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自主感
學習自主感,是指對學習的自我決定感,即自己能夠?qū)τ趯W不學、學什么、怎么學、何時學、在哪學做出決定,而不是完全聽命于老師或家長。一般而言,孩子在不同學段的學習自主感可能存在差異。按照個體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低齡孩子自主感較弱,升至中學后,由于進入青春期等緣故,孩子的自主感會增強,往往會與家長及老師產(chǎn)生更多沖突。
高三學生小軒不喜歡學習,在距離高考僅剩半年的節(jié)骨眼上拒絕上學。
父親給小軒設立的高考目標是北京大學。從小軒上小學開始,父親每天都檢查他的各項作業(yè)是否認真完成,要求他每天不可關房門、不允許看手機,還不時抽查他在家的學習狀態(tài)。
小軒的學習成績非常好,拒絕上學其實是在反抗父親。在小軒看來,未來的高考目標應該由自己設定,且自己具備自我調(diào)節(jié)學習任務的能力,比如對于較為擅長的學科,雖然老師留了很多作業(yè),但沒有必要全部完成,而是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學習任務上。
不難看出,由于父親的過度干預,小軒的學習自主感沒有得到滿足。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提供的外在支持應逐漸減少。換言之,家長應為孩子提供一種“支架式”支持,即在孩子學習能力較弱時給予必要幫助,當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時,適當撤離外在支持,給其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幫助其建立學習自主感。
家長可通過以下四個階段,做好漸進式撤離。
第一階段:Ido,即以家長為主導,注重傳授孩子如何去做的方法,孩子在這個階段更多是接受指導。
第二階段:Wedo,即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將學習的部分責任轉(zhuǎn)移給孩子,給予其更為細致的指導。
第三階段:Youdo,即讓孩子與伙伴合作來做,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自主性。
第四階段:Yourself,即讓孩子自己做。讓孩子逐漸增強獨立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
(路海東范琪)
學習的場景
未來學家、教育學家戴維·索恩伯格在《學習場景的革命》一書中,將人類的學習分成四大場景。
第一種叫洞穴場景,就是一個人把自己封閉起來,埋頭苦讀,和外界沒什么接觸,只跟書籍對話,自己看到知識之后就儲存下來。在圖書館的角落或在咖啡館里戴著耳機閱讀、寫作的學習場景都屬于洞穴場景。
第二種叫營火場景,就是大家圍坐在篝火旁,分別講述心得。這是一種集體傳授智慧的方法,我們大量的知識都是通過這種場景獲得的。傳統(tǒng)的線下授課、公開演講、講座,以及目前線上的音頻視頻知識服務,都是典型的營火場景。
第三種叫水源場景。所有動物都要喝水,聚集到水塘旁邊,這時它們就會交流,就像我們在公司的茶水間聚攏閑談,擁有不同背景、觀點和經(jīng)歷的人們,以對等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思想。美國一些設計極佳的基礎教育學校和教室,都有意為學生打造池塘,并且要求學生在此分享自己在當前課程中的獨立發(fā)現(xiàn)。
第四種叫山頂場景。學習新知識、創(chuàng)業(yè)、挑戰(zhàn)新的項目、攻克新的研究,都是登上山頂?shù)膶嵺`學習模式。登山時,我們自然而然就會知道自己是否學會了攀登。推演到教育層面,學生如何知道是否學到了知識呢?只有實踐才能準確衡量學習效果。
從洞穴到營火到水源再到山頂,都能有所經(jīng)歷,才是一個真正的學習者。
(韓焱)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