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化設計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思想,可以提高用戶的體驗感。在當下,繪本也逐漸呈現(xiàn)出情感化設計的發(fā)展特征。本案例根據情感化設計理念,針對繪本設計展開評價研究。從情感化設計理論出發(fā),研究讀者在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上對繪本的情感化需求,通過問卷調查以及人們對繪本的需求態(tài)度和本身的心理認知,并結合語義差異分析法(SD法),在讀者閱讀完畢后進行繪本喜愛度的評價調查,分析繪本情感化設計元素的信息傳達是否有效。
關鍵詞:繪本;情感化設計;設計評價;SD法
繪本作為一種重要的閱讀材料,不僅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關鍵的作用,還能提高成年人的閱讀興趣和情緒感知能力。隨著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豐富,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情緒價值,許多設計師在創(chuàng)作時也逐漸采取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更加注重設計給使用者所帶來的情感體驗。在當下情感營銷時代,人們的閱讀行為和審美取向逐漸改變,他們對于在閱讀時獲取到的信息價值和情感體驗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繪本設計師要在滿足繪本認知性和可讀性的同時,更好地滿足用戶群體個性化和情感化的需求,提高人們對繪本閱讀的興趣。
一、繪本與情感化設計的相關概念
(一)繪本概述
繪本最早起源于歐洲,英文名叫“Picture Book”[1],即圖畫書,它是通過繪畫形式設計的書籍。繪本的主要構成要素有圖畫和文字,圖畫具有講述故事的功能,讀者根據插圖來領悟故事的含義,因此繪本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在中國,繪本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當時還沒有發(fā)明文字,人們只能通過繪圖來記錄一些重要事件,但這并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繪本。《世界圖繪》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的第一本繪本,該繪本是在1658年由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在紐倫堡出版的,至此,歐洲的繪本設計開始萌芽。由于繪本的傳入,在20世紀下半葉,日本、韓國等國的繪本也迅速發(fā)展起來。而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繪本從21世紀初開始發(fā)展,近些年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和喜愛。
從受眾群體上看,繪本分為兒童繪本和成人繪本。從內容上講,繪本的題材種類極其豐富,包括但不限于故事、生物、歷史、地理、人文社科、科普百科、自然、哲學、生命教育等主題。隨著全民閱讀習慣的普及以及繪本市場的空前繁榮,豐富多彩的繪本不僅提高了兒童讀者的認知,也使眾多青少年和成年讀者的情感需求得到了較大的滿足。同時,當前繪本的設計也越來越注重受眾群體的情感需求與閱讀體驗。
(二)情感化設計概述
情感化設計由尼爾森·諾曼集團的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人唐納德·諾曼首次提出,他在《情感化設計》中著重分析了人類情感在設計中的影響地位及關鍵性作用,并將情感要素劃分成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三個情感層次維度[2]。本能層次的設計指的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潛意識反應,與用戶對產品的感覺有關;行為層次的設計與用戶對產品的使用和感知有關,也就是產品的性能;反思層次的設計指的是產品所帶給消費者的情感投射,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因此,情感化設計是指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能夠使產品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促使消費者對該產品產生情感驅動力,并能夠購買和使用產品。人類是感官生物,情感訴求極大地充斥著人們的內心,情感化設計正是基于人類的情感需求而用于設計的一種方法。情感化設計不僅包含產品方面的設計,更是一種廣義上的設計,蘊含著設計哲學的思想理念。因此,這樣一種有哲學含義的理念不僅適用于產品設計,同樣可用于繪本的情感化設計之中[3]。
