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武》卒章論

        2024-08-22 00:00:00宋亞飛陳民鎮(zhèn)
        北方論叢 2024年4期

        [摘 要]《大武》樂章的篇數、篇目、篇序等問題,歷來聚訟紛紜。如關于《武》在《大武》中的次序,大抵有首章說、次章說、卒章說三種觀點。部分持首章說和次章說的學者認為今本《左傳》所記楚子語“其卒章”有誤,今本與宋版存在出入。然驗之現存宋版《春秋經傳集解》,朱熹刊定《詩集傳》時,當時所流傳的宋版《左傳》所記楚子語確作“其卒章”。新出土的王家嘴楚簡《詩經》亦進一步證明,《武》當是《大武》卒章。

        [關鍵詞]《大武》樂章 宋版《春秋經傳集解》 王家嘴楚簡 《詩經》

        [基金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學術帶頭人項目“出土《詩》類文獻研究”(21DTR035)

        [作者簡介]宋亞飛,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陳民鎮(zhèn),北京語言大學首都國際文化研究基地、文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博士后(北京 100083)

        [DOI編號]10.13761/j.cnki.cn23-1073/c.2024.04.007

        《大武》樂章作為稱頌武王克商功績之作,是西周頌詩的代表。因文獻記載語焉不詳,且多牴牾,各家對《大武》篇數、篇目、篇序等問題的認識多有分歧,其中《詩經·周頌》中《武》詩在《大武》中的次序問題尤受研究者關注。本文擬依據部分宋版《春秋經傳集解》等傳世文獻以及王家嘴戰(zhàn)國楚墓出土的楚簡《詩經》以及其他出土文獻,對《大武》樂章的次序作進一步分析探討。

        一、“卒章”之辯

        傳世文獻中關于《大武》的記載,以《左傳》與《禮記》最為重要。《左傳》宣公十二年記楚子(楚莊王)語:

        武王克商,作《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庇肿鳌段洹罚渥湔略唬骸瓣榷柟??!逼淙唬骸颁仌r繹思,我徂維求定?!逼淞唬骸敖椚f邦,屢豐年。”[1]卷二十三4086-4087

        《禮記·樂記》記孔子答賓牟賈語:

        夫樂者,象成者也。總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fā)揚蹈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2]卷三十九3343

        上述記載引發(fā)有關《大武》樂章次序的種種歧說。如《武》在《大武》樂章次序的問題,大抵有以下三種說法:

        其一,首章說,即《武》為首章。朱熹《詩集傳》云:“《春秋傳》以此(《武》)為《大武》之首章也。……然《傳》以此詩為武王所作、則篇內已有武王之謚,而其說誤矣?!保?]351朱熹認為《武》為首章,且非武王所作。清人馬瑞辰認為朱熹之所以作此理解,是因為“卒章蓋首章之偽……蓋宋時所見《左傳》原作者首章耳”[4]1089。楊向奎[5]336-341、賈海生[6]、梁錫鋒[7]1-25、李炳海[8]、高壯、吳玲[9]等皆從馬瑞辰之說。明人何楷《詩經世本古義》雖持首章說,但認為《左傳》所言“《武》卒章”僅指“耆定爾功”一句,《武》全詩應當在周公時完備,故詩篇內容中有武王謚號[10]334,牟庭《詩切》從其說[11]2559,龔橙《詩本誼》亦認為“疏謂卒章者,為首章之末句”[12]297。魏源《詩古微》據“楚莊王首舉之”定《武》為首章[13]17。王玉哲認為《大武》之命名即因為《武》為首章[14]410-420,張懷通從之[15]。另有部分學者認為《大武》樂章僅《武》《賚》《桓》三首,持此說者均認為《武》為首章,如李山、申少峰綜合“六成”和樂舞演出因素定《武》為首章[16],劉全志根據出土銅戚考《武》即《武宿夜》,系首章[17]。

