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是最柔軟的荊條(外一首)
熊衍東
像微風一樣柔軟
像細細的春雨一樣柔軟
像兒時藏在內心深處的記憶一樣柔軟
炊煙的荊條柔軟地抽在我的身上
像牧羊姑娘輕輕抽在羊羔身上的牧鞭
讓人感覺愜意和舒心
每一次回鄉(xiāng),都想讓炊煙抽一回
那是母親喊吃飯的聲音
那是廚房里飄出來的飯香
那是一個游子走出故鄉(xiāng)后回頭瞄一眼的余光
那是跑遍了大江南北
還是最后撲進故鄉(xiāng)懷抱的沖動
故鄉(xiāng)舍不得用荊條抽我了
炊煙越來越淡,越來越飄得遙遠了
只是春天的荊條,一插就發(fā)青了,照樣有炊煙的味道
時光的碎片
有時是一瓣雪花,有時是一塊鱗片
有時是一片樹葉悠然地落下來
一朵野花無聲無息地凋謝
一幢樓房玻璃反射的光芒
很快就滑過去了,一只鳥嘴里銜著的音樂
像一場雪一樣紛紛揚揚
我只是停息了一下
只是在一件事情上打了一下愣
時光就破碎了
一生由多少時光的碎片拼湊
熊衍東,湖北省天門市人。已在《詩刊》《星星》《詩選刊》《詩潮》《綠風》《揚子江詩刊》《草堂》《人民日報》等報刊發(fā)表詩歌數(shù)百首。詩作入選多種選本。出版詩集《三葉草》《平原上的豎琴》等6部。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湖北省作協(xié)會員。
響沙灣,悠遠的呼麥
秋石
黃河腰帶上的金紐扣
帶喇叭的沙丘,這里的沙子會唱歌
響沙灣,一粒沙,一粒顫動的音符
一片浪漫沙海,就是一座金色大廳
庫布齊拉開雄渾、蒼茫的序曲
風的手指,撥弄太陽的琴弦
在悅耳的旋律中,飲一碗乳白的月光
給每一顆跳動的心,安上引擎
沙丘上的人,張開飛翔的翅膀
牽一匹駱駝
千年的絲路,從腳下延伸
藍天白云的穹頂,落日渾圓
每一粒沙,都用母語來傾訴
從一粒沙的內心,我聽見了悠遠的呼麥
秋石,安徽無為人。安徽省作協(xié)會員。在《詩刊》《草原》《青海湖》《人民日報》等報刊發(fā)表作品100萬字,曾獲第二屆劉半農詩歌獎、第三十屆“東麗杯”孫犁散文獎、第三十一屆“東麗杯”魯藜詩歌獎等。
柴達木盆地(外一首)
馬蕭蕭
至美莫過于花?;ǖ男螤睿蠖嘞駛€聚寶盆
同樣是盆,人家如花的四川
盛的是天府,而你柴達木
盛著干旱、寒冷,盛著強風、戈壁
好在還盛著自己苦苦修來的
鐵、銅、錫等礦物,以及鹽和石油
這是在七月,我看到一對放蜂的夫婦
正與幾個游客,暢飲青稞酒
突然感覺,這些金燦燦的油菜花
是從南方借來的
借了好幾個月才借到手
黑山谷
我佩服那些修成正果的人
心中雖也藏有峻嶺、飛瀑、云海、棧道、浮橋
但面對這么多峽谷穿越者、漂流觀景者
攀巖探險者、野營露宿者、垂釣狩獵者
還是甘于在自身的谷底,同半山腰一朵
映于溪澗的蜃霧,研習半人半神的游戲規(guī)則
馬蕭蕭,湖南隆回縣人,現(xiàn)居蘭州,中國作協(xié)會員。出版詩文集、古籍譯注、畫冊20余部。曾獲首屆中國十大校園詩人獎、首屆中國十佳軍旅詩人獎、首屆甘肅詩歌八駿、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獎、首屆黃河文學獎、首屆《飛天》十年文學獎等獎項。
薔薇記
鄭春
滿山槐花皆已落盡
誰知道,僅僅一株僻處的薔薇
便能接續(xù)那開放的盛景
像整個夏天,都在這面墻上燃燒
像它抓住的每顆石頭,都將被燒成火炭
誰知道一株孤獨的薔薇,何以如此用力
拼命把所有香氣吐出
身體里隱藏的猛虎
是經歷了尋找還是重生,秋風起時
它將會掙脫還是蟄伏?