二、繪本中的情感化設計評價方法
(一)繪本的情感化設計
繪本的情感化設計三層次主要包含本能設計、行為設計和反思設計(如圖1)。本能設計指的是產品的外觀,即繪本的封面造型、色彩、版式、材質等;行為設計指的是產品的功能,即用戶對于繪本的感官感知與翻頁、閱讀等操作;反思設計指產品的長期影響,也就是將信息傳達到讀者大腦與內心的感知,喚醒讀者的情感。情感化設計的意義就在于通過設計連接繪本與讀者,繪本中溫馨的設計使讀者的內心泛起一層漣漪,產生更深的互動體驗。因此,通過“繪本”這樣一種藝術形式,能夠使閱讀者短暫離開現(xiàn)實世界,拋棄一切煩躁、沉悶,沉浸于繪本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情感世界中。繪本帶給讀者的不只是圖畫和文字,更多的是它所傳達的內容及其帶給讀者的心靈體驗。繪本的情感化設計是不按常規(guī)出牌的,追求一種新的設計觀念和思維的具體物質呈現(xiàn),強調對繪本這一書籍形式的豐富和功能的延展,力爭實現(xiàn)繪本與讀者的對話[4]?!袄L本”作為一種藝術品,把設計者從繪本的自然層面上的思索,轉移到了繪本的反思性層面上的思索,更加注重對讀者的情感關懷。
因此,“繪本”是以人類為中心經過情感化設計的一種藝術形式,通過繪本設計,設計者與讀者之間產生一種心靈上的聯(lián)系,并在二者之間傳遞繪本所帶來的價值和思考。大部分讀者在閱讀時大腦會進行思維活動,這是對繪本故事內容所產生的理解反應,因此,賦予繪本情感化設計留給讀者一定的思考和聯(lián)想的空間,使繪本融入讀者的內心。而那些缺乏情感化設計的繪本,往往只是將繪本的插圖、色彩、版式等設計得盡善盡美,并沒有充分考慮“情感”對讀者的重要作用,因而這類繪本就難以滿足廣泛讀者的情感需要。
如果將繪本視為一款產品,那么對這款產品的設計就是創(chuàng)作繪本的過程。繪本的設計元素總體上分為腳本創(chuàng)作和視覺設計,腳本創(chuàng)作包括敘事方式、表達方式等,視覺設計包括繪本的造型設計、色彩設計、版式設計等[5]?;谇楦谢O計三層次理論,讀者在閱讀繪本時所產生的情感主要在于繪本的本能設計、行為設計和反思設計,其中本能設計包括繪本的色彩、版式、材質、封面造型、文字表達和敘事方式;行為設計包括讀者繪本的包裝進行拆解、翻頁和閱讀體驗等一系列行為;反思設計包括讀者在閱讀繪本后的理解、意識聯(lián)動和情感共鳴等內心感受。因此,繪本的設計元素通過這三個層次使讀者的情感產生一定的波動。
(二)繪本的情感化設計評價實驗
以《月亮忘記了》為例(如圖2),這款繪本由臺灣插畫家?guī)酌讋?chuàng)作[6],是一本有關情感化、治愈系且成年人和兒童都能閱讀的故事書。《月亮忘記了》主要描述了月亮失去了記憶,受傷后墜入人間,碰到一個孤獨寂寞的小男孩兒,小男孩兒細心地呵護它,照顧它,他們相依為伴。月亮在茫無邊際的大海上漂流了三天三夜,終于學會了在空中旋轉。但月亮終究是要回到天上,孩子終究要勇敢長大,最后恢復記憶的月亮在小男孩的陪伴下回到天空,故事也完美地畫上了句號。此繪本以故事性的繪圖,配上簡短溫暖的句子,給讀者留白的想象空間。這款繪本無論是治愈人心的故事情節(jié),還是絢麗多彩的畫風,都引起了讀者們的情感共鳴。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基于情感化設計的繪本設計評價指標,為繪本設計提供更具有情感共鳴力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為了探究繪本的情感化設計效果,根據以上對繪本的本能設計、行為設計和反思設計三層次分類,并結合語義差異分析法(SD法),制定問卷并調查讀者對繪本《月亮忘記了》的喜好度。最后根據讀者對該繪本的喜好度進行分析,進而得出繪本的情感化設計評價。
1.SD量表和問卷的制定
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是一種心理測定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奧斯古德提出,它可以測量受試者的心理感受以獲得定量化數據,往往用于測定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物的態(tài)度和看法[7]。語義差異分析法作為一種普遍的心理測定方法,它對于用戶的需求度和喜好度評價的測定是非??陀^的,因此它目前在各類研宄中的應用都十分廣泛。繪本書籍的用戶體驗效果定位與普通產品不同,因此將SD法引入繪本情感化設計評價研究,可以更好地建立繪本與讀者之間的聯(lián)系,更好地對繪本進行客觀評價和定量分析。
