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式研修作為轉變教師教學思路、改進教師工作模式的重要舉措,立足學生學習現(xiàn)狀,聚焦一個項目,利用課堂實踐持續(xù)探究,再經(jīng)過評價、反思和改善,產(chǎn)生教學成果,并以此為基礎指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此背景下,以小學勞動學科為例,詳細闡述了項目式研修的實踐探索過程,旨在推動當前小學勞動教育改革進程。
關鍵詞:項目式研修;小學勞動;實踐路徑
作者簡介:田湘瀟(1984—),女,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坑沿小學。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勞動課程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重點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勞動課程重在實踐,只要讓學生全過程參與到勞動中去,就能讓學生享受到勞動的樂趣,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從而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在小學勞動學科項目式研修中,教師要打破“自上而下”的講授模式,聚焦項目式學習開展小學勞動課程教學,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實現(xiàn)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勞動課程的教育優(yōu)勢,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和發(fā)展。
一、提出項目式研修的背景
教師作為教育發(fā)展的基礎性力量,其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直接關乎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涌現(xiàn),教師只有緊跟時代教育的發(fā)展,才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面對新時代的深刻變革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教育改革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使學校教育接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升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1]。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進行學習,并在實踐中不斷落實和完善,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教育優(yōu)勢。項目式研修可以通過項目化學習要素在常態(tài)課中的應用,引導教師在做中研、研中進,促進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實現(xiàn)項目式學習的全面落地,推動教育改革進程的發(fā)展[2]。
二、小學勞動項目式研修的實踐路徑
(一)設計項目基本程序,明確項目主題
教師在進行項目式研修時,要立足項目式學習特征,設計項目基本程序,列出明確的實施步驟,以確保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高效開展。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找人做事。教師在設計項目時,需要確定與項目相關的真實個體或事件,即在歷史或當前的科研、日常生活、生產(chǎn)等領域能夠找到原型(真人真事)。第二,明確解決方案的思路。包括識別這些原型(真人真事)是如何處理問題的,并將處理問題的方法明確表達出來。第三,轉換思路。將原型(真人真事)解決問題的方法轉化為項目教學策略和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嚴格按照上述三個步驟進行,可以形成一個有效的項目設計,明確項目主題,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
以浙教版小學五年級勞動項目四“職業(yè)勞動無貴賤—三百六十行”中的任務一“身邊職業(yè)我體驗”為例,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明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1.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yè)的工作內容和特征,并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2.學生能夠在職業(yè)體驗中感受到職業(yè)的意義,并與其他學生交流職業(yè)體驗。對于這一課時內容來說,DyZ+REnpG3LHiqg/8di60Q==教師可以依據(jù)項目基本程序實施的三個步驟,明確項目主題。步驟一:找人做事。本課時教學內容圍繞職業(yè)展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距離自身生活最近的人,如父母、教師,并明確其職業(yè)。步驟二:明確解決方案的思路。項目式學習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旨在促進學生能力和品質的提升。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如你認為教師這一職業(y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需要什么樣的技能才能做好這份工作?等等。步驟三:轉換思路。將了解教師職業(yè)內容和特征轉化為學生可以具體實施的項目內容。想要了解“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內容和特征,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教師的日常工作、詢問教師獲取信息、利用信息技術查詢教師工作內容等手段實現(xiàn)。結合項目基本程序實施的三個步驟,可以將一個真實的案例轉化為學生可以實踐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并明確項目主題為“體驗教師的一天”,從而指導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思考項目選擇,確定項目核心內容
項目的選擇關乎學生能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為此,思考項目選擇并明確項目核心內容是構建小學勞動項目式研修實踐路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項目的選擇要求教師具備敏銳的教育洞察力和優(yōu)秀的項目規(guī)劃能力,確保選擇的項目既貼合教學內容,又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從而提升勞動教育活動的有效性,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3]。
以浙教版小學五年級勞動項目三“多彩生活勞動創(chuàng)—LED燈用處大”中的任務二“LED應用的設計”為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對與之相關的主題進行探討,如“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LED應用產(chǎn)品”是合適的項目嗎?這需要教師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進一步探究與“LED應用產(chǎn)品”有關的真實事件。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其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實踐探索能力,再加上這一階段學生對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很容易對該主題產(chǎn)生興趣。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實踐和生活經(jīng)驗,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不足,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引導。對簡單的LED應用產(chǎn)品的設計和制作具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標,有助于學生在探究中不偏離方向,始終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進而高效完成項目式學習活動。最終,教師選擇“LED應用產(chǎn)品的設計與制作”作為項目核心內容,確定項目式學習活動圍繞這一核心內容展開,從而確保項目的有效性。
(三)明確項目開展思路,為教學奠基
項目開展思路其實就是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過程,想要學生實現(xiàn)高效學習,教師需要注重項目開展思路的科學性和完整性。為此,教師需要將解決問題的思路轉化成項目式學習的具體實施過程。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明確核心概念,并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提出驅動性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資料進行收集、比較、篩選、推理和分析,并自主設計項目實踐活動,取得項目成果[4]。通過明確的項目思路的引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高效投入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去,為教學奠基。