此刻,有蜜蜂正在采吸時間里的蜜
每一秒都甜得要死
而誰知道那些繁花深處的刺
是生于痛,癢,還是悲傷
長滿刺的時候
是最壞的,還是最好的時光
鄭春,滿族,70后。作品散見于《四川文學》《山東文學》《飛天》《詩潮》《詩林》等刊。曾獲《詩歌周刊》年度詩人和博鰲國際詩歌獎等獎項。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會員,遼寧省作協(xié)會員。
親愛
黑馬
我在筑建心靈的城堡
安置桃花、雨水以及內心的松濤
山川秀美,北國與江南
都被你喚作親愛的
你的小虎牙,你的小脾氣、小火焰
那些無邪的笑聲
也是被你擠爆的音符
看那個制造夢幻的人,發(fā)著高燒
你伸出炫彩的指甲
閃著妖精的媚,烘托得月色愴然
紅塵崩潰
我知道,只要風兒輕輕一吹
一切都顯得措手不及
宣紙上的你已變幻成一條透明的河流
你的發(fā)髻,水蛇的細腰
統(tǒng)統(tǒng)倒在我的懷里
黑馬,本名馬亭華,江蘇沛縣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出版詩集《蘇北記》《黑馬說》《煤炭書》等6部,散文詩集2部,詩學隨筆1部,曾獲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萬松浦文學獎、魯藜詩歌獎、唐剛詩歌獎。
月亮啊
甄甄
在你把我從黑暗里拉出來之前我是
愛你的。以先我夜夜夢著你破云而來
我不追逐,我按忍著追逐的腳步
把清輝緊緊按在夢中—夜的最深處
我總以為是雨最好落入峽谷;是雪最好鋪在山頂;是星星最好掛在窗口……
當北風的嗓子被枯木割開,囤積的
云撕開裂縫,月亮啊,你不該從
夢里走出來。當你把我也從黑暗里
拉出來,我的心隨著你從虧空,到滿盈
甄甄,70后,詩歌小說散文作品略有發(fā)表。
影子面具(外一首)
陳末
我不要這樣的影子困住我
它有我的屬性,我的黑,我的臉
有著輕易就能被你認出的皮膚和微笑
我不要這樣的皮膚困住我
燙金一樣的頹廢圍著我旋轉
讓我承認金子也害怕冬天
我也不要和煦的春風吹拂我
我只要那些緩慢而遲疑的吻
像畫不出的月光在流淌
我也不要這樣的手指握住我
那溫度,只夠呼喊出我的名字
只夠趕走我的恐懼,我的冷
我那令人厭倦的笑……
其實,我想要的不是你,也不是我
我只想要一個干凈的影子
它和我一起撕下虛無
像是你沖出面具撕開我
我看見了你的眼睛
你端坐的身影如一輪月亮
黑暗在此墜落成月光
爛圍巷的撈仔就這樣坐著
嘴唇上的胡須像夜的海岸線
你扶著一個黑色的行李箱
如月光扶住飄搖的南方
沒有人知道你與夜晚存在的秘密
連秘密本身也變得飄搖不定
而我忽然就看見了你的眼睛
絕望的繩索伸進兩座懸崖絕壁的頂端
你一定是在搭建著什么索道
或者正在制造透明的玻璃棧道
在西村,在爛圍巷,在高架橋下
你編織時間……并敲響城市的鐘擺
我看見你正在眺望每一個過客的眼睛
就像一座單體懸崖眺望著滿山的霧氣
陳末,中國作協(xié)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三十二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有作品發(fā)表于《當代》《花城》《中國作家》《四川文學》《青年文學》《青年作家》《作品》《星火》等刊。曾獲獎項若干。
繪畫大師(外一首)
宮保紅
河邊一行行垂柳標記自己的所見所聞
田野五千歲,村莊五百歲,我五十歲
那么多莊稼成熟,一次次地
季節(jié)合一次眼的功夫
村莊盛裝一次的功夫
我身高長一寸的功夫,一年年地
那么多瞬間,那么多顏色恰如其分
先灰又綠再黃后白,世界伸了伸手指
人間每一個時刻都美得晃眼
繪畫大師如此生動,攝人魂魄的想法
從不用筆
月燼無聲
穿過鮮花的香息,踩過河水
一條村莊的小路是月光婉轉的歌聲
皎潔,微微清涼
月光吻過山巒的鋒芒
月亮下面是故鄉(xiāng),這個時刻
