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時除了用嘴,還能用什么?道具嗎!道具用得好,演講呱呱叫!不信?咱就瞧瞧!
演講人:陶行知
道具:大公雞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有一次,他受邀去武漢大學演講。不過,他上臺之后給大家鞠了一躬,就沒說話,而是打開了旁邊的一個箱子,從里面抱出一只大公雞!這是要干什么?觀眾一片喧嘩。
只見陶行知先生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把米,撒在桌上,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大公雞“咯咯”地叫個不停,就是不吃。陶行知先生又強行掰開大公雞的嘴,把米硬往公雞嘴巴里塞。大公雞拼命掙扎著,還是不肯吃。這時,他把大公雞松開,放在桌子上,后退了幾步。過了一會兒,大公雞自己開始吃米了。
陶行知先生這才開口:“我認為,教育就跟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即使是學了,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fā)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會好很多!”
陶行知先生不強迫觀眾接受自己的觀點,只是當眾演示了“喂雞”,用“喂雞”的道理來比喻教育的原則,在無聲中巧妙地傳達了抽象的道理,深刻地強化了主題。
演講人:比爾·蓋茨
道具:蚊子
在一次關于非洲傳染病的演講中,比爾·蓋茨上臺時,手中拿著一個玻璃罐。大家都很好奇:他為什么拿著一個玻璃罐上臺演講呢?比爾·蓋茨和大家打招呼后,不慌不忙地說:“瘧疾是通過蚊子傳播的,今天,我?guī)Я艘恍┻^來,讓它們也在這里飛一下。沒有理由只讓窮人被傳染?!痹瓉?,他拿了滿滿一罐蚊子!說完,他就把蚊子從玻璃罐中放了出來。
頓時,觀眾們驚恐萬分,紛紛躲避,害怕被傳染瘧疾。就這樣過了一分鐘,比爾·蓋茨說:“大家請放心,我放出來的蚊子是不帶瘧疾病毒的?!?/p>
這個舉動立刻讓他占領了各大媒體的頭條,人們也因此紛紛討論非洲、蚊子和瘧疾,普通民眾對之有了更多的認識,許多人紛紛捐款,支持研發(fā)抗瘧疾病毒的疫苗。比爾·蓋茨的演講可謂非常成功。
演講人:原青海省省長
道具:蘋果、毛絲鼠皮等
1983年,黃靜波新任青海省省長,第一次在干部大會上演講時,他抱著一個很大的箱子走上臺,大家紛紛猜測他是什么用意。
黃靜波站定后,沒有說話,而是先從箱子里拿出一個蘋果,然后對大家說:“這種蘋果在青海的好幾個縣都有種植,年產量3000萬斤,如果運到香港去,每斤能賣2港元。”接著,他又拿出一張銀灰色的毛絲鼠皮,繼續(xù)說道:“這種鼠皮,在紐約一張賣100美元。這種鼠類,我們青海每個牧區(qū)都能飼養(yǎng)?!苯酉聛?,他一邊拿出麝香、中藥等各種青海特產,一邊介紹它們的價值。最后他說:“同志們,有人說青海是個窮地方。但在我看來,我們是爛皮里裹珍珠,表面上窮,其實富得很!我們要有信心,完成改變青海面貌的重任!”
黃省長為了鼓勵大家樹立信心,并沒有空談改革開放,而是做了詳細的市場調查,用大家熟悉的特產做道具,描繪了它們在世界市場上可觀的價值,使干部們精神為之一振,也決定在他的領導下大干一場。
所以,懂得利用道具,營造出真實感,烘托演講的氣氛,使演講更直觀,就能使演講效果事半功倍。
道具演講注意事項
1.道具要放在觀眾看得見的地方
如果觀眾很多,場地很大,在前面演示道具,后面的觀眾可能就看不到了——因為他們甚至看不到你本人。這時需要用攝像機把本人和道具投放在大屏幕上。
2.不能讓觀眾提前看見道具
演講時,應該在快講到這個道具時再拿出來,講完后,要馬上放回去,否則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3.盯著觀眾,不要盯著道具
即使在演示,也要看著觀眾,不能一直盯著道具。否則就會和觀眾失去視線交流,影響演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