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子制作佳肴,發(fā)源于南宋時,名為“大耐糕”,一直流傳食林;到了清代盛世,菜名取得特別,講得直白易曉,它就是可上席的“瓤李”。
所謂“大耐”,不僅指大能耐,也要能耐寂寞,不以“物”喜。據(jù)南宋人林洪的解釋,則為“夫天下之士,茍知‘耐’之一字,以節(jié)義自守,豈患事業(yè)之遠到哉!”而在北宋的歷史里,仕途上寵辱不驚,耐得住升遷寂寞的人物,首推宋真宗時的宰相向敏中。
向敏中以“曉暢民政、善處繁劇、廉潔奉公”著稱,任官職三十余年。天禧初年,“進右仆射兼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這是真宗即位后第一次任命高官,乃無上的殊榮。但他持平常心,臉上不帶喜色,而且謝絕賓客,以致“門闌寂然”nbrpynpzUkrhNjIFu+dm1aZ8aMno1NvP48Mwcm1bGAs=,真宗稱贊他說:“向敏中大耐官職?!碑?dāng)他過世時,皇帝“親臨,哭之慟,廢朝三日”。
據(jù)林洪《山家清供》記載,向敏中的后代云杭公向袞,有次夏天招飲,作“大耐糕”奉客。他以為既命名為糕,一定是用面粉制作,等到端出來時,出乎他的意料,竟是用李子為原料。原來制作時,先將新鮮李子去皮剜出核,接著以白梅、甘草湯焯過,再用蜂蜜和松子肉、欖仁(去皮)、核桃肉(去皮)、瓜仁剗(鏟、削平)碎,填之滿,入小甑(古代蒸食炊具,底部有許多透氣的孔格,置于鬲或鑊上蒸煮,像極蒸狀元糕的炊具,其功能如同現(xiàn)代的蒸鍋)蒸熟。由于此品如未蒸熟,將會損及脾臟,加上向袞取其“大耐官官職”之意,特稱之為“大耐糕”,并以此表示向家的后人,決意繼承向敏中的品德與節(jié)操。
林洪嘗罷,非常滿意,因賦之曰:“既知大耐為家學(xué),看取清名自此高?!蓖瑫r,他對《云谷雜記》(宋人張淏撰寫的筆記,多記述宋時史事、人物及藝文典故)上所說的“大耐本李沆(宋太宗時舉進士,累遷至門下侍郎、尚書右仆射。為人性直,識大體,處事慎重,時稱“圣相”,謚號文靖)事”,不表認同,稱“或恐未然”。
我比較好奇的是,那天向袞和林洪喝的是什么酒?如果是以李子所釀的酒(《說林》謂夏日飲李汁酒,可使婦女容顏美麗,故稱“駐色酒”),那就更有趣味了。
《隨息居飲食譜》上明載:“李……甘酸涼,熟透食之,清肝滌熱,活血生津,唯槜李為勝,而不能多得。不論何種,以甘鮮無酸苦之味者佳。多食生痰助濕,發(fā)瘧痢,脾弱者尤忌之。亦可鹽曝糖收,蜜漬為脯?!笔聦嵣希钜幻褢c子,據(jù)唐人韋述《兩京記》云:“唐時嘉慶坊產(chǎn)美李,后之售李者,率舉‘嘉慶坊’之美李以相號召……后又訛為‘嘉應(yīng)子’?!?/p>
現(xiàn)今市售李子蜜餞,亦稱嘉應(yīng)子,經(jīng)包裝之后,可以營銷四方,多作為醒酒品,往往有效。
至于“瓤李”一味,載之于《調(diào)鼎集》:“取李,挖去核。青梅、甘草滾水焯過,用洋糖(白糖)、松仁、欖仁研末,填滿蒸熟?!逼渥龇ㄝ^“大耐糕”簡易些,滋味恐怕也稍遜一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