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及其創(chuàng)作者訴美國政府的訴訟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qū)聯(lián)邦巡回上訴法院正式審理,在美東時間9月16日開庭后,9月19日9時30分,庭審繼續(xù)進行,截至發(fā)稿前尚未披露第二次庭審細節(jié)。
這樁訴訟由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jié)跳動在2024年5月提起,目的是為了反擊拜登政府通過的TikTok剝離法案——《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敵對控制的應用程序侵害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下稱“不賣就禁法案”)。該法案要求字節(jié)跳動在法案通過后270天內(nèi)(也即2025年1月19日前)剝離出售TikTok業(yè)務,且持股不得超過20%,否則TikTok將會在美國地區(qū)的應用商店中被下架。
在訴訟文書中,TikTok及字節(jié)跳動主張,該法案要求的“合格的資產(chǎn)剝離”在商業(yè)、技術及法律上均不可能實現(xiàn),也無法在限定的270天內(nèi)完成。即便法案要求的“有條件的剝離”在操作上是可行的,也在根本上違背了美國憲法對言論自由和個人自由的承諾。
在當?shù)貢r間9月16日進行的庭審交鋒中,代表TikTok及字節(jié)跳動的律師安德魯·平卡斯以及代表TikTok創(chuàng)作者的律師杰弗瑞·費舍爾分別就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的言論自由保護條款,反駁了TikTok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指控。
在美法律學者孫遠釗表示,由于美國的司法制度容許當事人有一次上訴的權利,無論這起訴訟的結果如何,都意味著該案極有可能會上訴到聯(lián)邦最高法院。一旦最高法院作出判決,就將成為最終結果。他認為,訴訟不會在半年內(nèi)結束。
根據(jù)“不賣就禁法案”的要求,距離字節(jié)跳動剝離Tiktok業(yè)務僅剩四個月。
在TikTok和字節(jié)跳動宣布就“不賣就禁法案”向美國政府進行司法挑戰(zhàn)一周后,當?shù)貢r間5月14日,八名TikTok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集體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他們認為,禁止或限制TikTok的使用,等同于剝奪了他們的言論自由權利,侵犯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且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護條款,此外禁令將直接影響創(chuàng)作者的生計,給他們帶來經(jīng)濟損失。
此前的3月14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何亞東曾表示,美方應切實尊重市場經(jīng)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無理打壓別國企業(yè),為各國企業(yè)在美投資經(jīng)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環(huán)境。同一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表示,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就要想方設法據(jù)為己有,“這完全是強盜邏輯”。
4月24日,外交部發(fā)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外交部及商務部此前已經(jīng)就美國國會通過“不賣就禁法案”闡明了中方原則立場。
4月26日,字節(jié)跳動發(fā)布聲明稱,媒體有關字節(jié)跳動考慮出售TikTok的報道不實,字節(jié)跳動沒有任何出售TikTok的計劃。這也意味著,TikTok和字節(jié)跳動只有司法救濟的反擊途徑。
在當?shù)貢r間9月16日進行的庭審中,代表TikTok及字節(jié)跳動的律師安德魯·平卡斯以及代表TikTok創(chuàng)作者的律師杰弗瑞·費舍爾分別就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的言論自由保護條款,反駁了TikTok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指控。
審理此案的法官小組由三名首席法官組成,分別為奧巴馬任命的首席法官斯里·斯里尼瓦桑、特朗普任命的內(nèi)奧米·拉奧d2f9030b111b33ec6afbadf93a577d478ad2d0c4e796832624244f7e6cc13b06法官和里根任命的道格拉斯·金斯伯格。
庭審中,法官小組的關注點集中在TikTok收集大量用戶數(shù)據(jù)以及國家安全等方面。TikTok和司法部都要求法院在12月6日之前作出裁決,以便美國最高法院有足夠的時間在“不賣就禁法案”生效之前考慮上訴。
在9月16日的庭審中,原告方面對于“不賣就禁法案”要求的“合格剝離”表達堅決反對?!昂细駝冸x”是指字節(jié)跳動出售或轉讓其在TikTok的股權,以解決美國政府關于國家安全的擔憂。原告律師安德魯·平卡斯認為,所謂的“合格剝離”在商業(yè)上、法律上或技術上都不可行,尤其是在法案規(guī)定的270天強制時間表內(nèi)。
