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答代數(shù)問題時,學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這與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的掌握情況、思維能力等有關(guān).但是,這些錯誤也是一種資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些資源,就能有效地規(guī)避錯誤,提升學習的效率.下面簡要歸納一些常見錯誤.
一、錯用公式
在解答代數(shù)問題時,經(jīng)常要用到一些公式、性質(zhì)、定理、運算法則等,學生需熟記這些基礎(chǔ)知識,并將其靈活地應用于解題當中.但是很多學生經(jīng)常會將相似的公式混淆,或記錯公式,導致解題出錯.
例1.若[cos(π-x)=-32],求滿足條件的[x]的集合.
錯解:[cos(π-x)=cosx=-32],
則在[[0,2π]]內(nèi)滿足條件的角為[5π6]和[7π6],
所以滿足條件的[x]的集合為[xx=2kπ+5π6或2kπ+7π6].
分析:出現(xiàn)該錯誤的原因在于學生錯用了余弦的誘導公式:[cos(π-x)=-cosx].
正解:[cos(π-x)=-cosx=-32],則[cosx=32],
則在[[0,2π]]內(nèi)滿足條件的角為[π6]和[11π6],
所以滿足條件的[x]的集合為[xx=2kπ±π6].
應對策略:公式是解答代數(shù)問題的重要依據(jù),在求值、化簡、證明題中都少不了要用到它.因此巧妙地記憶并熟練地使用公式是必須的.學生可以借助一些口訣或表格來記憶公式.對于誘導公式,可將任意一個角表示成[kπ2±α]([k∈Z])的形式,則誘導公式的口訣為: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其意思是:若k為奇數(shù),則改變函數(shù)的名稱;若k為偶數(shù),則不改變函數(shù)的名稱,“變”與“不變”是相對于互余關(guān)系的函數(shù)而言的,正弦與余弦互余,正切與余切互余.所得結(jié)果的符號要根據(jù)角[kπ2±α](將[α]看作銳角)所在的象限來確定.另外可以借助表格來熟記特殊角[0、π6、π4、π3、π2]的三角函數(shù)值,這樣就能順利求得正確的三角函數(shù)值.
二、審題不清
很多學生經(jīng)常會不仔細審讀題目,錯誤理解題目的意思,遺漏或誤判一些條件,導致解題失敗.還有的學生在解題時,連題目都沒讀懂就開始答題,出現(xiàn)審題不清的情況.
例2.解不等式[14-4x2≥x].
錯解:將原不等式移項,得[-4x2-x+14≥0],
因為[Δ=225>0],
所以[-4x2-x+14=0]的解為[x1=-2,x2=74],
因此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x≤-2或x≥74].
分析:學生在做題時沒有注意:二次項系數(shù)是負數(shù)(即[a<0]),就直接根據(jù)拋物線的開口向下以及方程的兩根確定不等式的解集.事實上,在解二次不等式時,我們往往要先判斷二次項的系數(shù),若為負數(shù),則需把不等式化成二次項系數(shù)為正數(shù)的不等式,再求它的解集.
正解:將原不等式變形,得[4x2+x-14≤0],
因為[Δ=225>0],
所以[4x2+x-14=0]的解為[x1=-2,x2=74],
因此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x≤74].
應對策略:在解題時,要認真讀題,準確理解題目的意思,抓住重點,同時要改掉急于求成的毛病,勾畫出關(guān)鍵的字詞、數(shù)據(jù)、條件,對其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挖掘其隱含條件,不能因為遺漏一些關(guān)鍵條件式使題目無法解答,或顧此失彼無法找到解題的線索.
三、邏輯推理不嚴密
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非常嚴密的學科,在解題時稍不注意就會出現(xiàn)考慮不周、邏輯推理不嚴密的情況,這就很容易在解題時出現(xiàn)錯誤.
例3.已知正項等比數(shù)列[an]滿足[a7=a6+2a5],若存在兩項[am,an],使得[aman=16a12],求[1m+9n]的最小值.
錯解:設(shè)數(shù)列[an]的公比為[q>0].
由[a7=a6+2a5]得[a6q=a6+2a6q],即[q2-q-2=0],
解得[q=2]或[q=-1](舍).
因為[aman=16a12],所以[(a1qm-1)?(a1qn-1)=16a12],
即[qm+n-2=16],所以[m+n=6],
于是[1m+9n=16(m+n)(1m+9n)=16(nm+9mn+10)≥16(2nm×9mn+10)][=83],當且僅當[nm=9mn],即[m=32,n=92]時取等號.
分析:出現(xiàn)該錯誤的根源在[m,n∈N?]時取不到等號.須得明確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前提條件:一正二定三相等,這里忽視了“三相等”,出現(xiàn)了邏輯推理不嚴密的情況.另外經(jīng)驗證可知,當[m=2,n=4]時,[(1m+9n)min=114>83].
正解:設(shè)數(shù)列[an]的公比為[q>0].
由[a7=a6+2a5]得[a6q=a6+2a6q],即[q2-q-2=0],
解得[q=2]或[q=-1](舍).
因為[aman=16a12],所以[(a1qm-1)?(a1qn-1)=16a12],
即[qm+n-2=16],所以[m+n=6],
則[1m+9n=1m+96-m],
令[f(x)=1x+96-x]([x>0]),由[f(x)=0]得[x=32].
易知[f(x)]在[(0,32)]上單調(diào)遞減,在[(32,+∞)]上單調(diào)遞增,
所以當[x∈N?]時, [f(x)]在[x=1]或2處取得最小值,
又[f(1)=145,f(2)=114],所以[f(x)min=f(2)=114].
應對策略:學生需夯實基礎(chǔ),完善知識體系,加強邏輯思維的訓練.在讀題時,要仔細審題,不能丟三落四,看錯、用錯已知條件,或忽視隱含、附加條件.在分析問題時,要清晰、有條理地理清思路,根據(jù)上一步的結(jié)論和相關(guān)的公式、定理、性質(zhì)等進行推理,做到有理有據(jù),不能生搬硬套.最后還需對所得的結(jié)果進行檢驗.
在日常學習中,學生需認真對待、分析、研究錯題,將錯題收集在錯題本中,對其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進行剖析,及時糾正錯誤、進行反思,并有針對性地展開訓練.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