        其二,次章說,即《武》為次章。王國維認為《禮記·祭統(tǒng)》所記《武宿夜》為首章,又根據“夙夜”一語以及郊祭主題確定《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另據《毛詩序》與“再成而滅商”定《武》為次章[18]54-57。高亨從“《武宿夜》為首章”說,另將《我將》判定為《武宿夜》,認為“卒字當作次”,則《武》為次章[19]。張西堂以楚子引詩順序定《時邁》為首章,“又作”表示《武》為次章,這一排序也符合楚子所言“七德”順序[20]。孫作云將史事與“六成”相對應,定《酌》為首章,據“再成而滅商”定《武》為次章[21]239-272,陰法魯[22]、孫博涵、孫彩惠[23]142-146從之。張石川亦據“再成而滅商”定《武》為次章,以《時邁》為首章[24]。丁迎雪從詩歌主旨判定《武》為次章,認為首章佚失不可考[25]。

        其三,卒章說,即《武》為卒章。彭松認為“亂”是篇末總結之語,孔子言“《武》亂”與“卒章”對應,張國安從之,并結合儀式舞容分析論證[26]。姚小鷗綜合內容主題、頌體要求等判定《武》為卒章[27]。

        可見,首章說與次章說相對流行。持首章說或次章說的學者,多從版本流傳、文字訛誤的角度否定楚子“卒章”之言,如馬瑞辰據朱熹《詩集傳》之說指出“宋時《左傳》如此”[4]1089,高亨則認為《左傳》楚子語中“‘卒’字當為‘次’字之誤”[19],均是懷疑傳世本《左傳》的記載。然而鮮有學者從具體宋版《左傳》入手對首章說加以分析驗證,梁錫鋒雖提及宋代《左傳》版本情況,但并未深入探討宋版《左傳》的原文,只是認為“朱子擇優(yōu)而取,現存宋刊本《詩集傳》至今尚存無誤”[7]。至于“卒”與“次”的訛混,二字并不形近,缺乏直接的依據。其他持次章說的學者多堅持以“六成”之“再成而滅商”來判定《武》為次章,顯然對“六成”的記載過分信從。

        隨著海外漢籍的逐漸披露,以及近來出土《詩》類文獻的不斷發(fā)現,《大武》卒章問題的解決條件逐漸成熟:對宋時《左傳》原文的懷疑可通過現存的宋元版本《左傳》來驗證,王家嘴楚簡《詩經》則可為認識《大武》樂章的結構提供新的線索。

        二、宋版探疑

        部分學者認為朱熹《詩集傳》的說法是對宋時《左傳》內容的真實記錄,因此有必要明確《詩集傳》文本的形成時間。據束景南《朱熹佚文輯考》一書歸納[28]694,朱熹解《詩》過程以紹興三十年(1160)《詩》集解草稿略具為始,至慶元五年(1199)《詩集傳》最終刻定為止,此處僅詳述《詩集傳》各時間點:《詩集傳》草稿初成于淳熙五年(1178),淳熙七年(1180)再次修改,淳熙十一年(1184)修成,淳熙十三年(1186)定稿,淳熙十四年(1187)首次刊刻,淳熙十六年(1189)二刻,紹熙五年(1194)三刻,慶元二年(1196)修改校定,慶元四年(1198)四刻,慶元五年再次讎校并五刻。全書從淳熙五年編寫到慶元五年最后刊定,歷時二十余年。

        目前可見最可靠的宋版《詩集傳》,為日本靜嘉堂藏南宋嘉定紹定(1208—1233)年間刊本,民國時期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三編》影印。然而這一版本為殘本,“自第十二卷《小雅·蓼莪》第三章朱傳‘則無所恃’四字起,至第十七卷《大雅·板》亡佚,這一部分四部叢刊三編本系據他本補抄”,因此201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趙長征點校的《詩集傳》另以國家圖書館藏宋刊明印本膠片為底本配補缺文,該宋刊明印本原本藏于臺北“中央”圖書館,為宋寧宗理宗間刊(1194—1264)七行本,與《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即靜嘉堂藏本)同是一個刻本[3]3-8?!啊洞呵飩鳌芬源藶椤洞笪洹分渍乱病辈糠旨摧d于此宋刊明印本[3]351。