針對“不賣就禁法案”,TikTok及字節(jié)跳動早先提交的申訴文書中,主要闡述了四項主張:第一,該法案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即禁止美國國會制訂任何法律,以剝奪美國公民言論自由。TikTok方面認為,通過禁止TikTok和所有字節(jié)跳動子公司提供的在線平臺和軟件應用程序,“不賣就禁法案”限制了大量受保護的言論;第二,該法案是一項剝奪公民權的法案;第三,該法案侵犯了TikTok根據(jù)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平等保護原則;第四,該法案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征用條款。
在庭審中,原告律師對上述立場進行了進一步闡述。首先,安德魯·平卡斯表示,美國政府繞過第一修正案,以國家安全為由壓制言論自由?!安毁u就禁法案”應該受到嚴格審查,而政府未能滿足這一標準。國會通過的“不賣就禁法案”沒有明確說明其目的和動機,這使得判斷該法案是否符合憲法標準變得困難。
安德魯·平卡斯認為,美國政府的動機基于“未來中國控制的可能性”,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jù)來證明TikTok當前存在威脅。
對此,被告方美國政府的代理律師丹尼爾·特尼則重申了剝離法案的立場。他指出,TikTok的推薦算法和內(nèi)容審核機制在中國進行,可能對美國國內(nèi)的言論和信息流通產(chǎn)生不當影響。
其次,安德魯·平卡斯表示,即使TikTok的內(nèi)容審核決策在美國之外做出,該法案仍將壓制美國用戶的言論自由權。他強調(diào),TikTok是在美國國內(nèi)進行的內(nèi)容審核,并且推薦算法也遵守美國法律和政策。
此外,原告認為,“不賣就禁法案”針對TikTok,違反了平等保護和禁止制定針對個人的法案的憲法原則。安德魯·平卡斯表示,國會本應謹慎披露平臺上任何潛在的宣傳內(nèi)容,而非采取“剝離或禁止”的做法。TikTok和字節(jié)跳動方面認為,美國國會的做法只會導致出臺禁令。
美國政府的律師丹尼爾·特尼回應稱,對于原告提出的披露作為替代方案的論點,美國政府可能會認為,僅僅披露數(shù)據(jù)來源并不足以解決國家安全問題。
從庭審來看,法官小組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向安德魯·平卡斯提問,提問重點集中在TikTok獲取了用戶數(shù)據(jù)及國家安全問題上。
美國政府的律師丹尼爾·特尼辯稱,“不賣就禁法案”是基于合理的國家安全關切而制定的,并且是為了保護美國免受潛在威脅。他表示,盡管可能沒有直接證據(jù)表明,中國操縱了TikTok的內(nèi)容或濫用了數(shù)據(jù),美國政府認為潛在的風險足以證明采取預防措施的合理性。雖然“不賣就禁法案”可能特別提到了TikTok,但該法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所有可能受到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的普遍問題,而不僅僅是針對TikTok。
杰弗瑞·費舍爾認為,“不賣就禁法案”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侵犯了美國公民自由表達的權利,類似于禁止美國人在Politico、半島電視臺或Spotify等外國媒體上發(fā)表文章,禁止美國音樂家在瑞典人擁有的Spotify上發(fā)布他們的音樂,或者阻止美國電影制作人制作紀錄片以供BBC編輯和播出。
安德魯·平卡斯指出,Politico、Business Insider、路透社等媒體都是外國實體擁有的公司。
但法官內(nèi)奧米·拉奧打斷他的發(fā)言,表示這些媒體不是由“外國對手”控制的。法官斯里·斯里尼瓦桑則提到了近期的NetChoice案,他表示法律是關于外國敵對國家的,而不僅僅是廣義上的外國所有權。
此外,法官小組的提問還探討了第一修正案是否適用于此案,美國用戶的言論自由權是否因政府行動而受到不當限制,以及政府是否提供了足夠的證據(jù)來證明其行動的合理性。
德恒律師事務所硅谷辦公室負責人朱可亮此前告訴我們,在TikTok提出的四項理由中,“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是最有力的抗辯理由,其他理由成立的可能性很低?!叭绻茏C明強迫出售等同于封殺,那就(說明美國政府)侵犯了言論自由權,法院將實施嚴格審查并將有利于TikTok?!敝炜闪琳f。彼時,朱可亮分析,TikTok會很快向法院提交申請臨時禁止令的動議,以爭取在出售截止日(2025年1月19日)讓法院宣布“不賣就禁法案”無效。
孫遠釗認為,不排除法院有可能會發(fā)布禁令,但不是必然。關鍵是行政機關還沒有采取任何行動,TikTok也還沒有遭到任何實質的損害。他分析,法院要不要發(fā)布禁令的標準是,原告必須在四個層面舉證:1.在未來的實質問題上有相當勝訴的可能;2.如果沒有禁令,原告將受到不可彌補的損害;3.權衡雙方的利益,給予禁令比不給禁令更符合平衡原則,也就是在讓或不讓這個法律暫時失效之間,哪種方式較為符合風險與責任承擔的要求;4.使禁令符合社會的公益,也就是廣大用戶的經(jīng)濟利益與國家安全的顧慮如何權衡。
根據(jù)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調(diào)查,美國民眾對TikTok“不賣就禁法案”的支持率一直在下降:支持該法案的人數(shù)比例目前為32%,低于2023年3月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