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樂羊羊
1946年,正在北京大學工學院應用化學系就讀的陳俊武到撫順參觀,見到了日本人留下的煉油廠,被工廠的先進設備深深觸動。當時我國的石油工業(yè)還比較落后,因此陳俊武認為投身石油工業(yè),可以實現(xiàn)自己為國家做貢獻的夢想。
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報國夢,1949年,大學畢業(yè)的陳俊武投身于石油化工領域。20世紀60年代,大慶油田已能為國家提供充足的原油,但國內(nèi)的煉油技術卻不過關。“這就像農(nóng)民種出了上好的糧食,老百姓卻依然吃不上香噴噴的白米飯?!标惪∥湟砸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當時的情況。
1961年,陳俊武受命擔任我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的設計師。流化催化裂化是煉油工業(yè)的關鍵技術,具有投資少、操作費用低、原料適應性強等特點。
當時,這類裝置在全世界只有幾十套,相關技術被外國層層封鎖。裝置應該是什么樣子? 怎么設計? 怎么制造? 陳俊武心里沒有底。由于沒有相關資料,陳俊武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邊學邊干、邊干邊學。他帶領團隊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夜以繼日地進行技術對比和方案論證,完成了項目的初步設計。不久后,陳俊武利用赴古巴考察的機會,收集國外先進的技術資料,改進項目的相關設計。在國外考察的半年多時間里,他和考察組的幾名技術人員一起,通過各種渠道查閱圖紙、報告等,收集了幾萬頁資料,拍了400卷膠片,筆記密密麻麻寫滿了20多個本子。因為要學習的內(nèi)容很多,陳俊武每天都埋頭工作,即使住在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巴拉德羅海灘附近,也沒有休息過一天。結束考察回國時,陳俊武的行李中沒有裝一件國外特產(chǎn),而是裝著寫滿了學習心得的20多個筆記本。
然而資料只可作為參考,實際的設計還是要靠陳俊武和團隊去構思,上百套儀表、數(shù)千個大小閥門、近兩萬米粗細管線都要準確無誤地設計出來。在陳俊武的主持下,1963年,1000多張設計圖紙完工;1965年5月,我國第一套自行設計、安裝的60萬噸/年流化催化裂化裝置終于建成投產(chǎn)。當時,人們把我國新掌握的5種煉油工藝技術比喻成“五朵金花”,這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正是我國煉油工業(yè)技術領域里開出的第一朵“金花”。這套裝置讓我國煉油技術一舉跨越20年,接近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此后,陳俊武又主持完成了同軸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等技術的研發(fā)應用,使我國將煉油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陳俊武投身中國石油石化工業(yè)70載,把個人理想融入了國家發(fā)展的偉業(yè)中,讓我國的流化催化裂化技術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飛躍。
(注:本文根據(jù)《中國能源報》《經(jīng)濟日報》等報紙刊載的內(nèi)容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