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我和老公都是70后,只有一個女兒,她從小懂事孝順、善解人意。但自從大學畢業(yè)后,女兒幾次考研、考公都未如愿,壓力很大,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過敏,睡眠不好,體重飆升,就連脾氣也開始變得暴躁。
現(xiàn)在,她剛剛考完當?shù)氐摹叭б环觥薄N覀兿M@次考完后就試著出去找工作,但她一直說需要一段時間來調(diào)整自己,也減減肥。可她對于減肥的態(tài)度和行動也不積極,每天就是早上出去散步一小時,鍛煉強度根本達不到,你說她吧,人家也不搭理你。
再就是她今年25歲了,身邊有人給她介紹對象,但是她不愿去見面,說對男生沒什么好感。還說她會按照世俗的標準結(jié)婚,但結(jié)婚也只是想要一個孩子,有了孩子就離婚。
我和她爸感覺特別無奈,覺得她的這種狀態(tài)長久下去不是個事兒,但又怕說重了她會想不開,因為前段時間她說過“還不如死了”之類的話。我們想帶她去醫(yī)院看看是不是心理出了什么問題,她又擔心萬一診斷出“抑郁”“焦慮”之類的精神疾病會影響她考公考編,好說歹說就是不去。我們夫妻倆現(xiàn)在對她是窩頭掉進灰窩里——吹不得打不得,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網(wǎng)友支招
@Eliza不白:我是2022年畢業(yè)的大學生,深知到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現(xiàn)在就業(yè)壓力大,可以給年輕人用來試錯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畢業(yè)前一年就要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并且找好備選方案,沒考上研究生就馬上找工作,一點時間都浪費不得。家長們在孩子舉棋不定的時候要果斷幫助孩子做決定,不然很容易蹉跎在家,只要蹉跎一年,后面就越來越難了。
@久久:我自己有長期鍛煉的習慣,其實堅持下來不容易,最難的是開始,能先從散步開始就是一個好兆頭!如果是大體重,一下子想改變挺難,畢竟肉不是一天吃出來的。你看賈玲,有那么多人輔助,也花了一年時間。很多事情不必急于求成,慢慢來,會達成目標的。
@李振洋:誰的生活都有一地雞毛的時候,如果將考公、結(jié)婚、減肥、心理混在一起,只會越扯越亂。可以試著抓住一個相對簡單、容易入手的方面一點點改變,慢慢開始正向循環(huán)。
@知行合一:我是教師,后經(jīng)商,算是有些社會經(jīng)驗。給文中父母和孩子幾點建議:1.健康和品性教育放在第一位,愛孩子但堅決不溺愛孩子;2.一定要觀察研究孩子的天賦,有職業(yè)規(guī)劃;3.對當前就業(yè)形勢有清醒的認識,結(jié)合自身條件,調(diào)整就業(yè)方向;4.不要在家專門備考,人在事上磨,方能站得住,邊工作邊體驗邊備考。
專家解答
連岳
專欄作家,著有《來去自由》《我是雞湯》等。
你們做女兒的思想工作,有點用力過猛了。雖然以她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做父母的都會著急——25歲了,沒工作、沒戀愛、體重也沒控制住。你們希望她振作起來,有好工作、好男友、好身材,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下子定這么高的要求,孩子覺得難度太大,索性擺爛躺平,甚至尋死覓活。作為獨生子女,孩子知道你們離開她就沒有第二選擇,矛盾擴大最后一定是父母妥協(xié)。你們只能慢慢引導,做好長期斗爭的思想準備。
孩子只要邁出第一步,哪怕再小的一步,都應(yīng)該給她鼓勵。而不是她邁出一步,你們就告訴她目標在十萬步之外,那她就不想再走第二步了。
她每天散步一小時,這是很好的開始,就是減肥效果有限,也比整天不動好得多。你們可以在健康飲食上給女兒打輔助,一段時間后,她說不定體質(zhì)變好了,鍛煉也上強度了。她去考“三支一扶”,這更要熱烈歡呼,大大鼓勵。她通過這份工作了解真實的社會,有了具體的勞動,過段時間,說不定就務(wù)實起來,脫胎換骨。
她說會結(jié)婚,但有了孩子就離婚。這婚姻觀如同兒戲一般,你們聽到也不必太當真,至少她還想生孩子呢。而一個人生了孩子,在孩子無限的依賴與愛面前,所有反人類的觀念都會煙消云散的。此時最忌不停地辯論,年輕人為了面子,會不停地固化觀點,壓抑內(nèi)心真實的欲望,形成錯誤的認知閉環(huán)。
獨生子女家庭,父母沒有第二選項,對孩子期待很高,表面上又要云淡風輕,表示孩子“快樂就好”。孩子從小受寵,長大了又被期望可以做到抗壓能力強、獲得高成就。父母與孩子都擰巴,矛盾與沖突也就更多更大。
做思想工作,不能用力過猛,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面對脾氣暴躁的女兒,你們得先平靜下來,只有慢慢引、順毛捋,才能把她順利“拉”回來。
請您來支招
歡迎參與以下話題討論,您只要掃描左下方二維碼進入下半月官方微信公眾號“薇客V”,就可以看到讀者完整的求助咨詢。您可以就此話題發(fā)表看法或者給出合理建議,快來給她支招吧!
“姐弟型”婚姻,會幸福嗎?
我和先生結(jié)婚3年了,婚后生活并不美好。我從小照顧弟弟妹妹,習慣了事事為家人朋友著想;他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從小到大都是最受寵的,對家人特別依賴。生活中很多小事都讓我覺得,他始終還是那個長不大的“弟弟”。談戀愛的時候,我覺得他溫和、孝順,和我又興趣、三觀一致。現(xiàn)在想想,溫和有時候可能是軟弱,孝順也可能是“媽寶”“姐寶”。我希望他能獨立一些、有所“成長”,他也表態(tài)愿意改變,只是收效甚微。結(jié)婚前我低估了這些問題的殺傷力,現(xiàn)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