村莊起伏的呼吸催促田野的拔節(jié)
我們的祖先無聲游走
用心打理每一棵歡樂的莊稼
他們高大的身影驚亂一陣陣蟲鳴
窗臺前的月亮長著靈巧的手
孩子的額頭,鼻梁,嘴唇,都是她愛的
夜晚種滿欣慰
黎明前的月亮又看了村莊一眼
宮保紅,河北保定人,河北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散見于《詩選刊》《詩歌月刊》《青春》《散文詩》等刊,主要從事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寫作。
在果園讀博爾赫斯
半峁
鋤頭在五月的雜草身上
建立了它人生鋒芒的自信
我看見綠色的風,在黃土高原上野蠻生長
如此喜悅,一個人
收獲一段適合自己的時光
這個下午我在我的果園
認識一位探討造物主的思想家
我比自己的影子更寂靜
穿過紛紛擾擾的貪婪*
這個叫博爾赫斯的阿根廷人如是說
我確定這是在提醒,撫慰
我們這些生活中失意,渴望愛情的人
我也明白,我的人生是這
剛生長發(fā)育的蘋果,需要寧靜自得
*出自博爾赫斯的《寧靜自得》一詩
半峁,本名王軍孝,1990年生,甘肅天水秦安人。作品散見于《詩刊》《飛天》《詩選刊》《滇池》《散文詩》等刊。
生活的底色
許登彥
人到中年,歲月的風塵
在我的身上結滿了一層硬痂
在每一次的岔路口
我慢慢轉過身,一次次看見
生活的底色和本相
命運如同一片飄零的樹葉
被風吹著吹著,就失去了重量和方向
熙熙攘攘的人群,如過江之鯽
我也和他們一樣,奔跑和掙扎
躑躅在這個搖搖晃晃的塵世
有時候走著走著,一些人
就拐到另一條路上去了
直至他們的身影像一滴水
消失在黑暗大海的盡頭
而另一些人,還在我身邊走著
卻已被欲望這只怪獸,撕咬得面目模糊
在夜晚,我摸到自己蒼白而冰冷的骨頭
等待多年,那些久違的花朵
還未回到枝頭。世事的艱辛
讓我的軀體長滿了刺,孤獨,敏感,尖銳
多年以后,我還在走著
踉踉蹌蹌的腳掌,沾滿了
故鄉(xiāng)的黃土。心里亮著燈盞
在這個塵世飄蕩的目光變得柔軟、寬容
水滴、草葉、花朵、星辰、火焰、月光……
我把這些閃閃發(fā)光的詞匯
蓋在我的身上。悄然睡去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無比寧靜而安詳
許登彥,本名許金燕。祖籍甘肅省高臺縣。先后從事新聞記者、刊物編輯等工作。迄今為止已在全國各地報刊發(fā)表各類文學作品380余萬字,獲省級以上文學獎項多次。
河流(外一首)
荒村
暖風在河谷,像是桃花開過
鷺鳥都從這里飛走
那些輕柔的水勢低過土地
和土地一樣不善表達對遼闊的愛慕
只會在靠近村莊的地方,構建一座祠堂
續(xù)寫晴耕雨讀
喚來谷雨芒種,喚來霜降大雪
圓潤的礫石會將自己埋進土壤
一粒粒鳥鳴銜著雨水,爬滿草灘和堤岸
土地的干渴就不會太過漫長
云朵馱在馬背上,被南來的風漸漸融化
化作濕漉漉的路徑,抵臨故里
夜色即景
露重且濃郁
在夜色里,輾轉如我
未眠人,在一株枯草的隱秘之處
安排伏筆和隱喻
蟋蟀和鳴,凝結滿天繁星
偶然,弦音墜落
滴垂在荒蕪的額頭
眉心恰好生出繁盛的事物
像夜色輕咳,吐出月光
像夢境清麗驟然開闊
像輕顫的草葉和誓言,莊重而坦然
荒村,本名王伯見,鄉(xiāng)村教師,已在《詩刊》《星星》《散文詩》《綠風》等刊發(fā)表詩作,多次獲獎,出版詩集兩部。
枯荷與翠鳥(外一首)
李米
當孤獨遇見另一個孤獨
枯荷仍在擎舉。墨碗里
裝滿青燈殘雪和木魚聲聲
蓮蓬低垂,像那些必然的生活
像我們生來就有的蜷曲、謙卑和柔韌
一只翠鳥,也有禪定的一刻
時間打破的缺口,用靜謐來修補
西風在草莖上輕輕滑過
整個秋天就顫了一下
每一種表達都恰好。即使孤獨
遇見,另一個孤獨
歲月來信
一些歲月留在原地
極耐心地,寫一封長長的信
村口老榆樹,今年結的榆錢
又大又甜。園子里的鳳仙花搗碎
加鹽或明礬,染出的指甲依然美艷
我們再次回到慢悠悠的從前
還有些歲月,急著跑在我前面
在一個個不起眼的十字路口