        至于宋版《左傳》,本文依照傅剛《〈春秋經傳集解〉經注本宋版略說》[29]及日本齋藤慎一郎《師顧堂影印金澤文庫本〈春秋經傳集解〉解題》兩文[30]97-115,統(tǒng)計目前可查閱到的、記載有楚子語“其卒章”部分的宋版《春秋左傳集解》共有四個版本:興國軍學本、撫州公使庫本、臨川郡江公亮跋刊本、金澤文庫卷子本。本文即以這四個版本為依據。各本概況介紹如下:

        其一,興國軍學本[31]71-74。全書共十五冊三十卷,為南宋嘉定九年(1216)由興國軍學教授聞人模所主持刊刻。國家圖書館現藏一殘卷,完秩現藏于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書末附杜預《春秋經傳后序》,后又附《經傳識異》,最末附有聞人模嘉定九年《跋》,其中有說明刊刻緣由:“本學五經舊板乃僉樞鄭公仲熊分教之日所刊,實紹興壬申年歲也。歷時浸久,字畫漫滅,且缺《春秋》一經?!税幢O(jiān)本及參諸路本,而校勘其一二舛誤……嘉定丙子年正月望日聞人模敬書。”傅剛考證認為此版本是聞人模在原來底板上修改而來的,與《跋》中所稱“新刻”沖突。盡管刻板上存在這一矛盾,但“其卒章”所屬第五冊原文部分清晰易見,僅“章曰耆定爾功”大字部分字形稍小、少許偏行,但行格為此本慣用的“大字十七、小字雙行亦十七”格式,又不見增刪剜改等痕跡。因此,“其卒章”部分內容在刊刻時并無異議,當屬于宋版(見圖1)。

        圖1 興國軍學本 圖2 撫州公使庫本

        其二,撫州公使庫本。全書共三十卷,為南宋淳熙間(1174—1189)刻本,總目版本舊作“宋淳熙間撫州公使庫刊配補干道間江陰郡本及明覆相臺岳氏本”[32]82。國家圖書館藏卷一、二、十九,三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二十五冊二十七卷,但僅卷三至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為撫州公使庫本,其余為別刻本,“其卒章”部分即屬卷八庫本部分(見圖2),字跡清晰、形制規(guī)整,無異議。

        圖3 臨川郡江公亮跋刊本

        其三,臨川郡江公亮跋刊本。十四冊三十卷本(包括附一冊《釋音春秋左傳注疏》),書末江公亮《跋》稱其于嘉定六年(1213)所刻。傅剛考證指出,森立之《經籍訪古志》誤以五山版為此本,島田翰《古文舊書考》記其卷二有“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小字注:“江公亮刻本及興國軍學刻本?!痹摪姹臼侵裉砉怿櫋蹲笫蠒{》之參校本,今不知藏于日本何處,阿部隆一認為此本并不存世,是日本學者臆造的本子[33]326-328。傅剛考證此本獨有的特點,認為其底本來源于唐石經。書末江公亮《跋》云:“嘉定六禩閏月上澣,三衢江公亮謹記?!贝吮粳F僅存兩鈔本,一為楊守敬所抄十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二為日本公文圖書館所藏享祿二年(1529)鈔本,缺卷十八、十九。圖3為日本公文圖書館所藏鈔本,屬卷十至十一,楚子語部分所記為“其卒章”,無異議。

        其四,金澤文庫本[34]117-135。全書共三十軸三十卷,由三種不同時間的鈔本混配而成,分為:一是缺卷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六外的其余二十六卷,北條實時次子篤時抄寫于日本文永四年(1267)十月十一日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二是卷十四、十五,北條實時四子顯時抄寫于日本弘安元年(1278)九月二十二日;三是卷二十三、二十六,北條實時接受清原教隆傳授的本子,日本弘長元年(1261)六月二十三日抄寫卷二十三,文永二年(1265)一月十一日抄寫卷二十六。第一種除卷十六外的其他二十五卷,均有日本應永十四年至十六年(1407—1409)的閱讀識語,齋藤慎一郎由此推得混配時間當在應永年間之后。“其卒章”部分屬十一軸(見圖4),為文永四年至五年(1267—1268)所抄,字跡明晰,無抄寫錯誤。

