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肛竇炎(濕熱下注型)采取消痔靈局部注射術對患者臨床癥狀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肛竇炎濕熱下注型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采用肛竇切開術)和觀察組(30例,采用消痔靈局部注射術),術后隨訪3周。對比兩組患者術后1、2、3周肛內不適感覺評分、血清指標水平及臨床療效。結果 與術后1周比,術后2、3周兩組患者肛門墜脹感、肛門疼痛感、肛門灼熱感、肛竇充血水腫感覺均減輕,且術后1、2、3周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與術前比,術后3周兩組患者血清指標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FG)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肛竇炎(濕熱下注型)的治療中,采用消痔靈局部注射術,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術后肛內不適感,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預后結局普遍較好。
【關鍵詞】消痔靈 ; 局部注射術 ; 肛竇炎 ; 濕熱下注型
【中圖分類號】R57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4.0089.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4.029
肛竇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肛腸慢性炎癥,臨床表現(xiàn)為輕微隱痛、墜脹不適等,隨著病情進展,可繼發(fā)如肛周膿腫、肛瘺及肛乳頭肥大等肛腸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臨床治療肛竇炎,常采用肛竇切開術切開肛竇,排出膿液清除感染,實現(xiàn)治療效果,但手術切除成本較高,且術后恢復時間長,生理痛苦大,藥物灌腸治標不治本,病情容易反復[1]。中醫(yī)學的領域中將肛竇炎歸于“臟毒”范疇,多因患者暴飲暴食又喜歡攝入辛辣飲食,導致機體脾胃受損、濕熱內生,下注大腸累及肛管所致[2]。消痔靈局部注射術是一種中醫(yī)治療肛腸類疾病的有效方法,以明礬和五倍子等酸澀藥物制成,可加速收縮肛竇黏膜病變擴張,減少黏膜水腫滲出,壓縮肛竇紅腫體積,促進肛竇血管閉塞,加速組織纖維化,從而改善肛竇癥狀,改善炎癥癥狀,實現(xiàn)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結局[3]?;诖?,本研究旨在探討消痔靈局部注射術在肛竇炎(濕熱下注型)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2023年7月
至2024年1月期間收治的60例肛竇炎濕熱下注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
(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33~62歲;平均(45.37±5.4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34~64歲,平均(46.81±
5.6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潰瘍性結腸炎外科治療指南》 [4]對肛竇炎的診斷標準;⑵符合《中醫(yī)肛腸科學》 [5]中肛竇炎濕熱下注型的診斷標準,濕熱下注證,主癥為肛竇部充血水腫、肛門部墜脹不適、灼熱刺痛感、便時加重、糞夾黏凍,次癥為里急后重、肛門濕癢、口干便秘,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或弦數;⑶結合體格檢查、肛門鏡檢查確診。排除標準:⑴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虎坪喜⒏丿?、肛周膿腫;⑶對研究用藥成分過敏。經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且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肛竇切開術,術前完善盆腔CT和血常規(guī)檢查,消毒肛管直腸,用電刀從內到外縱向切開肛門隱窩。切開至黏膜下層,應避開內部括約肌確保引流順暢。如有出血表現(xiàn),行電凝止血。移動分葉肛管鏡,觀察周遭肛竇,如有異常病灶殘留,繼續(xù)用電刀切開引流。據肛門竇充血水腫大小和膿液面積來選擇切口,以保證引流。以無菌紗布清除潰爛組織及分泌物,保證肛竇通暢引流,電刀止血。手術結束后,檢查肛內是否有滲血,未見明顯出血,放置凡士林紗條,塔形紗布加壓包扎。
