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北方,夏季正值高溫季節(jié),棚室蔬菜生產基本處于休茬階段,但此時期如果采取科學栽培管理措施,對于保證周年良性生產、提高產量、增加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棚室種植蔬菜栽培管理和棚室消毒兩個方面闡述了夏季蔬菜栽培和棚室管理,旨在為設施蔬菜周年栽培生產提供科學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夏季蔬菜;棚室管理;栽培技術
1 夏季棚室利用技術
采用日光溫室、塑料拱棚等設施進行蔬菜栽培可以實現(xiàn)周年生產和供應,保證了消費者正常生活需求,常年能吃到不同種類的新鮮蔬菜。但設施棚室建造成本較高,尤其是普通日光溫室和現(xiàn)代化大型日光溫室。在夏季高溫時期,降雨量較多,在蔬菜品種選擇上應種植一些耐高溫、抗?jié)?、抗病性強的蔬菜作物,才能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
1.1 種植蔬菜
利用棚室骨架進行蔬菜種植是一種高效且創(chuàng)新的農業(yè)實踐,它極大地拓展了蔬菜種植的可能性??梢苑N植多種耐高溫的蔓生蔬菜,如黃瓜、絲瓜、苦瓜、南瓜、瓠瓜、葫蘆及甜瓜等葫蘆科作物,以及豇豆、菜豆等豆科作物。這些蔓生蔬菜能夠巧妙地利用設施棚室的骨架結構,沿著拱架和吊繩自然攀爬生長,不僅充分利用了空間,還提升了棚室的通風透光性。同時,棚室內也適合種植非蔓生蔬菜,如茄科的番茄、辣椒、茄子,錦葵科的秋葵,以及各類葉菜如空心菜、莧菜、菠菜、茼蒿、芹菜、小蔥、韭菜等。這些蔬菜同樣具備耐高溫的特性,能夠在棚室內茁壯成長。
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量,還可以采取間作方式。利用高架蔓生蔬菜的遮蔽作用,在棚室內下方或間隙處種植一些矮棵且耐高溫的蔬菜品種。這種立體栽培模式不僅能夠有效利用資源,還能在露地環(huán)境難以實現(xiàn)的條件下,成功種植并收獲多種蔬菜,從而豐富了市場供應,提升了農業(yè)生產的經濟效益。
1.2 利用遮陰網(wǎng)覆蓋栽培
遮陰網(wǎng)是在設施蔬菜栽培中起著綠色、環(huán)保、生態(tài)作用的優(yōu)良農資材料,采用黑色或灰色聚乙烯為原材料、經紫外線穩(wěn)定劑及防氧化處理制作而成,具有抗拉力強、耐老化、耐腐蝕、耐輻射和輕便的特點。不同規(guī)格遮陰網(wǎng)遮光率不同,遮光率有45%、75%和85%三種,在北方夏季和南方設施蔬菜生產應用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去掉塑料薄膜之后,在原有骨架上或者骨架內部張掛遮陰網(wǎng),可以起到防止強光照射、阻擋雨水直沖、降低溫度、保持或增加濕度、趨避蟲害、減輕病害、調節(jié)植株生長的作用。
在設施蔬菜栽培過程中,覆蓋遮陰網(wǎng)的方法應根據(jù)天氣情況、作物種類、作物生長時期、設施實際情況等而定。一般在播種時、定植后覆蓋在植株上,這屬于浮面覆蓋。平棚覆蓋是在棚面上搭建0.5~1m高的平面或傾斜的支架,把遮陰網(wǎng)蓋在支架上,用于遮陰和防雨。而大棚和溫室覆蓋又分為單網(wǎng)覆蓋、網(wǎng)膜結合覆蓋、棚外四周覆蓋及大棚覆蓋等。單網(wǎng)和網(wǎng)膜結合覆蓋時,大棚兩側離地1m左右懸空不覆蓋。遮陰網(wǎng)還可以應用到蔬菜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調節(jié)光照與溫度,有效降低了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和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升了蔬菜產品的品質與市場競爭力,同時減少不必要的生產投入,實現(xiàn)了成本節(jié)約與收益增長的雙重目標。
1.3 利用遮陰網(wǎng)提升夏季蔬菜育苗質量
