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xiàn)代人仍然愿意聆聽來自遙遠過去的音樂,甚至愿意用19世紀德國、17世紀意大利或12世紀法國的音樂來消磨空閑時光呢?人們喜歡古典音樂,與人們對博物館或古代修道院里的文物感興趣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或許會被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歷史吸引,但我們通常不會因此就按照當時的風格著裝打扮,使用當時的語言交流,或者恢復執(zhí)行當時的個人衛(wèi)生標準。在生活上,我們?nèi)绱艘蕾嚞F(xiàn)代文明,卻為什么還會為200年前古人創(chuàng)作的文字或者音樂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呢?更值得探究的是,這些來自如此不同時代和文化的音樂,是怎樣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比當代的音樂更有感染力的呢?
古典音樂就像藝術(shù)品一樣,其價值往往超越時代。聆聽貝多芬的音樂與觀看博物館里貝多芬的信件或者閱讀1800年維也納的報紙,感受是迥然不同的。我們之所以欣賞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為不同聽眾創(chuàng)作的音樂,是因為它們?nèi)匀粚ξ覀冇兄鴱娏业奈透腥玖?。這些音樂或慷慨激昂,或令人愉悅,或引人深思,或只是帶來單純的聽覺享受,仿佛架起了一座座橋梁,帶領(lǐng)我們穿越時空。不過,也可能正好相反,也許古典音樂與現(xiàn)實世界的距離感,才是其吸引力的真正來源。
很顯然,我們?nèi)缃裥蕾p古典音樂的方式與創(chuàng)作者的初衷是完全不同的。由于錄音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成熟,音樂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觸手可及的,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詈铜h(huán)境的一部分。這完全不同于中世紀的神職人員在教堂聆聽圣詠,伊麗莎白時代的朝臣去參加假面舞會,或者那不勒斯王國的店主在悶熱而喧鬧的歌劇院頂層第一次觀賞羅西尼歌劇時的體驗。不同的環(huán)境,來自耳朵、眼睛和心靈的不同感受,都會不可避免地改變我們欣賞古典音樂的方式。我可以一邊開著車以110千米的時速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一邊聽著14世紀的彌撒曲;也可以一邊洗著澡,一邊唱著普契尼的詠嘆調(diào)。古典音樂存在的意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關(guān)于音樂的問題總是會由音樂本身給出答案。只有當你不斷聆聽音樂時,你對音樂的思考才會更加活躍且富有成果。古典音樂的核心并不在于歷史背景或者思想觀念,盡管它與兩者息息相關(guān)。音樂首先是一種感官體驗。音樂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一路走來,為我們提供了感受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多種方式。
這些我們稱為古典音樂的浩繁曲目,也許正是我們想要的體驗世界的全套劇本。當聆聽16世紀的復調(diào)音樂時,我會有一種神圣而永恒的感覺;當聆聽貝多芬的作品時,我能感受到努力拼搏、直奔目標的激情和緊迫感;當聆聽莫里斯·拉威爾的作品時,我會感覺到此時此刻生命飽滿的存在感,以及那種活在當下的生機;當聆聽一些現(xiàn)代電子音樂時,我會有一種站在已知世界邊緣的崇高感。音樂有很多種表達方式,也傳遞了很多不同的意義,而所有音樂合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一個比我們所有人的一生經(jīng)歷都要豐富的世界。
(秋水長天摘自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人人都該懂的古典音樂》一書,Mucro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