首先,從情感因子庫中提取與繪本情感化設計相關的10組形容詞,然后根據這10對詞組進行問題的設置,構成問卷調查表,最后組成語義差異分析量表(如表1)。參與調查者在閱讀完《月亮去哪兒》繪本五分鐘后,根據問卷中的問題描述進行思考和選擇。每組問題的評價因子設置為5級的評價等級,對形容詞的評價程度區(qū)分為:特別、相當、中等、相當、特別,分值由-2~2逐級遞增。
2.評價過程和結果
為了提高分析結果的準確度,受訪者定為25位一至六年級的小學生和25位18歲至28歲的成年人,在閱讀完畢后進行評價。之后運用5級量表的方法對樣本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求出平均分,得出問卷統(tǒng)計得分表(如表2)。
接下來對該得分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如表3),顯示克隆巴赫值為0.939,因此這項調研數據的信度較高,然后進行效度分析,調研數據的KMO值為0.868(如表4)??梢钥闯?,序號一至序號五的形容詞與繪本的畫面、版式、材質等設計質量相關,序號六至序號八的形容詞與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相關,序號九和序號十的形容詞與讀者在閱讀繪本后產生的情感共鳴相關。
最后,通過繪本的情感化設計實驗可以總結出繪本的情感化設計與繪本的設計質量、繪本故事的傳達性以及讀者與繪本之間的情感共鳴有關。繪本的設計質量體現(xiàn)了設計師的設計能力,繪本的封面、材質、色彩、版式等都會影響讀者對繪本的喜愛程度,因此在設計時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等感官體驗來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繪本故事的傳達性主要為繪本的腳本,好的繪本不僅需要美麗的插圖,更需要一個動人溫馨的故事情節(jié)來吸引讀者。繪本的情感共鳴則是指繪本的故事與畫面內容是否觸及讀者的內心情感,用富有藝術魅力的圖像和打動人心故事來與讀者進行情感互動,形成繪本的情感化設計,使繪本與讀者產生從內而外、共有的情感體驗。
(三)繪本的情感化設計評價結論
首先,繪本的外觀設計是一種本能層次與行為層次的感知,指的是繪本的設計能否在讀者觀看的第一眼就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否會被它的封面、包裝、材質等視覺要素所吸引。其次,當我們在閱讀繪本的時候,不僅可以用觀察的眼光去看,還可以用閱讀理解的方式去理解繪本作者在繪本中所傳遞的信息,這就是所謂的“故事傳達”。最后,情感共鳴是指繪本能否連接讀者的內心,讀者內心深處的記憶往往都與某種特別的回憶有關,讀者閱讀繪本時的情緒被繪本故事牽引,使之聯(lián)想到自己內心的某段記憶,這些事物都一幕幕地從腦海中掠過,因此就能夠判斷繪本與讀者產生了情感共鳴。
以繪本《月亮忘記了》內容為例(如圖3)。首先,在繪本的外觀設計上,大部分讀者對繪本的封面造型、色彩、版式設計等方面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該繪本的插圖溫和細膩,色彩溫馨浪漫,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都能普遍接受,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審美要求。此外,繪本的封面以小男孩和月亮為主,深藍色的背景色調中凸顯一抹黃色的亮光,使讀者在本能層次上就能印象深刻。當讀者在翻閱繪本時,光滑柔軟的觸感也能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其次,在繪本故事的傳達性上,較多讀者認為該故事有趣易懂且符合邏輯,該書故事雖然簡短,但卻真實感人,故事的傳達性非常到位。最后,在繪本的情感共鳴上,許多讀者在閱讀后內心受到了感觸并有所啟發(fā)和思考?!对铝镣浟恕返墓适虑楣?jié)能夠使讀者將故事情節(jié)聯(lián)系自身,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反思。因此,從繪本的設計質量、繪本的故事傳達性以及繪本的情感共鳴這幾個要素上評價,該繪本帶給讀者的不僅是溫馨治愈的插圖和文字,還有更多無形的情感和力量一直陪伴讀者,它無疑是取得了情感化設計的成功。
三、繪本設計的情感化研究價值
(一)滿足讀者的審美及情感需求
