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課堂改革的開展,語文教學也迎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為進一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標,積極探索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把單元整體教學內容融入語文課堂教學?;诖?,教師能夠更加深入地發(fā)掘教育資源,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學習內容,加深群文閱讀的技巧,以便更好地提高其語文學習質量。
教師應積極整合教材內容和有關延伸性的課程,以單元教學為主體,形成包括目標、內容、課程實踐以及教學評估等單元整合課程體系。
一、設計以學習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支持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
教材都是采取單元形式來進行編排的,編者在每一單元都設置了專門的課程。每個單元的課文設定都各有特色且又相融相通。教師在整合單元教材內容時,要準確找到單元教學主題,再進行深度挖掘和探究,將原本零散的知識點有效地提煉整合,真正地做到從教課本到用課本的轉變。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更能深層次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使“大語文觀”這一教學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學生學習語文,就需要用語文的方式解決問題。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語文實踐教學方式,從過去的聽、說、讀、寫進階為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更凸顯了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教師引導學生開展積極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避免陷入灌入式和模式化的課堂教學誤區(qū),最主要的是要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思想,依據(jù)新課標,設計與之相關聯(lián)的教學內容,探尋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貫穿整個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學好語文,在生活中用好語文,學用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以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天地間隱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我們去尋找”。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習作要求是“初步學習整合信息,介紹一種事物”。
這一單元屬于“人與自然”主題單元,安排了《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和習作“國寶大熊貓”等內容。根據(jù)單元學習內容,教師可以設定“探究神奇的大自然 ”為單元大主題,在文本和自然共同構筑的真實語言情境中,可以這樣設計學習任務:
任務一:以“天地的奧秘我知道”為主題。以朗誦、講述為主要語文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聲情并茂地誦讀《我們奇妙的世界》和《火燒云》,簡要講述課文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的,通過誦讀來進一步感悟作者探秘奇妙自然的不同視角、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
任務二:開展“奇妙自然介紹會”。以解說詞的方式開展“海底世界超級解說員” 和“火燒云的秘密知多少”,以及“我為國寶大熊貓做宣講”等學習活動,以解說的方式展開學習,分享探究自然的經(jīng)驗。
諸如這樣的設計突破了單篇教學的思維模式,依據(jù)不同的文本特點,選擇合適且多樣的語文學習方式,將語文要素巧妙地融入探秘這一任務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以及主動建構認識自然、探究自然的積極性。
二、確立單元教學主題,有效串聯(lián)單元教學知識
為了有效串聯(lián)單元教學知識,教師需要對單元內容加以提煉總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深挖本單元課文內容,解讀課本中原有的教學內容,然后再次進行單元課文內容的整合,進而確定單元課堂教學目標,把相關聯(lián)的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
以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人的根”。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單元習作要求是“收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資料,交流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jié)的過程”。
本單元主要包含了三首有關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的古詩詞《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說明文《紙的發(fā)明》表現(xiàn)了作者對古代人民聰穎智慧的贊頌之情?!囤w州橋》是一篇說明性很強的課文,文中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通過對趙州橋設計特點的說明,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也是一篇說明文,通過具體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街市的熱鬧,重現(xiàn)了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風貌和人們的生活情境,并通過夾敘夾議的寫法,講述了《清明上河圖》名揚中外的原因,從側面展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內涵,進而引發(fā)學生對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興趣與愿望。
教師在進行內容整合時,依次分為檢測預習、探索課文內容與品文悟情;探究問題與自主學習;話題擴展與延伸閱讀;主旨表述、實際應用與寫作遷移等模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可以設置為:采用練習的形式考查學生預習閱讀的內容,并初步了解主要內容,然后著重介紹古詩內容,讓他們感受詩人的思想情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可以設置為:品讀三篇文章并理解主要內容,感受作者語言的意思和情感。第三課時的教學目標可以設置為:讓學生透過語文閱讀,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文化思想與精神觀念的總和。
三、圍繞單元教學主題,有效分解學習任務
教師在新課標理念下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打破了單篇語文教學的限制,把語文課的聚焦點置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上。學習任務單是教師根據(jù)課標和課本,將學習目標有效分解成若干相互關聯(lián)的學習任務,并根據(jù)任務整合成多種多樣的閱讀資料所生成的群文閱讀練習,目的在于給學生構建合理的閱讀結構。相對于單篇課文的學習,學習任務單整合了單元教學中的學習任務。它同時具備了系統(tǒng)性、整體性、對任務要求的開放性,以及完成任務方法的多樣化等優(yōu)點。
四、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構建
跨學科學習是一種課程組織的方式,也是新課標理念下對于學科教學的要求。教師在設置關于閱讀名著的跨學科課程時,選材要堅持真實感、融入感、情景性、貫通性以及實用性的原則,把握重點線索和重要信息。教師應結合各學科知識,注重跨媒介表達,充分發(fā)揮跨學科學習的整合教育優(yōu)勢,通過學習任務群的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寬廣的學習空間,使其能夠更深入地閱讀。教師為學生提供不同的交流平臺,使學生有更豐富的展示與互動的機會,最后實現(xiàn)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1. 確定總任務
出于訓練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目的,教師要選取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合理組織方式,指導學生完成相關任務。如在教學《小鯉魚歷險記》時,教師可把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依托名著中的重要內容,根據(jù)設計情境按閱讀分配角色,而各組成員又可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點,立足名著內容進行分工,從而完成整體設計。
2. 設置分項任務,形成任務群
當學生對名著內容有了大體了解之后,各小組根據(jù)要求分頭設計。在制訂項目活動內容的過程中,各項目負責人都應積極參與項目活動的內容和要求的制訂,順利且高效地完成目標。要求全體小組長總結和編寫項目評估量表,保證各隊伍在學習中可以根據(jù)評估量表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單元評價設計,側重學生素養(yǎng)測評
每個單元學習結束時,教師讓每個學生填一份單元學習評價表,該表的主要評價項目有:課堂表現(xiàn)、家庭作業(yè)、課前練習、單元測試、學習反思、測試附加分、學習檔案整理、其他加分以及學生反思等。
在單元任務群教學中,無論是單篇教學還是單元教學,都需要聚焦核心素養(yǎng)。單元任務群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法,用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運用任務群教學法,深挖教材,提取有效的學習任務,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掌握其正確的使用方法。教師應以全新的視角進行實踐探究,和學生一起邁向語文學習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