        圖4 金澤文庫本

        綜上可知,朱熹從編寫到刊刻《詩集傳》的時間為淳熙五年(1178)至慶元五年(1199),上述四本宋版《春秋經傳集解》的年代分別是:興國軍本為嘉定九年(1216),撫州公使庫本為淳熙年間(1174—1189),臨川郡江公亮跋刊本為嘉定六年(1213),日本金澤文庫本為日本文永四年至五年(1267—1268)。對比來看,《詩集傳》與各宋版《春秋經傳集解》的編刻年代部分重合或相距不遠,可以推知淳熙五年到慶元五年這一時間段內的《春秋經傳集解》楚子語部分即是“其卒章”,因此“宋版《左傳》內容在后世誤傳”的觀點恐難成立。

        為何朱熹直言“《春秋傳》以此(《武》)為《大武》之首章也”?這應與朱熹的《春秋》學、《詩經》學思想有關。關于《春秋》,朱熹在“尊圣”的前提下主張《春秋》不可盡知、不必強釋,僅就《左傳》來看,朱熹常論“《左氏》是史學”[35]卷八十三2152“考事頗精”[30]卷八十三2151,對《左傳》不盡信,因此對于《左傳》所記《武》的內容,朱熹并不贊同。至于《詩經》,朱熹在《詩集傳》解《桓》,即已認為后世詩篇次序可能失真:“《春秋傳》以此為《大武》之六章,則今之篇次蓋已失其舊矣?!保?]358參照多部出土《詩經》類文獻,詩歌次序確與傳世《毛詩》中的次序不完全相同。另外,在解《賚》時,朱熹也表達了這種不信任:“《春秋傳》以此為《大武》之三章,而《序》以為‘大封于廟’之詩?!保?]358由此而論,“《武》為首章”應是朱熹出于對《毛詩·周頌》所載詩歌次序以及《左傳》所記內容的不信任而提出的修正意見。

        總之,“《春秋傳》以《武》為《大武》首章”是朱熹基于自身《詩經》學、《春秋》學理念所做出的觀點表述和文本修正意見,而非對當時《左傳》文本的客觀反映,這也與前述宋版《春秋經傳集解》的文本內容相吻合。

        三、出土文獻與《武》詩結構再認識

        傳世文獻之外,一些出土文獻也為認識《武》的次序提供了新線索。持《武》為卒章的學者中,彭松將《樂記》“《武》亂皆坐”之“亂”理解為先秦樂章結束的術語[26],如《楚辭》中的作品即以“亂”結尾,《國語·魯語下》亦有相關記載:“正考父?!渡獭分俄灐酚谥芴珟?,以《那》為首,其輯之亂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zhí)事有恪?!表f昭注曰:“凡作篇章,義既成,撮其大要以為亂辭?!K乃更,變章亂節(jié),故謂之亂也?!保?6]205王逸曾指出:“亂,理也。所以發(fā)理詞指,總撮其要也?!保?7]47與之相應的是,清華簡《周公之琴舞》中也有“亂”的存在,其形式為“啟”“亂”相配,呈“上啟+下亂”的結構。盡管《周公之琴舞》的“啟”“亂”結構并不能完全驗證彭松的推斷,但該篇中“亂”的實例無疑可深化我們對先秦詩歌(尤其是頌詩)結構的認識。

