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小學美術教學改革實踐經驗,通過理論和舉例論證,提出了“三個確保、四個趣味、三個管理”是發(fā)展高質量小學美術教學的基石、支柱和保障的觀點,以“一生一案,趣味互動,作業(yè)管理”為措施,以“腳勤、手勤、腦勤”的成長性思維為底色,探索出了一些對發(fā)展高質量小學美術教學具有基礎支撐作用的實操性的方法、工具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高質量教學;教學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邢利剛(1985—),男,廣東省中山市東區(qū)水云軒小學。
2023年8月,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印發(fā)了《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yōu)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要求加快構建幼有優(yōu)育、學有優(yōu)教的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美好愿望,著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美術是基礎教育體系的科目之一,創(chuàng)新美術教學策略、方式、方法和環(huán)節(jié),改善美術教學環(huán)境,勢在必行。
一、“三個確?!笔前l(fā)展高質量小學美術教學的基石
(一)確保安全
小學美術的課時量是全部課程的4.5 %到5.5 %[1],作為非考試科目,其缺乏公認的、面向全體學生的、能夠體現(xiàn)教學質量的評測工具和制度。家庭對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遠不及考試科目。小學生以興趣學習為主,整體上呈現(xiàn)自律性不穩(wěn)定、學習美術的動力弱等特點。在外因和內驅同時薄弱的情況下,個別興趣不高、自律性差的學生,在美術課上容易出現(xiàn)左顧右盼、隨意講話、扭動身體、離開座位、與同學產生語言矛盾和肢體沖突、破壞工具和材料等不良行為,對美術教學安全造成干擾。由此可知,引導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確保課堂安全,是發(fā)展高質量小學美術教學的基石。
(二)確保學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材料的美術課猶如紙上談兵?!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保斆總€學生都有了美術學習必備的材料和工具,美術學科的各領域教學才有可能開展。雖然大部分學校都配備了基本的教學用品,但并不是每一所學校都會為每個學生提供學材和學具。學生自備美術學材是當前美術教學的現(xiàn)狀。由于學生家庭條件各不相同,以及學生課前會出現(xiàn)忘帶、漏帶學具的情況,美術課上個別學生沒有學具是一種常態(tài)。一些教學沒有開展就是因為學生沒有學具,而學具的管理難度大等原因會直接導致美術課無效或低效。為此,學校應提供可以輪流使用、用量較少、使用頻率低的基礎學具,以滿足班級的需要,如國畫用的毛筆、墨碟、墨汁、顏料,剪紙用的剪刀等。學生可自行準備常用的、容易購買的、價格可接受的學材,如記號筆、白紙、彩色紙、超輕黏土等。此外,學校還要準備一些可供學生借用的學材,便于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注意的是,借給學生的東西要做登記,要求學生歸還,并對按時歸還學材的學生給予表揚。這既體現(xiàn)了教育公平,又表明了“有借必還”的價值引導。當確保了美術教學的學材,發(fā)展高質量小學美術教學就有了必要的基石。
(三)確保師資
確保每所小學擁有專職、專業(yè)、高素質的美術教師,是發(fā)展高質量小學美術教學的關鍵基石。專業(yè)的美術教師受過美術教育的專業(yè)訓練,擁有一定的美術專業(yè)素養(yǎng),并擁有較強的傳播美術文化的專業(yè)情結,在美術教學中能較好地把握學科教學特點,是美術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支撐。高素質教師具有較高的職業(yè)追求、自我約束力,同時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面對個別學生干擾課堂教學安全、沒有學具和學材等問題,他們會想方設法改善和創(chuàng)造美術教學的條件,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
二、“四個趣味”是發(fā)展高質量小學美術教學的支柱
(一)提問設趣