給予觀察組患者消痔靈局部注射術,該術式由多位肛腸科高年資主治醫(yī)師以上醫(yī)師完成,麻醉就緒后,根據肛竇感染位置選擇體位(左側臥位),常規(guī)消毒后,鋪無菌洞巾,消毒肛管,充分擴肛并結合再次肛診檢查。首先消痔靈注射液(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2026175,規(guī)格:10 mL∶0.4 g)與氯化鈉注射液按1∶1比例配制消痔靈溶液;充分擴肛,消毒肛管直腸,對感染肛竇予以標記;采用一次性缺口肛門鏡(濟南金橋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魯濟械備20210718號,型號:錐形斜口)下顯露感染肛竇,用5 mL注射器抽取消痔靈溶液3 mL,再次消毒感染肛竇,于感染肛竇中心處傾斜45°進針0.5 cm,靠近皮膚處進針,注射后充分按壓;最后查無活動性出血,肛塞凡士林油紗,外覆敷料包扎。
所有患者均術后施行肛腸科護理常規(guī)、一級護理,抗感染、止疼等對癥治療。術后首日采取半流食+坐浴熏洗。術后觀察排便是否異常,如排便不暢,可給予通便中藥。術后隨訪3周。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癥狀。詢問并記錄患者術后1、2、3周患者肛內不適感覺的情況,包括墜脹感的程度、肛門疼痛的程度、肛內灼熱感、肛竇充血水腫的程度等量化指標,綜合考慮鏡檢、指檢情況統(tǒng)計得來,每個量化指標均為0~3分,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5]。⑵血清學指標。分別于術前和術后3周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處理(3 000 r/min,10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FG)。⑶臨床療效。術后3周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6]中的診斷標準,分為痊愈、顯效、好轉、無效,痊愈即排便不盡、疼痛和瘙癢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病灶徹底清除,無異常分泌物,顯效與好轉即臨床癥狀消失,病灶徹底清除,無異常分泌物,無效即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復發(fā)后加重??傆行?[(痊愈+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肛內不適感覺比較 與術后1周比,術后2、3周兩組患者肛門墜脹感、肛門疼痛感、肛門灼熱感、肛竇充血水腫評分均降低,且術后1、2、3周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3周兩組患者血清bFGF、VEGF、PDFG水平均升高,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肛竇炎,又稱之為肛隱窩炎,是發(fā)生在肛竇和肛門瓣區(qū)域的一種急性炎癥或慢性炎癥,肛腺開口位于肛竇區(qū)域,由于肛竇的特殊解剖結構,肛腺分泌的黏液排出受阻,可引發(fā)細菌感染,造成肛竇炎。臨床治療肛竇炎,以肛竇切除術為主,通過手術方式切開肛竇,排出膿液清除感染,改善臨床癥狀。但手術切除成本較高,術后創(chuàng)面滲液會影響愈合,延長恢復時間,病情易反復[7]。
中醫(yī)認為,肛竇炎主要因為患者過食辛辣、生冷食物,導致脾胃功能受損,運化無權,致水濕不化,濕濁內生,日久化成熱邪,下降肛腸,導致肛門氣血凝滯,濕熱下注,引發(fā)肛竇炎。肛竇炎治療宜采用健脾利濕、解毒化濁、清熱止痛之法。近年來,消痔靈注射液在包括內痔、混合痔、直腸黏膜輕度脫垂、直腸息肉等肛腸類疾病的治療研究中取得了廣泛的進展,整體療效可觀。消痔靈局部注射術治療肛竇炎濕熱下注型快速有效,并發(fā)癥少,且操作簡單,費用低廉,患者康復時間短,治療接受度較好,心理狀態(tài)較為穩(wěn)定,預后結局較好。消痔靈療法遵循“酸可收斂,澀可固脫”的中醫(yī)辨證原則,以符合辨證理念的明礬和五倍子制成藥方;該藥劑的主要成分為鞣酸和硫酸鋁鉀,鞣酸能收斂胃腸,使血管發(fā)生收縮,使蛋白發(fā)生凝固,抑菌和防滲作用強,硫酸鋁鉀局部注射可激發(fā)輕度的促炎機制,引發(fā)異物膠原纖維化[8]。消痔靈注射后,會誘發(fā)肛竇周圍血管黏膜下擴張,大幅減輕滲出、細胞浸潤和黏膜下水腫,快速縮減紅腫肛竇容積。血管收縮后,消痔靈可使機體局部區(qū)域生成動靜脈血管炎,實現(xiàn)閉塞血管的治療效果[9]。本組研究中,術后1、2、3周觀察組患者的肛門墜脹感、肛門疼痛感、肛門灼熱感、肛竇充血水腫感覺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消痔靈局部注射術應用于濕熱下注型肛竇炎中能夠提高臨床療效,減輕患者不適,提高術后患者生活質量。
