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楊海清植樹造林生涯中的一個縮影。為實現(xiàn)家園幾代人的綠色夢想,他于而立之年扎進茫茫沙丘,直至年過古稀依然默默堅守,他獨自一人走過了漫漫的治沙之路……
每天早晚巡山兩遍,這是治沙人楊海清播下第一片綠時就給自己立下的規(guī)矩??墒?,多年前的一個秋天,他打破了這個雷打不動的習(xí)慣。
由于常年在山上栽樹護林,他的雙腿患上了嚴(yán)重的風(fēng)濕病。前些年,他還能拄著木棍一瘸一拐地上山,可這幾年林子里的草木越來越深,他的身上經(jīng)常被露水打濕,導(dǎo)致病情越發(fā)嚴(yán)重。風(fēng)濕膏貼過了,止疼藥吃過了,藥酒也擦過了,可還是無濟于事?,F(xiàn)在,他疼得連從炕上下地都費勁了。
好幾天沒上山了,楊海清的心里感覺格外不踏實。他牽掛著那片林子:新補栽的小樹苗是否被牛羊踩到?防護林帶的榆樹有沒有被大風(fēng)刮倒?還有,入秋以后氣候干燥,可別有哪個調(diào)皮的孩子上山玩火引發(fā)火災(zāi)啊……他這心里,好像有一千個放不下。
要知道,這座山連著幾代人的夢??!楊海清很小的時候就聽爺爺講過:從前這里不是山,而是草原。草原上云白天藍(lán),牛羊成群,景色美著呢!最讓楊海清不能忘的,是那句“美得連馬蹄都染上了歐李的顏色”??珊髞砟??由于風(fēng)沙侵襲和過度開墾,草原變成了沙地,地面形成了小沙包,小沙包變成了大沙丘,最后愈演愈烈。莊稼被大風(fēng)吞噬,農(nóng)具被沙子掩埋,雞鴨被吹得飛上了天。有的農(nóng)戶被逼無奈,選擇了搬遷。長大后的楊海清曾目睹過鄉(xiāng)親們一家老小背井離鄉(xiāng)的場面。那一刻,他在淚光中對自己說:“我要治服這沙子,還家園草青花香!”
回想當(dāng)初立下的誓言,坐在炕上的楊海清不由得攥緊了拳頭,他將手臂抬高,再抬高,高過了頭頂,而后狠狠地砸向自己的雙腿,直到麻木得再也感覺不到疼痛。他扶著炕沿走到墻角,拿起那根木棍支撐起身體,朝院門外那條熟悉的山路走去。
沒走多遠(yuǎn),楊海清的腿部又開始疼痛起來,他強忍著繼續(xù)向前,走到半路時,實在寸步難行。眼巴巴地望著那座山,就是走不到跟前,他的心里萬分焦急。怎么辦呢?他向四周望去,忽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不遠(yuǎn)處的那片淺泡子。也許,冷水能消除疼痛。他走進泡子,向深處移動,直到水面沒過了膝蓋。
那時正值深秋,水中透著寒涼,楊海清接連打了幾個寒戰(zhàn),感覺身上有一種不可抵御的冷,但他堅持著。他在心里說:老楊,為了家園不再草木稀,不再風(fēng)沙起,你一定要挺??!他回想起1984年自己剛承包1000余畝沙丘的情景。當(dāng)時他的家人和親戚都不同意,說他往沙子里揚錢。周邊的人也不相信沙丘上能栽活樹,說這是犯傻。但他不顧家人的阻攔,也不管別人的冷嘲熱諷,賣掉了家里的牛羊,又從銀行貸款,堅持承包下那片荒蕪的沙丘。那些年,他起早貪黑,趕著牛車往山上運樹苗,用磨出老繭和血泡的雙手栽下樟子松、桑樹和槐樹。為了讓小樹苗茁壯成長,他吃住在既不能遮風(fēng)也不能擋雨的簡易棚里,終于讓那片樹林成為堅不可摧的“擋風(fēng)墻”。那一道道難關(guān),不都一一闖過來了嗎!拄著拐棍站在水中的楊海清為自己加油鼓勁。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泡子里的秋水浸透了楊海清的腿部,先前劇烈的疼痛逐漸被冰冷的感覺所替代。他左右挪動了幾下,感覺緩解得可以行走了,便上岸,趔趔趄趄地走向那座山。沿著蜿蜒的山路,他從東邊巡到南邊,又從西頭繞到北頭。當(dāng)他無比艱難地走完整座山,看到一棵棵樹都安然無恙時,那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落日的余暉照著楊海清剛毅的面龐,他欣慰地笑了……
多年來,楊海清就是這樣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完成了祖祖輩輩的綠色夢想。如今,他所在的四合城鎮(zhèn)已是滿目青翠、鳥語花香。最值得一提的是,連馬蹄印都飄出了歐李的芬芳。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提升版202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