教師不僅要研究提問時的問句長短、停頓、句式結構,還要研究提問時自身的語氣、語調、表情、動作,探索學生容易明白的問句及表達方式,形成有效的提問語言和表達,減少學生理解問題的時間,使學生對問題產生熟悉感,甚至形成條件反射,減少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和行動,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質疑和提問,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生。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不斷優(yōu)化、變化提問方式和語言,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比如,“這幅作品上,你先看到了什么?然后看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吸引你看了又看?”“這幅畫的顏色是對比強烈還是和諧統(tǒng)一?這幅畫的構圖是簡約還是繁密?”“你喜歡這幅畫嗎?這兩幅畫,你更喜歡哪一幅?”“畫面中這個位置是焦墨還是淡墨?”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句式簡短、修飾語少的問題學生更容易做出回答;兩個選項的判斷式問題學生更容易做出回應;提問時,教師走近被提問的學生,將問題有意識地重復一下,更容易讓學生明白;答案簡單,讓學生很容易回答正確,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口頭提問快捷簡便,容易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傊釂栐O趣是一種日常的教學形式,對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基礎性作用。
(二)實物激趣
第一,教師可通過高仿微噴技術,把美術課本中的作品噴繪成紙質或布料的放大畫,讓畫芯尺寸不等、保持外邊尺寸相等,指引學生觀察、討論。具體來說,在課堂上,教師既可以直接在黑板上展示作品,也可以分發(fā)給學生分組討論,還可以拿著作品走到學生身邊展示,讓學生可以近距離觀察作品,增加對作品尺寸、質感、空間的感受。第二,教師可以通過微縮模型立體呈現(xiàn)課本圖文,讓學生能360度觀察、觸摸、感知和體會物品的空間、質感、色彩、造型等。比如,在教室放置生宣紙、熟宣紙,焦、濃、重、淡、清五色墨,毛筆和中鋒、逆鋒、側鋒的圖示,葡萄、小雞等國畫步驟圖,畫家與作品的簡介等,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第三,教師可以采用套娃盲盒,將美術知識卡片和器物儲藏其中,然后層層展開,讓學生過目難忘。第四,教師可以使用魔術袋,把物品放置其中,在遮蔽和去蔽的過程中吸引學生注意,使他們在觀看的過程中生發(fā)想象,在觸摸中感知和聯(lián)想。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課后參觀實物,討論、查詢和向別人提問、請教相關疑惑,實現(xiàn)更高的教學效益。
(三)計算機添趣
在計算機軟件中制作選擇、連線、填空、拼圖、判斷、填色和配色等與美術基本知識與技能相關的題型,上課時,邀請學生進行游戲PK,增添學習的趣味性和愉悅性,鞏固學生的美術學習成果。利用角色扮演,把經典作品、美術材料與工具的特點和使用方法以及藝術作品的內涵、形式和風格等擬人化、通俗化,錄制成1分鐘左右的視頻讓學生觀看,使美術知識“活”起來。錄制微課,分享技法難點、核心知識,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或利用電腦上的錄播技術,將課堂一鍵錄制,馬上分享,方便缺勤的學生學習和學生課堂學習后的溫故知新。利用高拍儀和計算機上的圖片對比功能,比較學生創(chuàng)作過程的狀態(tài)、作品效果的前后差異,分析不同學生的作品特點,通過點擊計算機發(fā)送獎牌,引導學生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運用計算機軟件的放大和聚焦功能,指引學生觀看作品的細節(jié)變化,理解形式微妙的意味。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近距離圍觀導致學生遮擋學生、教師演示時無法全面關注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弊端,還解決了錄制的微視頻缺乏現(xiàn)場情境感的問題,實現(xiàn)了面向全體的現(xiàn)場感演示,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的變革,對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利用問卷星的考試功能,將題目設置成客觀題,學生做完題目后就能馬上查看答案,也能點擊查看題目解析,拓寬知識邊界,還能多次重復做題鞏固,強化美術知識。投票功能可實現(xiàn)對作品投票情況的實時查看,增強學生的互動性和參與感。通過計算機隨機點名提問、抽選題目、兌換禮物等,利用其中盲盒式的偶然性引發(fā)學生的關注,大大增加課堂的影響力。由此可見,計算機添趣對發(fā)展高質量小學美術教學具有重要的創(chuàng)新價值。
(四)獎勵增趣