我先邁出左腳,它吸一口氣
換右腳,它開始搖頭
我原地轉圈。它又直搓手
我們都是不知所措的孩子
時間拉出一條條經線
而我們,構成緯線或其他
在深情這個點上,交互成歲月
李米,吉林松原人,現(xiàn)居浙江桐鄉(xiāng)。詩歌發(fā)表于《江南詩》《浙江詩人》等刊。
真實的桃花
祝寶玉
每一朵都有反光
在畫軸中存活的時間比畫它的人長
我漫行春野,花香將我變成馱負它的螞蟻
晨曦降臨的時刻
我看清了桃花的絢爛
而不是想象它的嬌媚
蝴蝶和蜜蜂各有自己的路徑
我也有我的
從一頁詩抄上回到生活中,生死是平靜的
三月依舊值得信任
那時,我剛剛抵至荒棄多年的家門
遇見了病愈的祖母
她舉著南風,她撫著桃花,她沉浸在光中
祝寶玉,80后,安徽阜陽人,安徽省作協(xié)會員。有作品發(fā)表于《詩刊》《詩選刊》《揚子江詩刊》《延河》《星星》等刊。
絕對靜止(外一首)
水邊青艾
就像我叫了一聲喬姑娘
只叫了一聲
就靜止了
一千多年都沒改口
就像悲傷是一種氣味,它彌漫在我心里
任何時候都是月光照見屋檐的樣子
這世界有沒有
能夠真正靜止的東西
比如瓷器,你從江東帶來
不停地敲擊,我聽到的還是最初的那聲嘆息
故園無此聲
我偏愛用雨水喂養(yǎng)
花朵,如我在途中,只接受雨淋
我相信雨是通靈的,會下在此刻的柴???/p>
也會下在祖母的墳頭
故園的耳朵,聽不到長江中游的濤聲
江淮風大,風的哽咽,還留有草莽之氣
我習慣了這周遭山巒起伏與云霧變幻
楚國在左,越國在右,中年的疆界
阻隔不了你藏在野水芹里的叮嚀
水邊青艾,本名王新民。生于60年代末,江蘇南通人,現(xiàn)居潯陽。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散見于《星星》《綠風》《散文詩》《創(chuàng)作評譚》等刊。出版詩文集《在春天的哨位上》和詩集《桐花引》。
五月的獅泉河
綠雪
清冽的暗泉與純潔的雪水
構成獅泉河奔涌的血脈
每搏動一次,春光離阿里就近一寸
噶爾的河灘上,列隊整齊的紅柳
將絢爛的春天,搬運至羌塘高原的風口
棕頭鷗,不辭辛勞
翻越崇山峻嶺,趕來的途中
動用悅耳的歌聲
完成對阿里高原的祈福
此刻的獅泉河,仿佛一把扎木聶
彈響岡底斯山的鐵石心腸
在藍天白云的印證下
一同跳起歡樂的鍋莊舞
綠雪,本名龔金芽,軍人出身,海南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見于《詩刊》《飛天》《星火》《廣西文學》《江西日報》等報刊。
這樣一天
馬晨洋
微風在花園里喚起花海
像流浪在云間的陽光一樣
海潮拍打著他的背脊
他用嘴唇迎著海鷗和螺
這是春光明媚,且無憂無慮的一天
吟唱從荊棘中崛起
酒杯碰著酒杯,戀人癡狂地
步出神秘而皎潔的夜晚
昆蟲將肢體撐在湖上
伶仃晚星,這是安寧
且無憂無慮的一天
馬晨洋,居新疆烏魯木齊。詩作見于《詩刊》《綠風》等刊。
蛇
唐政
我夢見自己是一條蛇
一條普通的菜花蛇
外表斑斕,而內心寒涼
周身纏滿了枯草和白月光
這個夜晚我所有的悲喜
都與那個古老的寓言無關
我渴望能真的像一條蛇
不知好歹地醒來
許多夜行人舉著火把,從我身邊經過
蜿蜒而行的隊伍里
藏著捕蛇人隱約的身影
我甚至夢見了,那個死去多年的農夫
他說:“你如果寬容了
自己的悲憫,就會愛上這顆冷酷的心”
唐政,曾任大學教授,后辭職經商。已在《詩刊》《作家》《星星》《青年文學》《詩歌報月刊》等刊發(fā)表詩歌、評論千余篇。有詩作入選各種選本。著有詩集《紙上塵》。
敲打(外一首)
熊林清
誰在空曠的野外敲打著鐵皮
聲音被風吹得又干又硬
仿佛每敲一下,空氣就碎裂一塊
尤其在這凝固成一團的夜里
每敲一聲,身子就不由自主地一緊
仿佛下一次,就將敲在自己的脊梁骨上
仿佛曠野的心跳:單調,但有力
仿佛可以穿透這包裹著大地的黑夜
沒有人知道這聲音會消失在什么盡頭
這個滴水成冰的夜晚,他只是一個人
在原野上敲打。他內心的鐵
是否已被敲得锃亮,已開始發(fā)燙?
