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開放,采一朵,送給我小小的姑娘,把它別在你的發(fā)梢,捧在我心上,陪著你長大了,再看你做新娘……”近日參加一場婚禮,新娘的媽媽在臺上眼含熱淚演唱這首《萱草花》,全場無不為之動容。我靜靜地注視著這個深情的母親,也不禁淚濕了眼眶。
第一次聽這首歌還是在電影《你好,李煥英》里面,當時恰逢我母親病重,當舒緩的音樂伴著張小斐深情的演唱響起時,我輕喚著母親的名字,淚如雨下,因為母親的名字里也有個“英”字。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世間還有萱草這種花,我迅速查“百度”,知道萱草又名“金針菜”“黃花菜”“忘憂草”“諼草”……這個花在我家東河邊到處都是,花開時,嬌黃一片,時常引來諸多蜂蝶。真的沒想到如此熟悉的“金針菜”“黃花菜”,竟然會有如此文氣的名稱,更沒想到它還是飽含深情的“母親花”,我不免肅然起敬。萱草花一直在我身邊,我竟然不知它寄托著如此深情。而母愛也如這“母親花”一般,擁有時,如空氣般時時環(huán)繞,卻不覺得其珍貴。
王冕曾在《墨萱圖》里寫道:“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陛娌莼ㄗ鳛椤澳赣H花”,象征著濃濃的母愛,雖然也稱其“忘憂”,但母親對孩子的牽掛卻是無時無處不在的。整首詩充滿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也為自己不能膝前盡孝而慚愧。
在20世紀80年代,我家的小院里,母親也種了幾排“黃花菜”。夏天,金黃色的花包圍著籬笆墻,非常好看。現(xiàn)在想來,冥冥中那是母親種下的“忘憂草”啊,她當時或許沒想到未來自己的三個兒女會天南海北地飛遠,只留下長長的思念、牽掛給她。
關(guān)于萱草忘憂的記載最早來自《博物志》:“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薄对娫分幸噍d:“自后人以諼草為萱草,遂起萱草忘憂之說。”萱草又名忘憂草,古人早已知道萱草具有令人“忘憂”的功效。
西漢時期,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達十九年之久。李陵投降匈奴后,二人曾有來往。后世有人托二人之名作詩云:“親人隨風散,歷歷如流星……愿得萱草枝,以解饑渴情。”南北朝時,王融也有詩云:“思君如萱草,一見乃忘憂?!碧拼拙右子小岸趴的苌灒娌萁馔鼞n”的詩句。萱草忘憂的說法,歷代相沿成俗。在我國的文化意象里,萱草代表母親。古人認為萱草可種植在北堂母親的居室,因此以“萱堂”代稱母親,北堂又稱“萱堂”,“北堂植萱”引申為母子之情。約在唐宋時期萱草代母的意蘊最終形成,萱草于是成為中國人的“母親花”。
唐代詩人孟郊《游子》詩云:“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游子遠行天涯,植萱草于北堂,借鮮艷花色以悅親心,或令母食之忘憂,以此希望母親能夠減輕對自己的思念,忘卻煩惱與憂愁。詩人陳子昂在詩中亦寫道:“細葉猶含綠,鮮花未吐紅。忘憂誰見賞,空此北堂中?!泵鞔嫾疑蛑芾L有《懷萱圖》贈予友人王鏊,以解友人對已故母親的思念之情。
“如果有一天,懂了憂傷,想著它,就會有好夢一場。遙遙的天之涯,萱草花開放,每一朵可是我牽掛的模樣,讓它開遍我等著你回家的路上, 好像我從不曾離開你的身旁?!备柽€在唱著,東河邊的萱草花開了,母親仿佛在花叢里微笑,心事也隨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