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人都有不如人處,貴在能清醒認識,見賢思齊。
孔子是“兩不如”??鬃拥牡茏臃t,向他請教種莊稼,孔子回答:“我不如老農(nóng)?!狈t又向孔子請教種蔬菜,他回答:“我不如老菜農(nóng)?!被卮鸬檬痔拐\,毫不遮掩,也并沒有使孔子掉價。
劉邦是“三不如”?!妒酚洝じ咦姹炯o》記,劉邦在總結奪取天下的經(jīng)驗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币粋€封建帝王能有這樣的認知水平和襟懷,也算是難能可貴的。
陳蕃是“三不如”。漢桓帝要提拔名士陳蕃為太尉。陳蕃極力辭讓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臣不如太常胡廣。齊七政,訓五典,臣不如議郎王暢。聰明亮達,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标愞蓛簳r的眼高于頂,到中年的謙虛內(nèi)斂,可見其多年修煉之功。
東坡也是“三不如”?!哆q齋閑覽》記:“蘇子瞻嘗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謂著棋、飲酒、唱曲也。然三者亦何用如人。”東坡之多才多藝,可謂世所罕見,他居然也有不如人處,多少也算讓庸常世人小有慰藉。
陶安是“四不如”。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時值開國之初,欲用劉基、宋濂、章謚、葉琛諸人,問謀士陶安這四個人水平怎么樣,陶安答道:“我謀略不如劉基,學問不如宋濂,治民之才不如章謚、葉琛?!逼渲t讓精神深得朱元璋贊賞。
鮑叔牙是“五不如”。他主動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為相,說自己有五個不如:“寬惠愛民,臣不如管仲;忠義以交好諸侯,臣不如管仲;治國不失權柄,臣不如管仲;制禮儀以示范于四方,臣不如管仲;披甲擊鼓,立于軍門,使百姓勇氣倍增,臣不如管仲?!笨磥?,流傳幾千年的管鮑之交美談,還真不是一句空話。
最令人敬重的是顧炎武的“十不如”。顧炎武一生著述豐厚,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但就是這樣一個牛人,在《廣師》一文中,直言自己:“學究天人,確乎不拔,吾不如王錫闡;讀書為己,探賾洞微,吾不如楊雪臣;獨精三禮,卓然經(jīng)師,吾不如張爾岐;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山;堅苦力學,無師而成,吾不如李颙;險阻備嘗,與時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聞強記,群書之府,吾不如吳任臣;文章爾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彝尊;好學不倦,篤于朋友,吾不如王宏撰;精心六書,信而好古,吾不如張弨。”
人生在世,如果心里能裝上幾個“我不如”,就會頭腦清醒,謙恭低調(diào),就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會學有目標,心有楷模。不論為將為相,為官為民,都能把路走穩(wěn),不摔跟頭。把人做好,功德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