敵手
行走在暗夜里,我已習慣了握緊拳頭
可這么多年,并沒有遇上
一件值得我出手的事物
遇上的都在沉睡,甚至那條河流
也蕩漾著鼾聲,我慶幸
我弄出的響動剛好夠驚醒自己
如果我也睡去,攤開自己的掌心
世界是否又少了一個敵人
熊林清,重慶市作協(xié)會員,教師。詩作散見于《詩刊》《綠風》《詩潮》《詩選刊》《山東文學》等刊,入選多個選本。
亭子口的纖夫
王小泗
在野山菊開滿山谷的時候
秋蟬叩響秋天遐想
其間,一只螞蚱飛過雄關劍門
羽翼下,嘉陵江,九曲回腸
在最金黃的一節(jié)里
成了大自然的一頁天書
亭子口,腳踏黃昏的纖夫
要在這里翻壩
風吹草低,落在人間的草鞋
被后人拾起時,滿山的野草忽然抬起頭來
多年以后,在這個秋日的傍晚
野山菊,依然將落日從水中
輕輕地安放到空冥的山頂
王小泗,四川蒼溪縣人。四川省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發(fā)表于《詩刊》《中國作家》《天津文學》《四川文學》《星星》《青年作家》等刊。曾獲《詩刊》《星星》等多家雜志征文獎。出版作品多部。
白丁香
默風
在魯迅故居,白丁香靜謐得
像個古老的孩子,有土就生,見風就長
暴突出青筋,和九十多年走過的俗塵,它用延展
證明自己的韌性,用滿身皸裂記錄著
走過的時辰,直到霞光鐫刻出它的身影
在一縷清香中安頓下來—
她的手
從1928年伸過來,拔去魯迅早生的華發(fā)
默風,本名魏銀龍。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揚子江詩刊》等刊。著有詩集《悠長的憂郁》《像時光一樣柔軟》《大片的向日葵》。新疆作協(xié)會員。
雨后,河流上無法抹去的背影(外一首)
袁丹
東風伸出自己的食指,在河水里來回輕扣
一首虛構的曲子宛若細雨在低空凍結
烏云堪比三萬只黑鳥低飛著
企圖沖走你來時的痕跡,在這六月的晌午
間或有雨水爬滿墻頭,爬向我身后
你不知道的是,雨水也有自己的花期
常在你炙熱的背影后面歌唱,接著緩緩展開
其實那晚,雨并不疾,有足夠的時間舉起鏡頭
去記錄你我眼前飄過的云影
你見過那些,用格拉丹東熬制出的云嗎?
它們才是河流上無法抹去的背影
你搬來一座海灣,容納整個月色
傍晚醒來,窗外車輛正在翻炒積水
空氣里一次潮濕,雨滴邁著光腳在水龍頭里奔跑
我們隨即把蘋果扔進水里
往暴雨深處走,一群南鳥披著六月
從五樓到徽州,他們正穿過教學樓,飛進
一大片湛藍色。這藍,正在重塑飄落的船票
上面綴滿故鄉(xiāng)的蘋果花。雨聲漸小
你搬來一座海灣,從潮水嘴邊哀鳴日子
其實,花會教你理解那片淡藍
我們坐進帆布船里,看海水在票據(jù)上
縫補童年的困惑,而傘下
船艙內整個月色跟我一起復述:
一陣風,稍稍吹起,就吹爛了我的海灣
袁丹,2000年生于陜西渭南,碩士研究生在讀,曾獲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文學作品大賽二等獎。
伶仃洋的黃昏(外一首)
董書明
越來越喜歡獨處。一個人在海邊,面對醒著的
海,掉進海里的海
絕望的海
一生都爬不上岸的海
人到中年,最想去的地方是伶仃洋
只有訴苦的珠江
張開的喇叭口
才配得上伶仃洋的海浪
吐出的舌頭
一個人,獨坐伶仃島
“落日,像過河的卒子自斷退路,勇往直前”
觀云亭
鷹嘴石與小天池山上
風大。山路,“在低處摸索,互為藥引,互為懸崖”
小心,觀云亭臨淵羨魚
躍上對面的山頭,化作望江亭
尋找替身
橄欖山的松樹
松針扎手,如同青稞。初露鋒芒
卻生不逢時,如同青稞
白茫茫的一片。雨后的瀑布云
給青山上釉
將人間撫平?;蛘?,涂改剪刀峽的公式
小心,人心難足欲壑難填
董書明,筆名左拾遺,中國作協(xié)會員,有詩歌發(fā)表于《詩刊》《星星》《長江文藝》《飛天》等刊。
檢瓦(外一首)
丁哲
老屋年久失修,時常漏雨
每隔幾年,祖父都要爬上屋頂檢瓦
把破碎的瓦片清出去,把心中的垃圾清出去
把對生活的怨恨清出去
于是,屋內就晴朗了,心里就亮堂了
接下來的日子,就不怕風雨了
如今我人到中年,身上到處漏雨
很多的想法和秘密,無處可躲
該學學祖父那樣,檢一檢身體里的瓦了
入伏記
云朵碩大,飽滿,懷抱著雷雨天馬行空
我從城市趕往鄉(xiāng)下,頭戴草帽,身披南風,星夜兼程
沒有誰能讓我改變主意
聽啊,蛙聲稠密,蟬鳴呈長短調
