)現(xiàn)黃樹莓的營養(yǎng)品質在一眾主栽品種中并不突出,其中VC含量與本研究得到的結果具有較大差異[18-20]。杜鵬飛[21]對多個樹莓品種的夏果品質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金秋’的夏季果的營養(yǎng)品質在眾多品種中為中上水平,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相對較高,糖酸比較大,果實風味香甜,與本研究中‘金秋’果實的表現(xiàn)較為相近,但本研究以黃樹莓品種金秋的秋季果與主栽品種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金秋’果實的各項指標處于較高的水平,且高于前人在‘金秋’夏季果中測得的結果,因此也證明黃樹莓可能更適合作為秋季果品種來使用。楊正松等[22]通過引種試驗發(fā)現(xiàn)‘金秋’黃樹莓的品質在高寒高海拔地區(qū)具有較好的表現(xiàn),但果實質地柔軟,易破碎不耐儲運,適合在城市周圍進行種植,做采摘品種使用,這與本研究在哈爾濱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果實表現(xiàn)相一致。
除基本的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較高外,‘金秋’葉果中的抗氧化代謝物含量也較為豐富,在與‘歐洲紅’、黑樹莓和‘美國22’等的品種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金秋’未成熟的果實和葉片對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強[23-24]。王倩倩[25]的研究發(fā)現(xiàn),‘金秋’葉片中水楊酸的含量較高,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害細菌具有一定的殺傷能力,因此‘金秋’黃樹莓除果實可以食用外,其葉片的利用價值同樣較高。有研究通過對不同樹莓品種進行抗病性試驗,在接種試驗中發(fā)現(xiàn),‘金秋’的抗病性較強,不易感病,這在本研究中通過連續(xù)調查得到的結果相同,一般情況下,正常管理的果園‘金秋’幾乎不會出現(xiàn)真菌或細菌性病害[26]。
4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黃樹莓品種‘金秋’的連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該品種能很好地適應哈爾濱地區(qū)的氣候條件,生長狀態(tài)良好,長勢旺且果實品質優(yōu)異,但果實質地較軟,由于黃樹莓果實具有不易貯藏的特性,結合其果實鮮食品質好的特點,綜合來看‘金秋’黃樹莓可作為采摘園秋果型主力品種進行推廣試栽。
參考文獻:
[1]李亞東,郭修武,張冰冰.漿果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2.
[2]黃永橋,高亮,張群英,等.樹莓中氨基酸、礦物元素及維生素含量分析與營養(yǎng)評價[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22,48(15):295-302.
[3]張宏平,張晉元,趙彥華.我國樹莓種質資源及品種選育研究進展[J].山西果樹,2011(2):37-40.
[4]王惠聰.果品營養(yǎng)與功能[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23.
[5]李忠華,齊邊斌,劉會鋒.4個樹莓品種在大興安嶺引種初報[J].林業(yè)勘查設計,2021(1):56-59.
[6]范玉平.6個秋果型紅樹莓品種溫室引種栽培試驗[J].北方果樹,2023(3):16-19.
[7]楊光,周雙,孫蘭英,等.樹莓‘波爾卡’在哈爾濱地區(qū)的引種表現(xiàn)[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22(4):29-30.
[8]周雙,孫蘭英,楊光,等.20個品種樹莓果實品質評價[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22,43(2):171-176.
[9]代漢萍,王興陽,杜瀟.大果優(yōu)質秋果型樹莓新品種‘秋萍’[J].園藝學報,2012,39(6):1209-1210.
[10]王柏林,張毓,董坤,等.紅樹莓新品種‘龍園秋豐’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北方果樹,2023(1):58-60.
[11]代漢萍,孫喜成,王菲,等.夏秋兩季結果樹莓品種秋福[J].中國果樹,2006(3):19-20,66.
[12]李鵬舉,周雙,楊光.四個紅樹莓品種在黑龍江綏棱的引種表現(xiàn)[J].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9(5):93-95.
[13]王立新,楊淘,謝以萍.四川攀西地區(qū)不同立地條件下紅樹莓果實品質的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7(24):10-12.
[14]劉琳琳,沈夢姝,喬英翠,等.紅樹莓果蠅的種類鑒定和高效誘集及田間發(fā)生規(guī)律[J].經(jīng)濟林研究,2021,39(1):153-160.
[15]吳雅瓊,張春紅,楊海燕,等.紅樹莓和黃樹莓果實中的代謝物比較分析[J].中國食品學報,2023,23(1):318-325.
[16]張航,郭瀟雨,劉珂,等.基于GC-MS技術評價不同品種樹莓的果實香氣[J].北方園藝,2023(16):87-96.
[17]吳繼軍,肖更生,徐玉娟,等.紅樹莓與黃樹莓揮發(fā)性成分差異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4,35(22):90-93.
[18]王華,徐榕,霍俊偉,等.黑龍江省樹莓品種果實主要性狀的分析評價[J].北方園藝,2008(12):47-48.
[19]侯帥.寒地樹莓不同品種生物學特性及產(chǎn)量品質性狀研究[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
[20]李鵬舉.綏化地區(qū)引種樹莓農(nóng)藝學性狀調查及評價[D].哈爾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8.
[21]杜鵬飛.樹莓種質資源農(nóng)藝學性狀評價和再生體系建立的初步摸索[D].哈爾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9.
[22]楊正松,和加衛(wèi),和志嬌,等.高海拔地區(qū)樹莓品種篩選及營養(yǎng)成分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3,29(10):188-191.
[23]楊國慧,張巖,于洋,等.樹莓葉果黃酮類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性分析[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5,54(18):4514-4518.
[24]于洋.樹莓葉果中黃酮類化合物含量及其生理活性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25]王倩倩.樹莓葉果中水楊酸含量評價及抑菌性分析[D].哈爾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26]孟婷婷.擬盤和鏈格屬真菌引致樹莓新病害的鑒定及其病原學研究[D].沈陽: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201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跨越工程(CX23TS14)。
第一作者:董坤(1995-),男,碩士,從事漿果栽培育種研究。E-mail:dongkun19950930@163.com。
通信作者:楊瑞華(1976-),女,碩士,副研究員,從事漿果栽培育種研究。E-mail:yrh_ra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