        2021年出土于荊州王家嘴M798的一批竹簡涉及《詩經》類文獻,大部分可與傳世本《毛詩·國風》對讀,此外少部分為“逸詩”。據蔣魯敬所撰《據王家嘴楚簡〈詩經〉解讀〈左傳〉引“詩”一例——兼談〈詩經〉在楚地的流傳》一文介紹,王家嘴楚簡《詩經》的分章十分特殊:“每一詩篇除第一章不作提示,其余各章均有明確的分章標注,如第二章就用‘亓二=(其二)’、第三章就用‘亓三=(其三)’、第四章就用‘亓四=(其四)’來標注,并且標注分章的‘其二’‘其三’‘其四’等皆用合文?!保?8]王家嘴楚簡《詩經》的獨特分章方法與《左傳》楚子語稱引分章明顯對應,蔣魯敬認為由此即可證明《武》詩為《大武》卒章無誤,且《武》詩至少有七章,《酌》《桓》《賚》《般》均應歸入《武》篇。

        王家嘴楚簡《詩經》的發(fā)現似可說明《大武》卒章問題已“蓋棺定論”,但相關問題仍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

        首先,王家嘴楚簡《詩經》等出土文獻提醒我們應重視《大武》的文本生成過程。清人何楷《詩經世本古義》認為《大武》應是一個持續(xù)生成的過程:“大武之舞,已作于武王之世,特其詩未備。及周公時,乃始成之耳。愚于《武》《賚》《桓》三詩外,更定《勺》為大武之再成,《般》為大武之四成,《時邁》即《肆夏》,為《大武》之五成,合此六詩?!保?0]334隨著王家嘴楚簡《詩經》等出土文獻的發(fā)現,學界對《大武》文本生成過程的關注逐漸回歸:王晨認為《大武》由文王、武王、成王以及周公所作之詩組成,《呂氏春秋》所記《三象》即《大武》的組成部分,但《象》舞并未如之前部分學者所認為的“記載并保存在商周青銅器銘文中”[39];蔣魯敬根據王家嘴楚簡《詩經》、郭店簡《性自命出》以及相關傳世文獻記載,認為《武》為總稱、各篇有由總到分的流布過程,《武》稱從廣義到狹義成為篇末一詩[32]。上述學者盡管結論不一,但均注意到《大武》生成的歷時性。

        其次,《左傳》宣公十二年與《禮記·樂記》的相關記載至早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與《大武》相傳周初所作的時間相去數百年,存在失真的可能。過去的研究在面對相矛盾的記載時,往往作出非此即彼的裁斷,如將“六成”作為《大武》核心問題(篇數、篇目、篇序)的唯一判斷依據,而將楚子語之“卒章”歸結為文字訛誤、宋版錯傳等因素。實際上,目前對《大武》樂章文本生成的認識尚存在許多缺環(huán),不同材料之間的矛盾及成因,需要審慎看待。

        本文認為,《大武》樂章是數次整飭之后的文本,此類“整飭”行為至少可分為三次:

        其一,武王到成王周公時期,《武》詩開始創(chuàng)作并趨于定型,詩篇中的武王死謚便是武王之后改定的證據。

        其二,各詩篇章從整篇抄寫向獨立分章過渡,類似于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與《詩經·周頌·敬之》,是“無獨立篇題的組詩文本”和“各章皆有篇題的分章文本”的關系。“無獨立篇題的組詩文本”即如前述《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記楚莊王引詩:“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淙唬骸仌r繹思,我徂維求定。’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保?]卷二十三4086-4087“各章皆有篇題的分章文本”即如《左傳》宣公十二年記晉大臣士會引《酌》《武》:“《汋》曰:‘於鑠王師,遵養(yǎng)時晦。’”“《武》曰:‘無競惟烈?!保?]卷二十三4080以及郭店簡《性自命出》所記:“觀《武》《賚》”,“《賚》《武》樂取”[40]180。

        其三,分篇之《武》《賚》《桓》等詩編入《詩經》,如《左傳》宣公十一年記晉郤缺引《賚》作:“《詩》曰:‘文王既勤止?!保?]卷二十二4072時間應是春秋中晚期至戰(zhàn)國時期。