為了確保蔬菜的周年生產供應,即便在炎熱的夏季,蔬菜育苗工作也必須持續(xù)不斷地推進。在這一關鍵時期,科學合理地利用遮陰網(wǎng)進行適度遮陰顯得尤為重要。遮陰網(wǎng)的應用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還顯著提升了育苗的整體品質,讓幼苗更加健壯,為后續(xù)栽培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遮陰網(wǎng)在育苗過程中主要發(fā)揮了以下幾方面的作用:首先,它能有效阻隔強烈的陽光直射,降低日照輻射強度,從而避免幼苗因日灼而受損甚至死亡的風險,為幼苗的生長提供了必要的保護;其次,遮陰網(wǎng)有助于減少溫度的劇烈波動,為幼苗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生長環(huán)境,這樣的環(huán)境對根系的發(fā)育極為有利,并能有效防止幼苗徒長;再者,遮陰網(wǎng)的使用還能減少土壤和空氣中的水分蒸發(fā),保持幼苗根系周圍適宜的濕度,這在干旱的夏季氣候條件下對幼苗的生長尤為重要;最后,遮陰網(wǎng)還能通過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減少昆蟲和病菌對幼苗的侵害,進一步促進了幼苗的健康生長。
2 夏季棚室消毒技術
棚室消毒技術主要是利用夏季的自然高溫氣候條件來殺滅棚室內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害蟲、蟲卵,是保障設施蔬菜栽培生態(tài)環(huán)境良性循環(huán)利用的先決條件。
消毒工作通常安排在7月至9月高溫時期,育苗或者定植前1個月進行消毒殺菌處理。處理前,認真檢查棚膜、放風口是否完好,保證不能有破損否則影響消毒滅菌效果,還需要將農事操作工具、器械等放到棚室內一同進行消毒處理,盡力將病蟲害發(fā)生概率降到最低。
2.1 干悶與濕悶相結合處理方法
冬春茬蔬菜采收完畢后,土壤及棚架表層往往會成為病菌與蟲卵的聚集地。為了有效控制這些病蟲害,采用高溫悶棚技術成為了關鍵步驟。此過程首先需關閉通風口,并徹底修補好破損的棚膜,隨后進行高溫悶棚操作。在晴朗的中午,棚內溫度可迅速攀升至60℃以上,并維持數(shù)小時之久,這樣的高溫環(huán)境能在7天內有效殺滅棚內大部分的活體動植物及病原體,這一過程被稱為“干悶”。
然而,干悶法雖簡便,但其作用范圍主要局限于棚室表層,對于土壤深層的病菌和線蟲則難以觸及。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消毒效果,需結合“濕悶”法使用。濕悶法利用水的高導熱性,通過深翻土壤25~40cm,配合大水漫灌并覆蓋地膜,以顯著提高土壤耕層的溫度。若僅采用旋耕機淺翻,則會大大縮小殺菌殺蟲的范圍,影響悶棚效果。
此外,在翻地過程中,挖溝施入麥糠或麥秸等有機物料,尤其適用于土壤板結、鹽害嚴重的棚室,這不僅能增強土壤的透氣性,還能進一步促進高溫殺菌的效果。通過將干悶與濕悶相結合,可以有效避免病蟲害因單一處理方式而產生抗性,從而實現(xiàn)更為徹底和全面的殺菌滅蟲效果,為下一輪蔬菜栽培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健康、安全的生長環(huán)境。
2.2 全棚密閉技術
全棚密閉處理是高溫悶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要求不僅嚴格關閉棚室的所有放風口,還需在棚室地面上鋪設地膜,以確保熱量充分保留在棚內,提高整體消毒效果。然而,實踐中發(fā)現(xiàn),許多菜農忽略了地膜覆蓋的重要性,導致土壤溫度無法充分提升,進而影響了殺菌殺蟲的效果。根結線蟲等病蟲害的致死溫度通常需要達到55℃以上才能有效殺滅。若未覆蓋地膜,土壤深層的溫度不能達到這一標準,難以達到徹底殺菌、殺蟲的效果。為了最大化悶棚效果,建議在悶棚前撤除棚室上覆蓋的舊薄膜,并換上全新的薄膜,保溫性能好,有助于提升棚內溫度,同時,新薄膜在鋪設時不宜使用壓膜線固定,只需將四周用泥土緊密封嚴即可,這樣既保證了薄膜的穩(wěn)固性,又便于后續(xù)操作和調整。
