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成為教育的重要任務。新課標的頒布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內容不夠貼近實際、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互動不足等。為此,提出了一系列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策略,包括開展案例教學、運用互動式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式學習環(huán)境、引入多媒體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旨在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法律意識,從而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孫麗(1986—),女,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實驗中學。
一、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意義
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是指在初中階段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1]。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高效課堂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互動,構建高效課堂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過生動的案例分析、討論等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學習效果。此外,構建高效課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構建高效課堂還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高效課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過情感教育和價值觀引導等活動,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二、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內容不夠貼近實際。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問題的聯(lián)系。教材內容過于抽象,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第二,教學方法單一。教師過于注重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教學缺乏互動性和參與性。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實踐的機會。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第三,師生互動不足。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師生互動不足,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指導和灌輸。教師缺乏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和互動,無法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存在的問題,也無法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支持。
第四,缺乏實踐環(huán)節(jié)。目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缺乏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很難將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缺乏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將其真正轉化為行為準則和價值觀。
第五,培養(yǎng)方式單一。目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主要依賴于學校,家庭和社會很少參與。家庭和社會對于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同樣重要,家校社有效配合和協(xié)同的缺失,會導致學生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道德與法治行為存在差異,難以形成一致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總而言之,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互動不足、缺乏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及培養(yǎng)方式單一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來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
三、新課標的頒布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機遇
1.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新課標鼓勵教師使用多種教學資源,包括教材、網(wǎng)絡資源等,這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案例,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
2.強調實踐與體驗:新課標注重學生的實踐與體驗,鼓勵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模擬法庭等,親身體驗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新課標要求學生進行思辨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討論、辯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挑戰(zhàn)
1.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新課標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僅要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還要具備優(yōu)化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學習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2.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新課標鼓勵教師使用多種教學資源,同時要求教師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和創(chuàng)新,以更好地適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需要。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新課標要求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道德與法治知識相對抽象,學生可能存在興趣不高的問題。對此,教師需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新課標的頒布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注重實踐與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也要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整合和創(chuàng)新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新課標背景下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開展案例教學
通過引入真實的案例,教師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思考道德與法治問題,提高他們的興趣和思考能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與法治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方案[2]。
例如,在“友誼的天空”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引入真實的生活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fā)言,分享自己與朋友之間的故事,這樣既能夠提高課堂中的交流互動頻率,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教師可以從中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促進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分享一些在交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分析如何解決問題,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運用互動式教學法
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開展互動式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互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道德與法治知識,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3]。
例如,在“生命的思考”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小組合作探究任務,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搜索、翻閱書籍等方式來探尋生命的起源和演變,共同探究和感受地球生物的多樣性,從而幫助學生意識到生命的珍貴。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分工合作和自主探究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課堂教學更加連貫??傊?,運用互動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合作探究,能夠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創(chuàng)設情境式學習環(huán)境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對各種道德與法治問題,并通過討論和反思來解決問題[4]。
在“走進法治天地”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判斷身邊的各種行為是否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和要求。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中為學生模擬街道環(huán)境,通過舉例和帶領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法律法規(guī)是如何保障我們的生活的,引導學生判斷情境中人物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教師為學生構建學習情境,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程度,又能夠加深學生對法律的理解,使學生意識到我們的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我們也需要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實際案例進行討論和反思,提高教學效率。
(四)引入多媒體教學資源
引入多媒體教學資源,如視頻、圖片、音頻等,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多媒體的輔助能夠使抽象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更加生動,便于學生理解[5]。
在“我們共同的世界”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來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如通過微課視頻、動畫、音頻、圖片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當前的世界格局,了解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感受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利用智慧化學習模式,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自主搜索和了解當前世界的發(fā)展格局,提升學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信息技術的引入還可以幫助教師詳細了解學生的課堂聽講情況,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五)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他們獨立思考和分析道德與法治問題。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思考和辯論,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6]。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育。比如,教師可以組織辯論賽,讓學生通過自由搜集材料和整理內容,在課堂中分組辯論,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辯論能力。在辯論過程中,學生能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能更加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及道德規(guī)范,提升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六)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和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法治意識[7]。
例如,在“法律伴我們成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帶領學生積極參與有關法制宣傳的社會活動,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可使學生感受到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該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8]。
為了構建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可以使用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同時,在課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平臺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當學生在學習上出現(xiàn)問題時,可以通過遠程輔導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幫助。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活動,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學習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了開展案例教學、運用互動式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式學習環(huán)境、引入多媒體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策略,旨在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法治意識,為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藍必忠.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40):122-127.
[2]李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3(27):55-57.
[3]毛順.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23(增刊2):197-199.
[4]劉巖峰.淺談新課標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5):152-154.
[5]白瑞琳.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3.
[6]楊華.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3(5):49-51.
[7]趙習兵.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第二課堂(D),2021(4):37-38.
[8]邱鋼松.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當代教研論叢,202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