情緒和情感是一個人對事物所產生的態(tài)度,能夠證明人的情感需求是否得到滿足。隨著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情緒價值”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情緒外放和精神認同。在消費者選購繪本的過程中,一本符合人們情感需求的繪本更容易被消費者理解且喜愛。繪本能夠傳達思想,給予人們精神力量,激活讀者記憶中的信息,幫助人們喚起情緒記憶,產生角色代入感,達到引起心理情緒共鳴的效果[8]。借助繪本,可以很好地調節(jié)讀者的情緒,有效地進行情感表達,通過繪本優(yōu)美的插圖展示和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能夠在滿足讀者審美價值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拓寬繪本設計師的設計思路
對于大部分人而言,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放松、興趣、情趣超越了他們的認知層面,成為了閱讀的重要動機,而這些動機也正是讀者對書籍的一種心理反應,是讀者情感需求的重要表現(xiàn)[9]。極具情感價值的繪本能夠調動讀者的閱讀積極性,使讀者的閱讀體驗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僅可以喚起成年人的情緒記憶,還能培養(yǎng)兒童思考、想象和感悟的能力。因此,作為一名繪本設計師,需要肩負起提供讀者審美價值和情緒價值的責任,將繪本中的“美”與“情感”傳遞給讀者,使繪本與讀者產生共鳴。同時,有關部門還可以出臺利于繪本設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相關政策,加強市場監(jiān)督和管理,提高繪本設計師的創(chuàng)新和原創(chuàng)意識,營造一個良好的設計氛圍。
四、結語
優(yōu)秀的繪本作品都是富有生命的,而它的“心臟”便是情感。將情感化設計融入繪本中,這類圖文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和繪畫與設計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形式,都讓繪本變得更加新穎,能夠有效地激發(fā)讀者對繪本內容的興趣并喚起讀者的情感。繪本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對于讀者而言,體會到故事內容所傳遞的信息是次要的,感受到文字與圖畫所傳達出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在情感化理論的基礎上,研究繪本設計中情感化設計的要素,提供繪本設計師以情感進行繪本設計的有效思路,使繪本更具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劉歡.當代繪本書籍的概念界定[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7):259-260.
[2]諾曼.情感化設計[M].付秋芳,程進三,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3]趙海舟,姚遠,邢建康.情感層次理論下幼兒科普繪本設計研究——以彈塑性力學題材繪本設計為例[J]. 設計,2023(11):54-57.
[4]盧雅然.基于情感化視角的書籍設計[J].包裝工程,2020(20):255-258.
[5]汪曉春,周夢西.繪本的情感化設計模型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87-93.
[6]幾米.月亮忘記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
[7]Charles E O,George J S,Percy H Tannenbaum. 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M].Chicago:University of linois Press,1957.
[8]段冰玉.談談創(chuàng)新數字技術應用于成人繪本的發(fā)展[J].美與時代(上),2021(1):91-94.
[9]李菊紅.基于情感需求下的兒童書籍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7(16):244-248.
作者簡介:金如夢,中國計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設計與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