看啊,落日遲緩,晚霞高燒不退
在香樟樹下納涼,吃井水冰鎮(zhèn)的西瓜
螢火蟲持一盞夜燈來訪。多么小
只夠照亮童年和童謠
有一幕才子佳人戲,在荷塘上演
荷花是小旦,荷葉是青衣
蓮子是靜默的結局
丁哲,湖南溆浦人。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潮》《延河》《湖南文學》《福建文學》等刊?,F(xiàn)居湖南懷化。
麥地(外一首)
碎筆
想象中,一匹馬和月光相互對白
黑色和白色相互交融,在七月
萬物皆靜,昨日高漲的風聲深入大地
萬畝起伏的金黃,在月光中格外動人
我選擇和白色握手言和,日子里
黑色來回起伏,蕩起我早已塵封的心
他們乘白色而來,又乘白色而歸
帶來了河流,帶來了草場也帶來了月光
今日我把月光留滿,就像食鹽的馬
在風聲中相和,麥地才會浮起幻想
藍色蝴蝶
順流而下,不僅僅只有月光
藍色的蝴蝶在雪山,扇動不安跳動的心
我匍匐于草場落下的綠色,在七月里
一場盛大的花開,藍色完成最后的蛻變
我躲不進夜色里,也躲不過月光
流淌著江布拉克的血液,在緩緩流動
在蒼涼的戈壁里,藍色不曾減少半分
而今天風沙來臨之際,河流將御風而行
馬蘭深入大地,最后的蒼涼如水的月光
順勢而下,藍色的幻想躲不過偏離的心
碎筆,90后,現(xiàn)居安徽合肥,有詩發(fā)表于《綠風》《詩歌月刊》等刊。偶有獲獎。
杜甫
曾令樟
直到合上《秋興》,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腥朽小詞
在奇異鞘芽體內噴?。阂粋€流漫陸離的時代
黃昏悄然逼近,我猜杜甫這個時分
鶴眼坍縮,剛想為暗礁低鳴,不料身與心再一次被
風物、喪亂、山川左右其中
不信你看,燙金般的文字溢出黃蕊般的暮色
“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
夜晚,秋風似雪刃回溯—
并在襤褸衣衫內部,扭著無數(shù)充滿
深仁大愛象形的廣廈
曾令樟,2004年生,湖南瀏陽人,此前未在正式刊物上發(fā)表過作品。
昨日晴空
覃奕霖
昨日晴空萬里,群雁斜掠
褶皺的淺壑起伏,旅者從小鎮(zhèn)路過
澆灌被遺忘的嫩芽
多年以前,蒼穹收納遠芒
皈依逐漸撤退的青山,電線拉扯成琴譜
那么偏愛,喀斯特緩溶土壤的水聲
抖落軀體酩酊的塵埃
橋墩推演暗流的弧度和走向
煙囪上膛,同斷線的風箏一起
錨定晴空的坐標
檀香不規(guī)則地繚繞、稀釋著
小鎮(zhèn)的腹部還需要什么?
信封、鑼鼓、烈酒和蝴蝶的粉末
還遠遠不夠
更多需要的是熾熱的篝火和溫涼的夜
只是昨日與今朝有何差異
譬如云翳挪動了幾寸,花香不再
鴿子白皙如雪,隱身密林
直到昨日的凝視成為飄搖的風鈴
覃奕霖,生于廣西河池,就讀大學中文系,獲獎若干。詩歌作品見于《詩刊》等刊。
遇見
古司撥鋪
沿著小溪有聲的夢境,風平滑的
透明翅膀,緩步進入
南山翠綠的腹部。在那里
昆蟲正忙于搭建曠野。兩只土畫眉
站在彎曲的松木枝上揚了揚尖喙
一束陽光特意從山的西邊趕來
只為撫摸那張毛絨絨的小臉
此刻黑麥草整齊地立于空曠的中心
我感到這樣的起伏就是山的起伏
我的起伏,而在這樣的黑色起伏中
誰的聲音不愿消失?一只白眉笑鶇
從胸中掏出一管洞簫
給寂靜的空山,增添了一噸的寂靜
你的手正輕輕推送著我
東北角一個拐彎處
兩棵苦櫧樹構造的一扇空門,我向那里走去
走進了我自己
古司撥鋪,本名向連超,湖北恩施人,土家族,現(xiàn)居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見于《星星》《詩歌月刊》《民族文匯》等刊及多個詩歌選本。
白鷺(外一首)
徐革萍
是自一場雪后,開始
它短暫的遷徙
日出日落。風扯破了潮汐的暮夜
一群白鷺,像無數(shù)逃離中傳說的影子
或許萬物都有飛躍之心
遠方甚遠,光陰卻帶著分秒的倦意
而輾轉之人,從未擔心脫落的羽毛
能砸碎屋脊上一塊塊魚鱗般的瓦片
落日
天空低垂,湖水狂瀾
時間的手臂拂落漫天的想象
飛鳥銜走一半,躍起的魚咬食一半
剩下的,僅僅算是一種虛無的事物
寄存于我的體內
那接近不了靈魂的余光,漏下
多少恨怨和熱愛
宛如一個人墜入深淵
落日不悲。萬物的歸宿
最終都是同一個落點
徐革萍,70后,合肥廬江縣人。安徽省作協(xié)會員,作品散見于《詩歌月刊》《散文詩》《安徽日報》等報刊,有作品入選多種詩歌年選。