血清bFGF、VEGF、PDFG在術后創(chuàng)面組織的愈合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bFGF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修復受損組織,VEGF可促進血管生成,改善血管通透性,PDFG可擴張血管,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術前比,術后兩組患者血清bFGF、VEGF、PDFG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這提示相較于肛竇切除術,局部注射消痔靈能夠提高臨床療效,促進肛竇炎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加速滲液消失,改善預后。消痔靈局部注射,可產生無菌性炎癥,引發(fā)肛竇組織纖維化,形成瘢痕組織,促成肛竇組織硬化,縮小肛竇體積,控制炎癥進展,改善肛竇癥狀。在使用消痔靈注射液治療肛竇炎時,需注意以下問題,⑴消痔靈注射溶液的配比原則需嚴格遵循相關規(guī)定,原液注射會導致局部組織壞死,因此需嚴格遵循1∶1溶液注射,可準確控制局部無菌性炎癥的反應強度,避免引發(fā)局部組織壞死,實現(xiàn)理想結果;⑵在肛竇區(qū)域注射消痔靈溶液時,需根據患者的病灶情況確定注射量,操作過程遵循低濃度高劑量展開注射治療,密切評估注射后肛竇處黏膜狀態(tài);⑶注射消痔靈溶液時,需采取小針頭注射用藥,預防局部漏液,注射完畢后需按摩注射局部皮膚,促進藥物分布
均勻[11]。
綜上,在肛竇炎濕熱下注型的治療中,采用消痔靈局部注射術,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減輕患者術后肛內不適感,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預后結局普遍較好,但使用消痔靈注射液時要注意注射用量和方法,以防操作不當引起局部組織膿腫壞死。
參考文獻
歐陽暫, 周麗, 徐征, 等. 肛竇擴大切除術治療肛竇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22, 19(4): 149-152.
肖新凱, 曹科, 葉宇飛, 等. 升清化濁方治療肛竇炎濕熱下注證療效研究[J].陜西中醫(yī), 2022, 43(9): 1242-1245.
洪子夫, 馮麗鵬, 何穎華, 等. 改良外剝內扎楔形切除整形術加消痔靈注射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 2023, 51(2): 225-227.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外科學組,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肛腸醫(yī)師分會炎癥性腸病專業(yè)委員會. 中國潰瘍性結腸炎外科治療指南[J]. 中華炎性腸病雜志, 2022, 6(1): 10.
何永恒, 凌光烈. 中醫(yī)肛腸科學[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146-147.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2: 54.
歐陽暫, 周麗, 徐征, 等. 肛竇擴大切除術治療肛竇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22, 19(4): 149-
152.
陳琴, 王曉鋒, 貝紹生, 等. 基于傾向性評分匹配的消痔靈單層八步與雙層四步注射治療直腸脫垂的療效比較[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22, 37(10): 6148-6152.
胡鑫曄, 鄭伯安, 屠世良, 等. 痔體半切除聯(lián)合消痔靈注射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的療效觀察[J]. 浙江醫(yī)學, 2020, 42(18): 1960-1964.
焦浩, 袁春靜, 王海紅, 等. 冰硝散外敷對混合痔術后水腫的干預作用[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 2022, 28(1): 53-58.
柯敏輝, 黃鴻鈴, 李志鵬, 等. 改良消痔靈注射治療直腸內脫垂的臨床研究[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22, 31(1): 34-39.
1 基金項目:山西中醫(yī)藥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計劃項目(編號:2023PY-YS-24)
作者簡介:楊小鈺,大學本科,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肛腸疾病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