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人們需要在空間中尋找一種貼近自然的溫馨氛圍,更符合現代的審美潮流,而瓷器顯然是崇尚自然之美和簡約之美的典型例子,它是應用于公共空間中的一種特有的藝術形式,易與土地及大自然融為一體,為公共空間的陳設增添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陶瓷裝飾 公共空間 應用分析
1 引 言
中國是陶瓷文化的發(fā)祥地,陶瓷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史。陶瓷藝術是中國重要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它的發(fā)展見證了中國的文化交流,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文明的代表象征。陶瓷裝飾在公共空間中的應用,不僅展示了陶瓷的自身魅力,還以陶瓷為媒介向人們展示著當地的歷史和文化,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故事。它是一種精神內涵的表達。
2陶瓷
陶瓷的產生是人類智慧的表現,并且從古至今,一直都有以陶瓷裝飾空間的實例。陶瓷作為一種天然合成材料,是將粘土和礦物質材料等經過粉碎混煉、成型、煅燒等一系列化學變化而制得的固體材料。陶瓷具有很多其它材料所無法同時具備的優(yōu)勢,比如極強的抗壓性能、抗腐蝕能力、耐磨性能、耐冷熱能力,還擁有豐富的釉料色彩。陶瓷是“泥釉火”的藝術,不同的燒制溫度和燒制方式可以形成千變萬化的釉色效果,在燒制過程中會窯變,呈現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而這些基本特征是其他任何材料所不易呈現出來的。陶瓷泥料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呈現出多樣的造型,有著較強的表現力。在空間設計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可塑性強、表現力豐富的材料來體現出優(yōu)秀的造型藝術[1]。而陶瓷就是眾多裝飾材料中的最佳選擇之一。陶瓷在公共文化空間中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如陶瓷雕塑、陶瓷壁畫等。陶瓷雕塑是三維立體藝術品,強調視覺質感和聽覺質感,表達了空間感,人們可以多角度觀察陶瓷雕塑作品,形成陶瓷雕塑與人的交流。陶瓷壁畫是將陶瓷通過拼貼、鑲嵌、浮雕等手法在空間內墻壁進行大面積的展示,以達到美化環(huán)境的效果。
3公共空間中的陶瓷裝飾
由于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已經超過物質需求而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公共空間需要圍繞精神需求進行表現,以多樣的視覺藝術形式來營造公共空間環(huán)境,裝飾公共空間環(huán)境的方法多種多樣,而陶瓷在外力的作用下,造型豐富,成型不易開裂,不易變形,適合做大型室內裝飾或者用于戶外裝飾。
公共空間中的陶瓷裝飾,不僅表現形式多樣,還以陶瓷為載體向人們展示著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它是一種精神內涵的表達。與此同時,它還是一種象征,很多空間是不會輕易變化的,是從古到今積淀下來的,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圖騰。
3.1地鐵空間
由于城市建設不斷發(fā)展,地鐵成為了大多數人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而地鐵空間作為城市公共空間之一,其內部裝飾也在彰顯著城市的文化藝術。陶瓷裝飾將傳統的制作工藝和現代生產技術、傳統的文化內涵與現代的審美需求、抽象的線條或具象的造型相融合,展現城市的生活景象和文化底蘊。
1981年9月15日,全長27.6公里的北京地鐵一期工程正式交付運營,這也是新中國最早的地鐵線路,而地鐵空間的裝飾也緊隨其后。1984年,大型陶瓷壁畫首次被應用到北京地鐵站臺。為了獻禮祖國35周年,北京地鐵2號線的建國門站,有兩幅陶瓷壁畫《中國天文史》和《四大發(fā)明》?!吨袊煳氖贰繁诋嬋L60米,高3米,是由3000塊彩色陶瓷組成,概括地表現了我國悠久的天文學發(fā)展史。北京古觀象臺在位置上與建國門相鄰,裝飾主題相呼應?!端拇蟀l(fā)明》壁畫長60米,高3米,以150×150毫米的釉面陶瓷為裝飾材料,細膩的表現了中國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四大發(fā)明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推動。