河水一點點飛起來
綠蘅
一條河,敞開心扉時
漁火仿若星辰,回到天上
滴落黎明的鳥語
銅鏡遺失在深山
我只能臨水觀照,魚游出我的身體
菖蒲嘗試扶正漣漪,殊不知
微瀾的歧路,晃動太陽的金袍
河水的隱喻,被蓮戳破
一只櫓點燃鏡中的火焰
一艘船給一條河安上翅膀
河水一點點飛起來
我的疼痛,就被一點點緩解
綠蘅,本名唐靖,有詩文刊發(fā)于《詩刊》《詩歌月刊》《星星》《安徽文學》《安徽日報》《詩歌報月刊》《詩潮》《散文詩》《延河》等報刊。
等我來時
周立志
心剛被點燃的時候,宮燈花開得正艷
我就是從它的枝頭
取下一縷,有些雀躍的風聲
它潮濕且充滿渴求,藏有灌木般
尖銳的野性。五色鳥自肩頭飛過
尾羽處拖出一道光
我明明看到,它的眼中帶有火
現(xiàn)在,我是被冰雪擁抱的頑石
為大地誦念經文,到身軀漸漸發(fā)熱
到雪地化為湖泊
等我來時,帶著宮燈花,穿山越水
每一朵都經歷很多無奈
等我來時,不訴說愛
只捧一團火焰給你,如捧一顆心
周立志,山東青州人,作品見于《詩選刊》《天津文學》《人民海軍報》《特區(qū)文學》《星星》《詩歌月刊》等報刊。
鶴壁之歌(外一首)
胡海榮
那時,村落尚小,陽光頑皮
散落太行四周的朝野
依然躲在蒹葭里打盹。為趕出
藏于水底假寐的彩虹
成群的野鶴,喜歡把自己立在峭壁之上
把一個朝代醒來的天空
一次次抖落在悠長的淇河里
站在春風里望故鄉(xiāng)
“飛鳥把果實還給了種子,天空
已還給了群星”
春風吹來,村莊是新的
燈籠也是,理想
話語同樣如此嶄新
四起的炊煙,一次次讓樸實的大地
更加分明
此刻,每條路便有了各自的方向與歸途
當人們把所有的祝福
系在春天里
萬物便有了熱切向上的決心
胡海榮,修理工,江西瑞金人。偶有詩歌發(fā)表。
我愛這空蕩(外一首)
熊加平
夕陽落到了高樓背后
黃昏此刻安靜下來。我喜歡
這樣漫無目的地行走,我愛這空蕩
湖邊垂柳已有遲暮之姿
水中的倒影掩蓋了真相
枯荷像入禪的老者
它們洞悉一切,早已學會了沉默
滿目秋色,因黃昏而變得和諧統(tǒng)一
這衰敗之境,仿佛失去抵抗的歸途
加速走向一個人的患處
而我并不在意,投下幾粒石子
不小心打碎了湖中的燈火
霞光漸漸消退,晚風不合時宜
會有片刻痙攣提醒我
夜色正在降臨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半個干燥的蛋殼掉到地上
我抬頭,鳥巢在樹冠輕輕揺晃
一個新生命誕生了
它和我隔著一棵香樟樹的高度
我只能看到鳥巢,看不到鳥
但我確信,一個新生命
來到了這個世界,并產生
短暫的歡喜。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其實和我們并沒有多大關系
樹下,一群老人正在晨練
遠處的汽車飛奔著,街道
開始變得繁忙,這些毫不相干的個體
帶著各自的屬性,而一個新生命
誕生了,鳥巢在樹冠輕輕揺晃
熊加平,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居南昌。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散文詩》《散文選刊》等刊。
九寨藍
劉小航
是藍,鋪天蓋地的藍
攝人心魄,近乎妖異的藍—
光線掠過樹梢,親吻著水面
烙印下點點痕跡,青草勾勒著水的形狀
蜿蜒向前,爾后悄然隱入樹叢
樹枝重重疊疊,擋住了我的視線
豁然開闊,卻不見舊朝人的身影
枯野的月亮在世間獨自彷徨
世間的露水,有忍受不住的哭聲
每個人都有難以言說的隱疾
而我有疾,她以伊人般的寧靜圓滿
瞬間治愈我
劉小航,江西贛州人,在讀大學生,詩歌愛好者。此前從未在任何刊物發(fā)表作品。
夏夜黃昏
席文濤
這一軸夏夜,星軌的筆畫略顯平庸
我和月色,淪為留白的部分
每過半個時辰,蟲吟就在它的邊緣
鈐印一枚閑章
即使謄抄了十遍黎明
鋪展出起伏的原野,仍有小事物
會制造,時間中的局部動蕩
比如一株米蘭花,正回味
草鷺的初吻
從南山竹海的額前,扯走一縷夕嵐
領受它,去江心島接住落霞
需要幾聲煙嗓,回應一波駭浪
席文濤,江西撫州人,現(xiàn)居鷹潭,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有作品發(fā)表于《江西日報》《散文詩》《創(chuàng)作評譚》等報刊,入選詩集散文集多部,獲獎若干。