例如,在浙教版小學五年級勞動項目三“多彩生活勞動創(chuàng)—LED燈用處大”中的任務二“LED應用的設計”的教學中,教師結合本節(jié)內容進行了分析,選擇了“LED應用產(chǎn)品的設計與制作”作為項目核心內容,明確項目開展思路,提高整個教學流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發(fā)揮項目式學習的優(yōu)勢。經(jīng)過對“探索生活中的LED燈”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家里用到的照明設備、走廊上綠色的安全應急燈以及商場柜臺的裝飾燈等都是LED燈。LED燈在生活中的應用這么普遍,其是如何被設計并制作出來的呢?以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引發(fā)學生對這一項目的關注,給予學生提示,讓學生自主動手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去,小組成員需要進行合理分工,去收集資料、實地考察或者動手制作等,并在不斷推進、完善、反思和改進中獲取最終的項目成果。
(四)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檢驗成果
在小學勞動項目式研修實踐中,教師的組織過程是推動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并檢驗其成果的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扮演多個角色,其既是活動的設計者,也是引導者和評估者[5]。通過上述的項目式研修實踐,教師已經(jīng)明確組織項目式學習的思路和基本流程,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實施過程以及在項目式學習中獲得的成果。在項目式研修的初始階段,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已經(jīng)明確項目核心內容為“簡單LED應用產(chǎn)品的設計與制作”,并結合五年級學生現(xiàn)狀,進一步明確項目主題為“建設美好生活,我是制作小能手”,通過精心設計與勞動相關的項目主題,確保項目貼近學生生活,同時具有挑戰(zhàn)性,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進入項目實施階段,教師需要合理地將學生分成4—5人的小組,并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充足的資源支持下積極參與到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制訂具體的實施計劃,例如:1.小組內部進行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職責;2.確定產(chǎn)品的使用場景,并根據(jù)場景需求,提出具體的產(chǎn)品要求;3.小組成員進行討論,明確最終的產(chǎn)品設計方案;4.制作產(chǎn)品;5.提交最終的項目成果,并由小組代表講解設計理念以及制作過程;6.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學生進行自評和小組成員互評,在反思中改進和成長。學生可能會由于缺乏團隊合作意識或者參與度不足,導致項目學習活動無法順利開展,這時,教師就需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解答學生的困惑和遇到的問題,確保項目式學習活動持續(xù)推進。
(五)進行項目評價,在反思改善中成長
在小學勞動項目式研修的實踐探索中,項目評價是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也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系統(tǒng)的評價,教師和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項目活動的成效,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在未來的項目活動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在項目式學習活動結束之后,學生會獲得相應的項目成果,對其進行展示是開展項目評價的基礎[6]。
在上述“建設美好生活,我是制作小能手”主題項目中,學生最終呈現(xiàn)的項目成果應該是一個具有實際作用的LED燈。在項目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小組代表需要介紹本組制作LED燈的全過程,并指出其應用場景,以及其能給人們帶來什么好處。例如,一個小組經(jīng)過討論,想要設計出一款能佩戴在手腕上的LED燈,其設計靈感是晚上家長帶孩子出去玩,天太黑,孩子容易發(fā)生危險,如果將這款LED燈佩戴在孩子的手腕上,那么家長就可以輕松明確孩子的位置,從而確保孩子的安全。在實踐過程中,小組成員進行了明確的分工,一名學生進行LED燈手環(huán)樣式的繪制,一名學生去查閱資料,了解如何制作不同色彩的手環(huán),還有兩名學生去準備制作材料,如LED燈、熱熔膠槍、塑料管、剪刀等。之后,小組成員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實驗和完善,最終制作出了LED燈手環(huán)。
面對小組呈現(xiàn)的項目成果,教師需要結合項目實施過程對小組進行綜合性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師對學生制作的手環(huán)是否攜帶方便、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是否需要頻繁更換電池等方面進行了詢問和驗證,以便學生改進和優(yōu)化。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學生自評和組內互評,從而得出更詳細、更真實的評價,促進學生反思,讓學生及時查漏補缺,明確自身不足,從而在后續(xù)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的評價反饋對教師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jù)學生展現(xiàn)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今后的教學計劃,優(yōu)化資源配置,開發(fā)新的項目主題,以持續(xù)提升項目式教學的有效性,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這樣的學習、評價和反思的循環(huán)過程,不僅能幫助學生在認識自我和改進中實現(xiàn)個人成長,還能推動小學勞動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總結
通過項目式研修實踐,可以切實感受到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開展優(yōu)勢,其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有助于推動當前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在項目式研修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刻認識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作用,從而在今后積極參與到研修工作中去,以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對于小學勞動課程來說,項目式學習活動更有利于發(fā)揮勞動的育人優(yōu)勢,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感受到勞動的重要價值。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加強對項目式學習的重視和應用,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從而助力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曉莉.科技引領,勞動筑夢:成都市新都區(qū)悅動新城學校生態(tài)勞動教育紀實[J].環(huán)境教育,2024(5):115.
[2]王玉新.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勞動實踐探究:以“校園蔬菜種植”項目為例[J].班主任,2024(4):13-16.
[3]趙晨曦.基于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勞動實踐中培養(yǎng)探究能力研究:以“探究光照對西瓜生長的影響”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4,25(2):89-96.
[4]戴秀梅.基于課例的項目化線上研修的實踐探索:以“二次根式拓展課”為例[J].中學數(shù)學,2023(14):74-75.
[5]李琳,李文.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22(6):57-61.
[6]黃曉麗.項目式校本研修的實踐探索:以語文學科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