地鐵空間的陶瓷壁畫不僅見證著軌道交通的飛速發(fā)展,存儲著最早一批體驗地鐵的普通市民內心的情懷,還呈現著城市新潮的活力。例如,深圳是一座具有開放性的城市,其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獨具魅力。位于深圳地鐵荔灣站的異嵌瓷《海之狂想曲》(如圖1),以瓷器碎件為材料,運用廣東潮汕地區(qū)的傳統工藝“嵌瓷”,呈現出了一片洶涌澎湃的海洋景色。作品主色調為藍色,黃色點綴,通過色彩的撞擊、線條的起伏,展現出大海的魅力與活力,以此比喻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帶著自身獨特的色彩來到這里發(fā)展,共同譜寫出了城市的動人樂章,完美地融入公共空間中。該陶瓷裝飾不僅為匆匆而過的行人留下一抹城市印記,還傳遞了祖輩潮汕藝人們的精湛“嵌瓷”技藝,并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3.2酒店空間
位于上海卓美亞喜馬拉雅酒店門外有一組陶瓷雕塑“中國牛”(如圖2)。因陶瓷材料本身的優(yōu)越性,耐日曬雨淋,材質斑斕,肌理變化豐富多彩,該雕塑至今仍有較好的完整性和視覺效果。雕塑的造型是將牛進行抽象化處理,簡單的線條和表現形式,將牛的形象概括表現?!爸袊!睘橥绞殖尚偷奶账嚨袼?,制作過程在作品身上留有痕跡,與此同時,陶瓷在燒制過程中有一種本能的語言在里面,一種人性化的語音。此外,將“中國?!狈胖糜诘咎镏械木跋螅尸F了早期的中國農耕文明,與現在的工業(yè)化環(huán)境既形成對比又相互補充。
在國家大劇院內,有一組陶瓷雕塑名為“頌”(如圖3),呈現的是一個多人抬頭表演的情景。雕塑以白色為主色調,張開的嘴部用紅色,顏色的對比,突出“頌”的主題,與國家大劇院的空間環(huán)境相呼應。雕塑上帶有一定的肌理效果。在玻璃幕墻的建筑空間中,陶瓷以自身的陶瓷語言,與空間對話,與參觀者對話。
3.3室外廣場
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在九江星子縣做官時,寫下了《愛蓮說》這篇散文,“出淤泥而不染”的潔白荷花象征著堅貞的品格,而粗壯挺拔的荷莖象征著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九江市就以蓮作為城市的一個藝術符號。位于九江和中廣場有以“蓮”為主題的陶瓷壁畫和陶瓷雕塑群。整個壁畫長168米,寬十幾米,描繪了藍色的水面,盛開、含苞的蓮花,蓮蓬、荷葉以及水中的生物,具象的表現出了蓮的生長環(huán)境(如圖4)。在材料上,將陶瓷材料與九江本地星子縣的石材相結合,更具本地特色。
位于廣場中心部位的陶瓷雕塑,與壁畫遙相呼應,是意象的一種延伸和連續(xù)。雕塑以水泥為底座,外面用陶瓷燒制的貼片進行裝飾,通過拼貼不同肌理、色彩、尺寸的陶瓷貼片,豐富蓮的表達。區(qū)別于壁畫的具象描繪,雕塑則是通過中間造型的中空來體現抽象的“蓮”的形狀,將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同古人內心的最高追求相聯系,強調一種精神高度。
此外,在廣場中有一個湖,湖里面種有很多的蓮,一方面是藝術蓮,一方面是現實蓮,兩者進行了很好對比與融合。以蓮作為城市文明精神的象征,提升了空間品格,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
4陶瓷裝飾在公共空間中的應用分析
4.1 融入公共空間環(huán)境
陶瓷裝飾在公共空間中的應用,不僅要滿足公眾心理的藝術形式,還要適應特定的公共空間環(huán)境。它依賴于公共空間環(huán)境而存在,不僅是指它所在的建筑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還指的是功能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無論陶瓷裝飾多么精美,只要它與所在的公共空間環(huán)境不和諧,就不是成功的陶瓷裝飾,甚至還會影響整個公共空間環(huán)境的呈現效果。想要適當地表達出設計者的初衷,就要在空間作品的造型和材質上具有特色,色彩上能夠與空間環(huán)境互為和諧,才能讓觀賞人們有興趣駐足、與產品進行交流、融入作品、與其產生共鳴[2]。在陶瓷裝飾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應以整個空間的環(huán)境為前提,以當地的文化背景、社會面貌、區(qū)域特色為核心,才能充分營造符合該公共空間環(huán)境的氛圍,對環(huán)境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相反,如果陶瓷裝飾所表達的內容與公共空間并不和諧,將破壞公共空間環(huán)境的整體氛圍和美感,所以,陶瓷裝飾需融入公共空間環(huán)境中。