通過民主投票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數(shù)據(jù)記錄累計的方式相結合,設置不同類型的榮譽頭銜,如人氣獎、實力獎、構圖獎、創(chuàng)意獎、線條獎、配色獎、進步獎、認真獎、答題獎和提問獎等,多元化表彰學生,驅動學生內心的積極性,營造努力向學的氛圍,促進美術教學評價的互動、公開、透明、民主和公平。使用幸運轉盤進行提問和選擇題目、獎品等,讓學生感受到意外的驚喜,增添美術學習的樂趣。美術教學要以精神獎勵為主,如口頭鼓勵、文本證明、作品玩味等。教師可在學生進步時說“讓人刮目相看、有目共睹”,稱贊學生作品優(yōu)秀時說“令人百看不厭、愛不釋手”,夸贊學生問題回答得好時說“別具慧眼、令人心服口服”,通過個性化的表揚信、美術小作品展示等肯定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成長??滟澟c獎勵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及時、真實和匹配,教師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能力及其進步大小,決定獎勵的分量,以起到鼓勵學生的正向作用。
三、“三個管理”是發(fā)展高質量小學美術教學的保障
(一)作業(yè)管理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yè)管理的通知》指出,作業(yè)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教師要按班級對每個學生進行學號編排,在學生桌面貼上醒目的學號,上課時拿著對應的紙質名單,每節(jié)課的最后幾分鐘,在教室巡回一圈,用畫圈表示缺勤、1表示弱、2表示良、3以上表示優(yōu),個別情況特別注明。教師還可以進行第二輪巡回,對于個別學生的作業(yè)質量進行調整,鼓勵學生無限次修改,并重新評定學生修改后的作業(yè)。在課堂小結、課后跟蹤和第二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教師都可以根據(jù)這個數(shù)據(jù)指導學生。通過作業(yè)評定,給每個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建立檔案,形成“一生一案”的因材施教體系。作業(yè)管理促使教師反思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策略、方法和工具,督促學生改進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成為學校和社會對美術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抓手,是美術教學質量高低的試金石。
(二)美展管理
在美術專用教室、班級教室和校園設置學生作品展示宣傳欄,將每節(jié)課的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出來,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每個學期,讓學生將十多節(jié)課的內容通過一定的方式展示出來,給自己的作品寫展覽主題、前言、創(chuàng)作感言、創(chuàng)作說明書,設計觀眾邀請函、展覽海報、布置展臺和導覽等,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2]。學校還可以增加美術知識競賽、教師點評等,所有活動都要在美術課內完成,期末就在美術教室簡易陳列作品,邀請學生、家長、任課教師、領導等參觀指導,寫觀展留言等。這種大檢閱會促進家庭和學校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督促教師改進美術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價值,使美術教育教學大廈更加穩(wěn)固。
(三)教研管理
小學美術教師教學時間零散,非美術教學的任務有25 %到60 %,以實踐性的教學工作占據(jù)較多的時間,理論學習時間相對較少。教師上課都是獨立上課,主要依靠自己的大腦記憶反思,只有在公開課上才能得到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饋。為此,教師可借助電腦的錄屏、錄音和音頻轉文字技術,將教學過程錄制成視頻,將語音轉成文字,形成一手研究資料,再通過圖文閱讀、語音播放聆聽、視頻觀看的方式進行回顧,通過對比、校對自己的教學實錄文稿,進一步深入查探自己的教學過程,自我檢視教學的得失利弊。下一次教學時,教師便能自覺調整教學目標、任務、策略、方法等,設計更優(yōu)的板書、標題、提問環(huán)節(jié)等,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使美術教學質量從感性理解進入理性思維,從外在誘導走向內在驅動。之后,教師要將積累的文稿進一步修正、梳理、提煉,形成案例、教育敘事、教學論文等,進行發(fā)表、報告等學術交流。教師可以通過每月報告各班教學進度、檢查學生作業(yè)的批閱情況、幫扶和指導個別學生、檢查期末學生作品展的準備情況、給學生示范和個人創(chuàng)作、期末進行教學經驗總結等方法,對美術教學情況進行過程性管理。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美術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進行異班監(jiān)考監(jiān)測,評閱、統(tǒng)計、分析和報告,尋找問題和對策,進行結果性教研管理。總的來說,教研管理在督促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和提升教學質量方面具有基礎性和前瞻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