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雖小,作用甚大。“牙”字也一樣,看上去似乎不太起眼,卻在漫長的歷史中發(fā)展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意義和用法。
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牙”出現(xiàn)在金文當中,其字形像上下臼齒相咬合的樣子。后經(jīng)篆書、隸書,再到楷書,逐漸變得不那么象形了。
一般認為,“牙”最初的意思是“大牙”,也就是“臼齒、槽牙”。許慎《說文解字》:“牙,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有人認為,“牡”在這里表示“壯、大”的意思,“牡齒”就是“大牙”。
“牙”跟“齒”一般是有區(qū)別的:“前當唇者稱齒,后在輔車者稱牙?!币簿褪钦f,前面的門牙叫“齒”,后面的大牙叫“牙”,二者分工明確?!蹲髠鳌る[公五年》:“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逼じ?、牙齒、骨角和毛羽不能用來制作軍事器物?!逗鬂h書·華佗傳》:“年九十余,耳目聰明,齒牙完堅?!笔钦f這個人九十多歲高齡,仍然耳聰目明,門齒和槽牙完整且結(jié)實。在這里,“齒”和“牙”同樣也是各有所指。
“牙”有時特指象牙。古代有各種象牙制品,比如象牙工藝品、器皿、印章等。南朝宋鮑照《代淮南王》詩二首之一:“琉璃藥碗牙作盤?!泵鞔虻路度f歷野獲編·補遺卷四·印章》:“其私印用牙,始于宋時?!辈贿^,今天,根據(jù)有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加工、買賣象牙制品是違法的。
那么,古文中常常出現(xiàn)的“牙旗”是用象牙做的旗幟嗎?確切地說,牙旗是古代天子或?qū)④娏⒂谲姞I前的大旗,因旗竿上飾有象牙而得名。東漢張衡《東京賦》:“牙旗繽紛?!标懹巍秾⒅两鹆晗燃墨I劉留守》:“別都王氣半空紫,大將牙旗三丈黃?!薄把馈币部梢宰鳛椤把榔臁钡暮喎Q。西晉潘岳《關(guān)中詩》:“高牙乃建?!睂④姷拇笃旄吒叩貥淦?。牙旗以象牙為飾,彰顯了其尊貴地位。中國古代,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行政體系中,牙旗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古時行軍扎營,主帥或主將帳前豎起牙旗作為軍門,稱為“牙門”。此處之“牙”,也指爪牙之“牙”,由動物最具攻擊力之身體部位,引申而為王之軍將。《后漢書·袁紹傳》:“麹義追至界橋,瓚斂兵還戰(zhàn),義復(fù)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避娭虚L官住所稱為“牙”?!稌x書·張軌傳》:“引師出振武,夜有二梟鳴于牙中?!避娭虚L官居住的內(nèi)城稱為“牙城”?!顿Y治通鑒·唐紀》:“乃帥左右登牙城拒戰(zhàn)?!贝送?,軍中長官的住宅稱為“牙宅”,軍中的中下級軍官稱為“牙將”,衛(wèi)隊稱為“牙隊”,衛(wèi)兵則稱為“牙兵”等等。后來,戰(zhàn)場上的“牙”或“牙門”發(fā)展成指官署或作為辦事機構(gòu)的泛稱,表示這樣的意思時,后來多寫作“衙”?!顿Y治通鑒·唐紀》:“北門、南牙,同心協(xié)力,以誅兇豎,復(fù)李氏社稷?!贝颂?,“南牙”指宰相,“北門”指羽林諸將。
由指牙齒,“牙”進一步還能指形狀像牙齒的東西?!抖Y記·玉藻》:“佩玉有沖牙。”“沖牙”是佩玉的一種部件,懸在中央的下端,形狀像牙齒,活動時發(fā)出聲音。西晉潘岳《藉田賦》中“沖牙錚鎗”一句,描寫的就是這種美妙的聲音。唐代杜牧《阿房宮賦》中的“檐牙高啄”,則是形容阿房宮的飛檐如牙齒般排列,像鳥嘴一樣向高處啄著。
“牙”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咬,因此,當它用來表示行為動作,就是“咬”的意思?!稇?zhàn)國策·秦策三》:“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者,何則?有爭意也。”只要丟下一塊骨頭,所有的狗都會跳起來互相咬,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們起了爭奪的意念。西漢揚雄《太玄經(jīng)》中的“兩虎相牙”,指兩頭老虎互相撕咬。
古時,居于買賣雙方之間,從中撮合以獲取傭金的人,叫作“牙人”,不同時期也稱為“牙行、牙郎、牙子、牙儈、牙紀、牙商”等。在這種情況下,“牙”表示“交互”的含義,是由上下牙齒互動而發(fā)展出來的意思。《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與牙人算清了賬目,收拾起程?!薄杜f唐書·安祿山傳》:“(祿山)及長,解六蕃語,為互市牙郎。”“六蕃語”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語言,“互市”指民族或國家之間的貿(mào)易活動?!端疂G傳》第三十七回:“兄弟張順,他卻如今自在江州做賣魚牙子。”
“牙”可以作為部首使用。不過,現(xiàn)在包含“牙”的漢字,大多是在讀音上跟“牙”接近,而在意義方面跟“牙”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比如邪、鴉、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