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啦,爸爸媽媽打算帶上安奇奇、小酷龍乘坐高鐵出門旅游,安奇奇看著爸爸在手機軟件上選擇座位,他有些好奇,為什么高鐵動車組的座位一般都是“3+2”的布局呢?
看點1 軌道間的距離決定座位數(shù)
大家都知道,不論火車、動車還是高鐵,它們都是在軌道上行駛的。中國鐵路的標準軌距為1435毫米,也就是說,兩條軌道間的距離是1435毫米。
這個數(shù)字是怎么制定的呢?歷史要追溯到古代羅馬,那時候,人們把馬車當作交通工具。戰(zhàn)爭時,要使用兩匹馬拉著的戰(zhàn)車打仗,為了保證馬車行駛順暢,人們也會修建道路,道路寬度1435毫米就是兩匹馬屁股間的寬度。此后,這個道路寬度一直被沿用,直到修建現(xiàn)代鐵路軌道時,1435毫米也成了鐵軌的“國際標準”。
雙軌的距離也決定了整個車廂的寬度不能過大,其寬度最多也就是1435毫米的2.5倍。以我國標準動車組“復(fù)興號”為例,車體寬度為3360毫米,車內(nèi)二等座的二人座椅總寬度為991毫米,三人座椅總寬度為1480毫米,一個二等座椅的寬度約為495毫米,這基本上是一個身材勻稱的成年人的身體寬度。也就是說,對火車而言,每排5個座位最經(jīng)濟合理。
看點2 弗羅貝尼烏斯硬幣問題
鐵軌的距離確定了列車上每一排合適的座位數(shù)量,那為什么座位分布是“3+2”組合而不是“1+4”呢?
實際上,“3+2”的座位布局由來已久。從以前的綠皮火車到現(xiàn)在的動車、高鐵,人們出行的火車“升級”了,但每排的座位數(shù)量(如硬座、二等座)依然是“3+2”的布局。
這其實是為了滿足不管出游人數(shù)有多少(2個及以上),都能實現(xiàn)成員彼此相鄰而坐,不會有人落單或與陌生人拼座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計算來驗證一下。
假設(shè)我們出游計劃中一共有k個人,我們購買了n個兩人座和m個三人座,那么我們可以列出算式:2n+3m=k(n和m為自然數(shù))。
如果k是偶數(shù),那么我們只需使m=0,買票時只用購買n個兩人座。
如果k≥3,且是奇數(shù),那我們只需使m=1,再購買足夠的兩人座即可。因為3+2n可以組成任何一個大于3的奇數(shù)。
其實,高鐵座位問題和弗羅貝尼烏斯硬幣問題的本質(zhì)一樣。弗羅貝尼烏斯硬幣問題,是德國數(shù)學家弗羅貝尼烏斯(1847—1917)提出的:給定幾種面值的硬幣,不能用這些硬幣支付的最大金額是多少?
這兩個問題的關(guān)鍵點都是看這些數(shù)字間是否互質(zhì)(如果兩個或多個整數(shù)的公因數(shù)只有1,則這兩個或多個數(shù)是互質(zhì)的),如2和3、3和5等。當兩個數(shù)x,y互質(zhì)時,它們可以組成大于某個值的任何數(shù),這個值可以用公式xy-x-y算出來。例如,當兩個數(shù)字是2和3時,它們可以組成大于1(2×3-2-3=1)的任何數(shù);當兩個數(shù)字是3和5時,可以組成大于7(3×5-3-5=7)的任何數(shù)。
課堂內(nèi)外·小學版(智慧數(shù)學)202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