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下對別人來說,是心之所向的詩和遠方,但于我而言,則是再熟悉不過的家與故鄉(xiāng)。窗外的風景美不勝收,時不時有一頭老黃牛闖入視野,發(fā)出“哞哞”的叫聲。
到達了研學目的地后,我們在一片空地上集合進行開營儀式,可是一心只想瘋玩兒的我們又哪里可能聽得進去講話呢?終于,主持人宣布,我們可以去扒苞米了。同學們就像離了弦的箭一樣,飛也似地竄了出去。來到了玉米地,我們分工明確,其他組員將玉米一個個扔過來,而我穩(wěn)穩(wěn)地接住,瘋狂地扒了起來,我們如此默契地合作著,不一會兒,地上就堆滿了苞米,細細一數,竟然足足有158個。我們興高采烈地去叫帶隊老師來換糧票,老師看著一地的苞米驚訝極了,用“目瞪口呆”來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
不僅是扒苞米,“大鍋燉”也實在是趣味十足。我們一組11個男孩兒,全是在鄉(xiāng)下長大,可說來慚愧,我們竟然都沒用鐵鍋做過飯。從鐵鍋里冒出的煙霧,熏得我們幾個眼淚直流。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大喊了一聲:“鹽呢?馬上就要出鍋了!”于是我們幾個手忙腳亂地摸索起來,突然我的手插進了一個鐵盆里,那里面的物體白白的,細細的。當時的形式實在是“嚴峻”,我抓了幾把直接撒進鍋里,正慶幸撒得及時,突然聽見有人大喊一聲:“這不是鹽,是味精??!”等菜端上了桌,同學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一小塊土豆渣淺嘗一口,表情痛苦地說道:“根本沒法吃?!?/p>
要說最刺激的,還是“群魔亂舞”的挖土豆環(huán)節(jié)。大家聽到口令后如脫韁的野馬一般奔向了田梗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挖土豆:狗刨式、腳蹬式、手壓式……一個個生怕?lián)尣恢炼?。畢竟主持人可是放下狠話了:能挖出來多少,就帶走多少?/p>
勞動是最光榮的。雖然我們今天的勞動實踐只是“重在體驗”,但深入鄉(xiāng)間原野,卻讓我們對食物的來之不易有了新的體悟。
中華兒女就是靠著一雙勤勞的手,從無到有,鑄就了生活的美好,也鑄造了中國今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