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讀書,學生公寓在校外居民區(qū)里,連接學校與公寓的是一座歷經(jīng)數(shù)十載風雨的老石拱橋——望麓橋。望麓橋既是一座橋名,也是一個地名。從金星路地鐵站出來,馬路對面,有兩條南北走向的路。東邊一條為月湖路,西邊一條叫公園道路。這兩條路平行,像字母“H”的兩豎,而字母中間的一橫就是望麓橋。橋下是匯入湘江的龍王港河水,春天的時候河水清澈,岸芷汀蘭;夏天暴雨,河水暴漲,渾濁湍急。
橋東是學校,橋西是居民區(qū)和學生公寓。有人的地方,就有煙火。橋西舊居民區(qū)的餐飲店一家挨一家,有的有店面,有的只是一個攤位。這些店鋪不知何時出現(xiàn)的,雖然門臉算不得高級,但它們提供的食物卻能時刻慰人脾胃;它們同時又頑強無比,就算哪家生意不景氣關(guān)門打烊了,一定很快就有另一家頂上,就像地皮菜,只要一場雨便能貼著地面瘋長。每日上下課穿過橋西小街,置身熙攘人群,聽店家叫賣聲不絕,常會想到《清明上河圖》中酒旗臨風、販夫走卒的畫面,不覺一笑,再順道買點吃的,漸漸將其看成“長卷”中的風景。
最直接映入眼中的風景當數(shù)公寓大門斜對面的一個小攤。那個攤,每天上午十點來鐘開始賣鐵板炒飯。攤主是一個四十歲出頭、看起來很利索的阿姨。等飯時聊天,得知她家有一個上高中的女兒,還有一個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我說兒女雙全真好,她就笑,說小姑娘嘴真甜。買了幾次,她已記得我的口味。待鐵板上的油熱時,她單手往上打一個雞蛋,稍微翻炒幾下,加入米飯、調(diào)料,熟練地用鐵鏟把飯壓一壓,讓醬油更入味,再放包菜、豆芽和自選葷菜,待香味四溢時快速盛起。她說,女兒今年就要高考了,說要省出時間學習,辦了住宿,她每天早上送完兒子上學就來出攤。天熱、下雨,她撐一把大傘;天冷、刮風,她帶毯子和電暖器來,往往一直干到凌晨才收攤。風雨無阻,起早貪黑,她卻說不苦,也許她的孩子們就是她日子的奔頭和微笑的理由。
鐵板炒飯旁的攤主,自稱“凌風公子”——很江湖的名字,他的攤位甚至還有一塊印有古風俠客圖案的廣告板,賣的卻是相當接地氣的上饒烤鴨腿。攤主三十歲上下,中等身材,慢條斯理,烤肉時規(guī)范地戴著塑料面罩。他就叫凌風,不過全名是“何凌風”,他喜歡“凌風”這個名字,就以此冠名自己的小攤。我一想,全名全姓確實不如只用“凌風”二字更“江湖”、更飄逸,而他認真稱自己為“公子”的行為,又顯出幾分拙稚。當這位“公子”在煙霧繚繞中揮舞烤肉刀叉之時,或許也藏著對成為“大俠”的向往吧。炭烤的煙味很大,但煙火里卻滿是噴香的肉味,讓人覺得仿佛一撥開煙霧便可立刻進入快意的酒肉江湖。但生活就是生活,“大俠”也并不真的就能恣意行走“江湖”。因為他想給顧客最新鮮的鴨腿,所以不愿事先做好再回鍋,一定要現(xiàn)點現(xiàn)做。這樣一來,下課點的學生集中點餐,他一個人來不及,生意就被旁邊“成品餐”老板搶走了。有個風清月朗的夜晚,我無意中看到他在訂餐群里懇求學生們的理解,多等他三四分鐘。信很長很長,深深的無奈也在月色中流淌。
“凌風公子”對面,是一家回民經(jīng)營的清真蘭州拉面店。不似我家鄉(xiāng)的面被粗略地分為寬細兩種,店主對面條的粗細之分更為精細,如“毛細”“寬滴”“二細”“韭葉”等等。更為有趣的是,店主還在菜單上讓每一種粗細不同的面條分別對應一種性格,諸如“毛細”溫柔,“寬滴”豪爽。下午,常有店主的親戚朋友造訪,一群人坐在店面門口合力割一條羊腿來串羊肉串。他們聊天的內(nèi)容我完全聽不懂,但總覺得有西北的風沙從耳邊掠過。這家有個女孩,長沙生、長沙養(yǎng),不似她母親圍頭巾,普通話也比父母好許多,剛上小學。傍晚,望麓橋開始擁堵時,老板娘或者老板便開始在店門口烤面筋、羊肉串,準備一天中最熱鬧的晚市了。這時,女孩也放學了,偶爾會在店里做作業(yè)或看動畫片。門口音響放著流行的、懷舊的、民族風情等各種風格的歌曲??敬跔t火上隨著音樂的韻律穿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跳著不同節(jié)拍的舞,畫面竟奇妙地達成違和又融洽的統(tǒng)一。
長沙歷史上有“九井十三橋”的說法,望麓橋算是一座老橋。我從《長沙日報》上一篇題為《長沙城那些老橋和新橋》的文章中了解到,望麓橋可考的歷史在抗戰(zhàn)前,已逾百年,只是原橋毀于戰(zhàn)火?,F(xiàn)在這座復建的七八十米長、七八米寬的麻石拱橋,長年被河水浸泡,被風雨侵染,始終濕漉漉的樣子,站在橋上可以遠遠看到岳麓山脈。望麓橋的店鋪還有很多很多,店主們的經(jīng)營內(nèi)容、年齡際遇各有不同,但對生活的熱情和堅守卻大同小異。有了望麓橋西人間煙火的對比,橋東邊的高等學府則更顯沉潛、寧靜。龍王港河水生生不息地流淌,河上的望麓橋一橋飛架東西,聯(lián)結(jié)起煙火食肆與書卷悠悠。
“青石板留著誰的夢啊?一場秋雨,又落一地花。旅人匆匆地趕路啊,走四季,訪人家?!痹谕庵\生或求學的人,各有各的不易,幸有橋頭橋尾這一個個小小的鋪面,用清晨的煙火、深夜的明燈,在迎來送往中給旅人以溫暖和慰藉。人間有味是清歡,每每走過這些小店鋪,見證店內(nèi)日常;每每吃到和家鄉(xiāng)不盡相似卻也漸漸變得親切的味道,總讓人心頭升騰起一種安寧與幸福。一個鋪面就是一個平凡人的故事,故事里映著你,也映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