月亮,是一把桃木梳
肖笛
月亮是一把桃木梳子
母親打開夜的木匣,幾度回眸
流星劃過,她又梳落白發(fā)
我深陷仰望。母親對著桃園梳妝
那年三月,母親獨自打理桃林
截取朝東的桃枝
一把油光锃亮的梳子
梳理柔軟的青絲,到花開,花落
桃園是一面鏡子,十萬朵桃花綻放
只有一朵,戴在她的發(fā)髻
今夜,我據(jù)為己有
不讓蝴蝶驚擾
肖笛,湖北武漢人。詩歌散見于《山花》《滇池》《奔流》《浙江詩人》《四川詩人》《特區(qū)文學》《湖北日報》等報刊。
枯枝
劉嘯
被黎明的寂靜染紅,那盆栽里未朽的枯干
是霰雪里的一道暗影
它應該是第三株了。白,淺紅,深紅
我相信了自己的金命和手重
其實也并沒有什么可惜。風在風中宣揚著道德和生活哲學
山河選擇了蒼白
我們的沉默,就是一樹花開對春的記憶
劉嘯,山東濟寧人。作品見于《延河詩歌特刊》《遼河》《西南商報》《詩歌月刊》《星星》《漢詩》《中國校園文學》等報刊。
鳶尾花
谷明沖
她把我的靈魂制成蝴蝶標本
放進瓶子里,輕盈的喜悅
被無處可逃的迷戀包裹
黃昏也被如此囚禁,乃至
月間從山上傾瀉而來的潮汐
抽屜里有個筆記本,記錄了過程
它總在夜里泛出水漬
雨向云的臣服,無關夜,無關性
被剪裁下來的殘余的靈魂
一半予詩,遏制肉體的欲念
一半種在書架旁邊的斜陽后
長成藍紫色的鳶尾
谷明沖,貴州遵義人。作品見于《奔流》《青春》等刊,獲獎若干。
琵琶亭
孔子劍
路過潯陽,被唐朝詩句勾描
世俗的脂粉也有層次
孤曲瘦影,與江水共飲一色
誰能感嘆那道離別的景象
在后世亭閣間虛幻,空對觴情千古
與一江水的渾濁疼痛
月光殘白,只是香山陋室的那支筆
燙傷了心境
多少風流,在驚濤駭浪中驚嘆
筆墨與江湖真情擦過
坊間琵琶,落下蕭蕭離人的荒唐
何須《離騷》遍地花開
我的孤獨吹冷荻花
浩瀚煙花,藏起那灘鷗鷺
孔子劍,詩歌愛好者。
現(xiàn)狀
徐志文
總是遠遠坐在一角
看上去,就像個孤絕的詩人
但我知道自己不是
我心底的火山早已熄滅
剩下的唯有一片亙古的荒涼與沉寂
更多的時候,我將目光投向了窗外
讓一些新鮮的事物轉移
我的注意力。比如
陽光在綠葉上閃爍
雀兒在林間喳喳地叫著
她們的機敏與健談常令我
艷羨不已
徐志文,1977年生,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有詩歌發(fā)表于《草堂》《揚子江詩刊》《星星》《星火》等刊。
在沉默中 (外一首)
戴長伸
為什么要解釋,不停地證明自己?
向萍水相逢的人
向空中的一片浮云
事物說出就毫無意義
花朵一經綻放,曾經的渴望就迅速死亡
那些鮮亮、豐盈、充實的
最好在沉默中完成
/+BMf++RUZZAH/Y5Qgu7kaKl1KYv55J3MkcQ+UThQ6g=沉默著開始,沉默著形成
最好的存在,都在沉默中
四月
四月,被稱為惦念的事物漸生疑竇
比如這春色
比如握不住的彷徨
再比如,這注定要游走的魚、飛遠的鳥
四月,被惦念的只是一堆誤解
盛在春天的筐里,最終將無處安放
戴長伸,已在《詩刊》《詩歌月報》《草堂》《青年文學》等報刊發(fā)表詩作300余首;著有詩集《單行道,或隨風而逝的理想主義》《我來到這人間》。四川省作協(xié)會員。
別珠海
張海慶
海邊的城市,總有異域景象
椰風樹影,白浪沙洲
尋常巷陌的一聲嬰啼
煙火彌漫處,方為歸途
蒜蓉海蠣子的鮮香
從巷子深處襲來
循著紫荊花的香息彌散開去
老榕樹下玩耍的孩童
頓時瘋跑著回家
仿佛那小小干凈的餐桌
才是最豐沛的童年
“蘇拉”折斷的棕櫚枝
靜臥于一串不知名的小花
車水馬龍漸漸隱于夜幕
城市躍動起來,這海天之間
瞬間披了一片霓裳
張海慶,詩歌愛好者。
寒潮來臨
吳騰
翻過大巴山的北風
沒有歇息,加速趕路
順手帶走了戀舊的青杠葉
山里的氣溫,迅速下降
昂首向上的白菜,已失去往日的風采
頭頂寒霜,神情沮喪
冬水田里的水,有了堅冰的硬氣
鴨子還不適應,在冰面上舞蹈
從灶膛出來的花貓
抖掉身上的木灰
一臉慵懶,忙用爪子洗臉
它的眼里,墻根的柴垛
又矮了一些
吳騰,1980年生,四川達州人,現(xiàn)居常州,郵政職工。詩歌散見于《星星》《延河》《石油文學》等刊物,有詩入選年度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