2.3 悶棚時間
為了確保悶棚效果達到最佳,悶棚時間必須充足,建議至少保持高溫狀態(tài)15天。這段時間內,通過充分利用太陽輻射和棚室的保溫性能,能夠顯著提升棚室內及土壤的溫度。棚內溫度達到70℃~80℃之間,而土壤溫度則需達到60℃以上。這樣的高溫環(huán)境能夠有效地殺死設施內部和土壤中藏匿的病菌、蟲卵及其幼蟲,為后續(xù)的蔬菜栽培創(chuàng)造一個潔凈、健康的生長環(huán)境。
2.4 補施糞肥
針對雞糞、豬糞等有機肥腐熟難的問題,結合高溫悶棚技術,可以促進有機肥的充分腐熟,同時避免未腐熟有機肥對蔬菜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具體做法如下:
在蔬菜采收完畢后的清園階段,首先需要將雞糞等有機肥均勻撒布于棚室內。隨后,利用旋耕機進行初次耕地,將有機肥與表層土壤初步混合,以促進其開始分解過程。緊接著,進行深翻作業(yè),深度應達到25~40cm,確保有機肥能夠深入土壤層,與更多土壤接觸,從而加速其腐熟速度。
為了進一步促進有機肥的腐熟,可以在施入有機肥的同時噴灑專門用于促進腐熟的生物菌劑。這些生物菌劑中富含的有益微生物能夠分解有機物質,釋放養(yǎng)分,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然而,在高溫悶棚過程中,隨著棚內地溫的不斷升高,部分生物菌劑中的活菌可能會被殺滅,從而影響其補充土壤中有益菌的效果。因此,在采用這種方法時,應權衡利弊,既要利用高溫悶棚促進有機肥腐熟,又要考慮如何減少高溫對生物菌劑活菌的不利影響。
2.5 補施石灰氮,防根結線蟲
石灰氮(氰氨化鈣)是一種高效土壤消毒劑,具有消毒、滅蟲、防病的作用。根結線蟲嚴重的棚室,在翻地之前,需準備足夠的麥草(或秸稈)作為反應基質,每畝用量建議在1000~2000kg之間,均勻撒布于棚室地面。隨后,撒施石灰氮60~100kg,確保石灰氮與麥草(秸稈)充分接觸,為后續(xù)的化學反應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接下來,使用深耕機械進行翻耕,深度應達到25~40cm,將麥草(秸稈)及石灰氮盡可能深翻至土壤下層,增強與土壤的混合度,促進化學反應的均勻進行。
為了進一步提升土壤濕度,促進石灰氮與水反應形成氰胺,可事先規(guī)劃好畦面,并在畦間進行充分灌水,確保水分澆足澆透,使土壤保持適宜的濕度狀態(tài)。再用完好無破損的棚膜對棚室進行嚴密封閉,進行高溫悶棚。充分利用石灰氮與水反應形成的氰胺殺滅根結線蟲。
2.6 補施生物肥,增加有益菌
高溫悶棚技術有效地消滅了土壤中的有害病菌和蟲卵,但同時也影響到土壤中一部分有益菌群,這對蔬菜生長土壤環(huán)境的養(yǎng)分平衡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高溫悶棚結束后,及時增施生物菌肥來調節(jié)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增加土壤內的有益菌群。方法是,在悶棚后、在蔬菜定植前每畝施入80~120kg復合微生物菌劑,均勻施入撒施或直接施入定植穴中,起到保護根際環(huán)境、促進生根、增強植株抗病能力的效果。
在使用了生物菌肥的棚室內,一定要注意定植時不要使用藥劑,因為藥劑可能會殺死土壤中剛剛引入的有益菌,從而削弱生物菌肥的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在定植前后,建議采用農業(yè)、物理、生物、生態(tài)的綜合措施來防控病害、蟲害的發(fā)生,以維護棚室設施栽培生態(tài)的平衡和蔬菜的健康生長。
作者簡介:趙麗麗,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設施蔬菜高品質栽培生理和技術研究,沈陽市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