        從《左傳》宣公十一年和宣公十二的記載看,三次整飭進程并非后者對前者的完全替代,相反,每次整飭都會在文獻中留有痕跡(不同的引詩稱謂),這也是后世導致《大武》文本分章混亂難辨的原因。

        至此,可以給《大武》的文本生成下一個初步判斷:“《武》”詩之稱,存在一個內容范圍上廣義與狹義的差別。狹義上,指的是西周前中期的《武》詩,現多稱《大武》樂章,至少包括七首單篇詩歌;廣義上,指的是經漫長時間整飭后,進入傳世本《詩經·周頌》的單篇《武》詩。盡管蔣魯敬認為根據王家嘴楚簡《詩經》及相關材料可判定《大武》至少為七章、卒章為《武》[32],但在判斷《武》為卒章之前,還存在至關重要的問題:目前所推得的“七章”結論與《樂記》記載的“六成”之間尚存矛盾。

        “七章”與“六成”的數量差異,或是對同一文本采用了兩種不同的分章方法(“文本抄寫分章”和“樂舞儀式劃分”)導致的,這種儀式程序數目與文本抄寫分章之間的數量差異,也見于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吨芄傥琛泛單拈_頭稱“周公作多士儆毖,琴舞九絉”[41]133,之后卻僅列了四句詩:“元入啟曰:‘無悔享君,罔墜其考。享惟滔思,考惟型思?!保?1]133后又有“成王作儆毖,琴舞九絉”[41]133,并完整抄列出成王所作的九首詩。如此來看,簡文稱周公成王各作“九絉”即合為十八首詩,然而實際抄寫僅有十首,與十八之數明顯存在差距。有學者認為,簡文抄錄已是完整的詩文,周公并未作“九絉”[42];另有學者認為,簡文抄錄不完整,周公有作“九絉”但未被抄寫下來[43]。但無論何種原因,至少可以認為,這種儀式程序數目與詩歌文本抄錄數目不對等的現象,在先秦時期的確是存在的。

        《大武》的“七章”與“六成”之差,也應是儀式程序數目與詩歌篇章數目的不對等造成的。理由如下:

        其一,根據傳世文獻《禮記·樂記》“六成”的記載,《大武》樂舞分為六個不同的主題,而《左傳》宣公十二年則記載了“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彩”[1]卷二十三4087。本文認為“七德”是與“七章”在篇章數量上的有意對應,但由于樂舞儀式之數“六成”與詩歌篇章數量“七章”存在差別,故在兩者并舉時,樂舞與詩章之數的對應并不一致。

        其二,就“章”和“成”的概念而論,后世對樂舞儀式分章與詩歌文本分章的認識隨時間推移逐漸變得模糊,而將文本單位與樂歌單位相等同。關于“成”,除前引《禮記·樂記》記《大武》“六成”之外[2]卷三十九3343,另有《漢書·揚雄傳》載:“試為之施《咸池》……詠《九成》,則莫有和也?!保?4]卷八十七3578以及《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載:“禹立……于是命皋陶作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保?5]卷五126從“《大武》六成”“《九成》”與“《夏籥》九成”名稱來看,不難看出“成”是表示單位的量詞,且可表達樂曲結束之意,如鄭玄注:“成猶奏也,每奏《武》曲一終為一成?!保?]卷三十九3343又曰:“成,畢也?!保?6]卷四十二2534“成”常與同為樂曲單位的“終”混同,但兩者存在差別,可參見姚小鷗[27]、鄧佩玲[47]的相關討論。然而《說文》釋“章”為“樂竟為章”[48]58,同樣有“樂曲結束”的含義,并在詩文分章上也同樣有應用:“章”在賦引詩歌時,廣泛應用為“某詩某章”,如《左傳》文公十三年載“子家賦《載馳》之四章。文子賦《采薇》之四章”[1]卷十九4022。因此,高亨[19]、張西堂[20]、孫作云[21]239-272等學者將“六成”與章數畫上等號,認為《大武》樂章包括六首詩篇,但“章”與“成”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完全等同,仍有討論的余地——至少在《大武》樂章的問題上,“章”與“成”存在區(qū)別。

