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湯的色香氣味覺以及它們組合而成的意象是比較抽象的,以文字作出解釋較易被飲用的人所理解,但有時難免畫蛇添足,因為難得找到合適的文字能夠把它們表示清楚,既使找到了,還容易把它們的意思鉗制住,不如放任它們各自表述,反而能夠讓品飲的人有更多體會空間。
“色”包括茶干、茶湯、葉底的顏色,可觀察的有顏色的類別、明暗、飽和度等,這些呈現(xiàn)了茶葉發(fā)酵、焙火、陳化、水可溶物多寡等狀況,也表達了茶湯作為美與藝術媒介的可視部分。茶干、茶湯、葉底的顏色不只是表現(xiàn)出不同茶湯“滋味”“香氣”的美色,也是茶葉品質不佳或泡壞了后太濃、太淡的證據(jù)。
“香”是無需等茶湯喝進口腔就可以感受到的茶境,它會搶先跑進鼻子里向你報告什么香物質來了、一共來了多少兵馬、它們的體型強弱如何,這一波資訊引發(fā)了品茗者主要的情緒反應,喜悅、平靜、激動、欲望。另外跟隨香物質抵達嗅覺的是一種純能量,稱為“氣”,它無影無蹤地進入了鼻腔,又迅雷不及掩耳地鉆進了身體的諸多通道。這一股氣很快就激起了身體各系統(tǒng)的反應,或起來迎接,或起來抵抗,但若來者氣勢太弱,原來的守衛(wèi)、鄰居也就懶得理它了。香與氣是同時從鼻腔進入到身體的,由于氣的無影無蹤,一般品茗者常忽略它的存在,事實上我們可以把香與氣視為一體,香比較容易有具象的稱呼,例如我們說這茶是蘭花香、樟香、乳香、藻香,若我們暫時把這些香的俗稱擱在一旁,體會到的就是氣,有時候茶并不是很香,但氣卻很強,有時候茶香很重,但氣卻不強,這時就要用心將它們分開認識了。往往氣強的茶是比較持久、比較質優(yōu),香強氣弱的茶,久放后香容易消退,而香強氣強的茶是不怕久放的。
香與氣也會隨著茶湯進入口腔,這時的口腔照樣有接納香與氣的細胞與管道,尤其是在口腔上顎的后鼻腔。以口腔為主來感受的是茶湯的“味”與“覺”,這是茶湯內涵物質的主體部分,加上香、氣,及最早接收到的色,就構成了茶湯有形的肢體與無形的靈魂,形成了品茗者要從茶湯獲得的物質、審美與藝術??谇桓惺艿降摹拔丁庇腥纾嚎唷⒏?、甜、成、鮮;感受到的“覺”有如:澀、滑、溫度、稠度、強度、調和度等。唐時形容顧渚茶“芬香甘辣,冠于他境”的辣,李白形容仙人掌茶“清香滑熱,異于他者”的熱,《大觀茶論》描述茶乃“香甘重滑,為味之全”的重,清朝靜參說茶要“香清甘活”的活,也都屬于口腔感受到的覺。有了這些昧與覺的諸多元素,泡茶者就不難完成茶湯這件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了,品茗者也不難體會一壺茶數(shù)道茶湯所傳述的美感與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