4.2 陶瓷裝飾內在和諧
陶瓷裝飾的主題內容、表現形式不僅要與公共空間環(huán)境協調,還應與自身協調以準確的表達內容。陶瓷裝飾的制作包括確定元素主題、構圖方式、設計方案、材料選擇、制作技藝、色彩搭配等。從設計之初到最終結束每一步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彼此聯系的。陶瓷的種類豐富,材料多樣,結合自身可塑性的特點,可以表現出富有特色的外觀造型。不同的空間使用不同的陶瓷材料,為了呈現完美的設計效果,需綜合使用多種材料和制作工藝。與此同時,陶瓷造型表面的肌理也是富有變化的,除人為的設計外,陶瓷材料在高溫燒制過程中會產生窯變,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面對陶瓷豐富的造型、多彩的顏色、多變的肌理、多樣的尺寸等,若將其進行綜合運用,需追求內在的和諧,既要從整體的設計效果考慮,也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細節(jié)。既要有整體遠觀的視覺震撼,也要有近看的細膩表現。
4.3 與區(qū)域文化相協調
隨著人們生產方法,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觀念的變化以及新材料和技術的更新和替代,公共空間環(huán)境作為人們生活的空間,其裝飾概念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工業(yè)社會下的鋼筋混凝土、玻璃幕墻,需要區(qū)域文化體現特色,需要陶瓷裝飾進行中和。以陶瓷為材料,塑造出風格多樣,或清秀或粗獷,或抽象或具象的陶瓷裝飾,既與建筑風格相協調,還對建筑空間進行補充,完成空間與時間、與文化的對話。陶瓷裝飾作為傳播地方區(qū)域文化精神的媒介,除了在陶瓷的造型制作、顏色選擇等方面以當地的文化特色為核心外,還要考慮陶瓷材料與當地特色材料的結合,使得作品更能體現人文情懷和地方特點,另外,現代的制作工藝和優(yōu)秀的視覺呈現效果,使陶瓷裝飾更具親和力和時代感。
5結語
陶瓷藝術是“火與土”的藝術,體現原始文化和自然屬性,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優(yōu)雅之美。自產生之初,陶瓷主要體現實用功能,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陶瓷藝術開始向裝飾功能發(fā)展,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陶瓷裝飾如陶瓷壁畫和陶瓷雕塑等,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中,豐富的造型和多樣的表現形式滿足著我們的精神需求。不同的公共空間環(huán)境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含義,陶瓷裝飾依賴于公共空間環(huán)境,適宜的陶瓷裝飾既美化著公共空間環(huán)境,又可作為傳播文化的載體,與空間交流,與眾人交流,也能更好的表達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余關濤.城市化進程中環(huán)境陶瓷藝術表現研究[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13-14
[2]楊山厶.陶瓷壁畫在公共空間中的裝飾藝術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38-39
[3]杭東.陶瓷藝術介入公共環(huán)境中的應用[J].現代技術陶瓷,2014,05:48-50.
[4]王曉娜,吳斌.陶瓷藝術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應用[J].建筑經濟,2022,04:111-112.
[5]于銳坤.文化傳承視域下陶瓷藝術在公共空間設計中的融合應用探究[J].佛山陶瓷,2023,04:133-135.
作者簡介:王涵(1993.3~),女,漢族,河南省濮陽市,河南工業(yè)和信息化職業(y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