        為此,我們需要重新解讀《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記楚子語與晉大臣士會引詩兩個例子。與晉大臣士會引《酌》《武》稱引分章篇題不同,楚子語的《大武》以“章”為單位(“卒章”“三章”“六章”)來稱引各獨立詩篇,結合前述《大武》樂章的整飭進程可以推測,楚子的稱引是廣義概念下《大武》的分章方式,采用了“無獨立篇題的組詩文本”的整體文本觀念,但此時《酌》《武》兩詩已存在獨立分章的流傳形式,因此士會才會直接稱《酌》《武》兩詩篇題,而這兩種共存的形式又被同時記錄進了《左傳》宣公十二年之中,這正是《大武》樂章整飭時期的分章方式復雜性的體現。這一解釋和前章對宋版《春秋經傳集解》的考證均證明楚子語“卒章”的可靠性。由此而論,楚子所言“卒章”結合王家嘴楚簡《詩經》所推得的“《大武》至少為七章”這一結論也便具備相當大的合理性,其與《樂記》所記“六成”矛盾,是因為廣義概念的《大武》樂章有儀式分章的“成”與文本分章的“章”兩種劃分方式,又因《大武》“一成”并不完全等于“一章”,由此導致“六成”與“七章”在數目上的差異。

        總的來說,意識到的樂舞儀式劃分與詩歌抄寫分章之間存在著不對等的數目關系,是解決《大武》問題的關鍵,而王家嘴楚簡《詩經》的分章又進一步說明文本單位“章”和樂章單位“成”“終”雖然在某些語境中意義相近,但二者仍有內在差異。

        結 語

        本文圍繞海外所藏宋版《春秋經傳集解》進行了考證,同時借助了出土《詩》類文獻材料,嘗試對《大武》樂章的文本生成過程作出推論,以證明“《武》為卒章”說的合理性?!段洹吩姷拇涡騿栴}在《大武》研究中具有典型意義:《武》詩作為《周頌》的重要篇目,其次序問題不僅涉及到先秦時期的《詩經》文本生成問題,同時也與后世的《春秋左傳正義》版本相聯系。因此,《武》詩問題的討論能夠在啟發(fā)我們更好地理解先秦《詩經》文本生成過程的同時,也提醒我們海外漢籍與出土文獻對于研究《詩經》等經典文本的重要性,以及需要留意經典文本研究的后世影響因素。

        [參 考 文 獻]

        [1]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M]//阮元.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09.

        [2]孔穎達.禮記正義[M]//阮元.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09.

        [3]朱熹.詩集傳[M].趙長征,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7.

        [4]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5]楊向奎.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6]賈海生.周公所制樂舞同考[J].文藝研究,2002(3).

        [7]梁錫鋒.《大武》首章考辨[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3).

        [8]李炳海.《詩經·周頌》大武歌詩論辨[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

        [9]高壯,吳玲.從武王伐紂看《大武》詩樂詩篇及其順序[J].昆明學院學報,2013(4).

        [10]何楷.詩經世本古義[M]//紀昀,等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1]牟庭.詩切[M].濟南:齊魯書社,1983.

        [12]龔橙.詩本誼[M]//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編纂委員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7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3]魏源.詩古微[M]//魏源全集編輯委員會.魏源全集:第1冊.長沙:岳麓書社,2004.

        [14]王玉哲.古史集林[M].北京:中華書局,2002.

        [15]張懷通.《武寤》是《大武》的第二樂章[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16]李山,申少峰.周初《大武》樂章用詩三首考[J].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1).

        [17]劉全志.西周《大武》樂章新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18]王國維.周《大武》樂章考[M]//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王國維全集:第8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19]高亨.周代《大武》樂的考釋[J].山東大學學報,1955(2).

        [20]張西堂.《周頌》“時邁”本為周《大武》樂章首篇說[J].人文雜志,1959(6).

        [21]孫作云.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66.

