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
大多數(shù)農村學生認為,歷史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這與傳統(tǒng)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關系。通過參加實踐活動,農村學生能夠體驗歷史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能夠激發(fā)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或紀念館等,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的厚重與魅力。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古城墻或者古代名人故居,讓學生實地感受和領略古人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歷史,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去。此外,還可以結合課程內容,設計一些富有創(chuàng)意的實踐活動。如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如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等,讓學生進行歷史劇的表演。通過表演,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歷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響,從而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實踐活動還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探索性的學習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感知與理解能力
歷史是一門需要大量閱讀和深刻理解的學科,但是由于資源和環(huán)境的限制,農村學生往往難以接觸到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文獻。歷史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直觀、生動的歷史感知環(huán)境,可以促進學生深刻理解歷史知識。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實地考察,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和原因,從而增強他們的歷史感知能力。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歷史文獻、觀看歷史紀錄片等方式,了解歷史事件的過程。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歷史,從而增強他們的歷史理解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與批判能力
歷史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它要求人們以歷史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從中尋找規(guī)律和啟示。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與批判能力的重要途徑。
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課題研究、辯論賽等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與批判能力。以《兩次鴉片戰(zhàn)爭》內容為例,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組開展課題研究。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角度進行深入探討,如“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經濟背景”“軍事策略的比較”“不平等條約的影響”等。學生需要查閱歷史文獻,理解兩次鴉片戰(zhàn)爭背后的深層原因和長遠影響。通過課題研究,學生能夠學會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理解兩次鴉片戰(zhàn)Ij3Frvc/2Kl29DM+wPqYxQ==爭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影響。
我們也可以組織辯論賽,正方和反方分別就“兩次鴉片戰(zhàn)爭是否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這一辯題展開辯論。學生需要運用已掌握的歷史知識,提出有力的論據(jù)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并反駁對方的觀點。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促使他們學會理性地看待歷史問題。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這段歷史,更能夠形成歷史思維,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促進學生歷史情感與價值觀的形成
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感受中形成積極的歷史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影響,從而形成積極的歷史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實踐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顯著而深遠的影響。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濃厚興趣,還能夠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知與理解,培養(yǎng)其歷史思維和批判能力。更重要的是,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歷史情感與價值觀的形成,讓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汲取智慧,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因此,農村中學應當進一步重視并加強歷史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身體驗和感悟歷史的機會,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重點課題“利用鄉(xiāng)土歷史資源培養(yǎng)農村高中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B/2023/03/30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