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丁苯酞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lián)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選取北海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8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選例時間為2023年1月至12月。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阿替普酶組和丁苯酞組,每組44例。阿替普酶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丁苯酞組患者接受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I)評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鈉尿肽(BNP)水平及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結果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丁苯酞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阿替普酶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L-6水平、TNF-α水平、hs-CRP水平、NIHSS評分、mRS評分、NSE水平、BNP水平均降低,且丁苯酞組均低于阿替普酶組;兩組患者BI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丁苯酞組高于阿替普酶組(均P<0.05)。丁苯酞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阿替普酶組(P<0.05)。結論 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緩解炎癥反應,改善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丁苯酞;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急性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4.001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4.004
急性腦梗死是由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的局部腦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或軟化,高發(fā)于中老年群體,病情進展較快,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但治療后部分患者仍會出現(xiàn)語言障礙、偏癱等癥狀,會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臨床常采用靜脈溶栓治療該疾病,阿替普酶是一種新型溶栓劑,可激活纖溶酶原,促使閉塞血管再通,進行達到溶栓的效果[2]。但單一使用阿替普酶治療對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效果有限,且存在血管再閉塞和顱內出血的風險。因此,需尋找其他藥物進行聯(lián)合治療。丁苯酞是一種神經保護藥物,可直接作用于腦損傷部位,恢復腦部血液供給,保護線粒體功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3]?;诖耍狙芯糠治龆”教?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北海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8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選例時間為2023年1月至12月。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阿替普酶組和丁苯酞組,每組44例。阿替普酶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4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61.46±2.13)歲。丁苯酞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1.32±2.15)歲。兩組患者之間基線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北海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中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⑵首次發(fā)??;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存在藥物過敏史者;⑵存在溶栓禁忌證者;⑶合并顱內腫瘤、動靜脈畸形、動脈瘤等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營養(yǎng)支持、抗感染、血壓穩(wěn)定等常規(guī)治療,保持血電解質穩(wěn)定。阿替普酶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按0.9 mg/kg取阿替普酶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國藥準字SJ20160054,規(guī)格:20 mg/支),單次最大劑量90 mg, 1 min內靜脈注射總量的10%,其余劑量于60 min內勻速靜脈泵入。丁苯酞組患者在阿替普酶組基礎上靜脈滴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guī)格:100 ml)100 mL, 25 mg /次、 2次d,共連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痊愈: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評分降低>90%;顯效: NIHSS評分降低>45%~90%;有效: NIHSS評分降低≥18%~45%;無效: NIHSS評分降低<18%。治療總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⑵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ml,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取血清送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⑶NIHSS、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I)、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于治療前及治療后,根據NIHSS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分值0~42分,分值與患者神經功能呈負相關;根據BI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分值0~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6];根據mRS評分評估兩組殘障程度,分值0~5分,分值與患者殘障程度呈正相關[7]。⑷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鈉尿肽(BNP)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后,與⑵同樣的方法獲取血清,采用ELISA檢測NSE、 BN水平。⑸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皮疹、頭痛)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惡心嘔吐+皮疹+頭痛)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IBM SPSS 2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 P<0.05b被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丁苯酞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73%,高于阿替普酶組的86.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IL-6、 TNF-α、 hs-CRP水平均降低,且丁苯酞組均低于阿替普酶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NIHSS、 BI、 mR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NIHSS、 mRS評分均降低,且丁苯酞組均低于阿替普酶組;兩組患者BI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丁苯酞組高于阿替普酶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NSE、 BN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NSE、 BNP水平均降低,且丁苯酞組均低于阿替普酶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丁苯酞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27%,低于阿替普酶組的11.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該疾病起病較
急,病情進展較快,可對機體產生明顯的危害。臨床常采用藥物溶栓治療該疾病,如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該類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腦循環(huán),加速梗死病灶部位血液供應,降低對神經功能的損傷,但單一用藥效果有限,且存在時間窗限制,影響治療效果。丁苯酞屬于新型藥物,可提高線粒體磷酸腺苷酶和細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促使患者能量代謝提升,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且不受時間窗限制影響[8-9]。衛(wèi)曉紅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阿替普酶溶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側支循環(huán)及腦血流的影響較明顯,可有效控制病程進展,改善患者生理機能,促使病情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丁苯酞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阿替普酶組;治療后,采用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阿替普酶組,與呂虎等[11]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為,阿替普酶可與血栓表面的纖溶酶結合,溶解纖維蛋白,破壞血栓;丁苯酞進入機體后可提高線粒體磷酸腺苷酶和氧化酶活性,以強化腦部能量代謝能力,控制病癥進展。兩者聯(lián)合可改善鈣離子紊亂的狀況,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快速恢復缺血細胞的供氧,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12-13]。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可有效強化患者腦部微循環(huán),且能及時溶解血栓,達到預期控制病癥的目的,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丁苯酞組患者治療后NIHSS、mRS評分及NSE、BNP水平均低于阿替普酶組;丁苯酞組患者治療后BI評分均高于阿替普酶組。這提示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腦屏障,優(yōu)化腦組織能量代謝,進而改善神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分析原因為,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可激活血栓部位存在的纖溶酶原,控制血栓素合成,改善腦部循環(huán),降低側支循環(huán)阻力,減少對神經損傷;同時,還可抑制機體eNOS-NO-cGMP-PKG信號傳導通路,改善腦血流灌注,降低神經細胞凋亡風險,促使患者恢復健康[14]。此外,丁苯酞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阿替普酶組,進一步說明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安全性較高,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丁苯酞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lián)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療效果,緩解炎癥反應,改善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于丁苯酞單一治療,值得臨床應用。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后續(xù)將擴大樣本量開展研究,以期獲得更準確的結果。
參考文獻
安惠娟.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神經內分泌因子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 2023, 43(12): 105-107.
梁疊鋒,駱超鋒,關國宏.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 2023, 16(25): 22-24, 28.
朱勝華,蔡超群.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lián)合丁苯酞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北方藥學, 2023, 20(6): 25-27.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8, 51(9): 666-682.
KWAH L K, DIONG J.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J]. J Physiother, 2014, 60(1): 61.
薛凱文,劉翔翔,張澤宇,等.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量表反應性研究進展[J]. 康復學報, 2022, 32(4): 374-380.
張磊,劉建民.改良Rankin量表[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2, 28(5): 512.
吳政俊,何明方,王運鋒.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lián)合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系統(tǒng)醫(yī)學, 2023, 8(3): 111-114.
王亞美.用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對其凝血功能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yī)藥論叢, 2020, 18(9): 120-121.
衛(wèi)曉紅,宋艷玲,劉燕.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阿替普酶溶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側支循環(huán)及腦血流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9, 48(22): 2727-2730.
呂虎,范從華,王曉偉.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貴州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0, 45(12): 1484-1488.
楊發(fā)艷.阿替普酶溶栓聯(lián)合丁苯酞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炎癥遞質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哈爾濱醫(yī)藥, 2022, 42(3): 52-54.
朱彤.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與凝血功能的影響[J/CD].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22, 6(11): 44-47.
郭文敏,郭喜玲,和紅霞,等.丁苯酞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對神經遞質水平和神經功能的影響[J].內科, 2020, 15(2): 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