        [22]陰法魯.《詩經》中的舞蹈形象[M].舞蹈論叢,1982(4).

        [23]孫博涵,孫彩惠.《大武》樂章篇目析論[M].齊魯文化研究:第8輯.濟南:泰山出版社,2009.

        [24]張石川.《大武》樂考釋[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5).

        [25]丁迎雪.《詩經·大武》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8.

        [26]張國安.為大武頌詩“卒章”證明[J].舞蹈論叢,1986(3).

        [27]姚畋(姚小鷗).論《大武》樂章[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1(2).

        [28]束景南.朱熹佚文輯考[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29]傅剛.《春秋經傳集解》經注本宋版略說[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8(4).

        [30]齋藤慎一郎.師顧堂影印金澤文庫本《春秋經傳集解》解題[J].版本目錄學研究:第12輯,2021.

        [31]楊守敬.日本訪書志[M]//嚴紹璗.日本藏漢籍善本書志書目集成:第9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32]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上冊[M].臺北:故宮博物院,1983.

        [33]阿部隆一.阿部隆一遺稿集:宋元明版篇[M].東京:汲古閣書院,1985.

        [34]島田翰.古文舊書考[M]//嚴紹璗.日本藏漢籍善本書志書目集成:第3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35]朱熹.朱子語類[M].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6.

        [36]徐元誥.國語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2.

        [37]洪興祖.楚辭補注[M].白化文,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

        [38]蔣魯敬.據王家嘴楚簡《詩經》解讀《左傳》引“詩”一例——兼談《詩經》在楚地的流傳[J].中國文化研究,2023(2).

        [39]王晨.《象》舞之據與《大武》樂章:《呂氏春秋》所見《三象》問題補議[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23(3).

        [40]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41]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楚簡(叁)[M].上海:中西書局,2012.

        [42]王志.清華簡《周公之琴舞》所載組詩之題名及構成[J].華夏文化論壇,2023(1).

        [43]徐正英.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與孔子刪《詩》相關問題[J].文學遺產,2014(5).

        [44]班固.漢書[M].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45]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M].梁運華,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09.

        [46]孔穎達.儀禮注疏[M]//阮元.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09.

        [47]鄧佩玲.《詩經·周頌》與《大武》重探——以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參證[J].嶺南學報,2016(1).

        [48]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責任編輯 王洪軍]

        The Research of the Final Stanza of “Da Wu”: Based on the Song Edition of Collected Annotations or Commentarie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and the Wangjiazui Chu Bamboo Slips

        SONG Ya-fei CHEN Min-zhen

        Abstract:The number of sections, titles, and order of “Da Wu” have always been a topic of debate. Regarding the order of “Wu” in “Da Wu”, there are generally three viewpoints: the first stanza, the second stanza and the final stanza. Some scholars who hold the first stanza theory and the second stanza theory think that the words of Chuzi, “ Wu is the final stanza”, recorded in the present edition of the Chronicle of Zuo is incorrect, and there ar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current version and the Song edition. However,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 Song edition of Collected Annotations or Commentarie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when Zhu Xi compiled the Shi Ji Zhuan, the Song edition of the Chronicle of Zuo circulating at that time did record the words of Chuzi as “Wu is the final stanza”.The newly unearthed The Book of Songs in Wangjiazui Chu bamboo slips further proves that “Wu” is indeed the final stanza of “Da Wu”.

        Key words:“Da Wu” the Song edition of Collected Annotations or Commentarie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Wangjiazui Chu bamboo slips The Book of Songs

        肥老熟女性强欲五十路|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片在线看| 91久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av人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熟女|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午夜av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玩弄人妻奶水无码AV在线| 扒开女性毛茸茸的视频| 大陆国产乱人伦|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 青青草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啪啪无码人妻丰满熟妇| av深夜福利在线| 日本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第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国产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我的极品小姨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小说|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妇女|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人妻少妇人人丰满视频网站| 日本岛国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日本中文字幕婷婷在线|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a|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 免费观看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