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黃河,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那無盡的雄渾與蒼茫。滔滔河水奔騰不息,裹挾著歷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滄桑。黃色的浪濤翻涌著,像是大地的血脈在跳動,又似一首無字的史詩在奏響。眼前的一切讓我深感震撼,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靜止,只剩下我與這古老的河流在默默交流。那磅礴的氣勢,仿佛在訴說著中華民族的堅韌與不屈,讓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與自豪。
師傅說,慢也是一種快。他初到水工崗位剛18歲,正是意氣風發(fā)的年紀,37年如一日奮斗于黃河事業(yè),從給師傅遞扳手、擰螺絲做起,終成大拿。如今的他雖已有了白發(fā),身軀卻依然健壯有力。他走路帶風,目光如炬,雷厲風行的樣子感染著我。對于我們新新黃河人來說,學習經驗,將無數(shù)件小事做好,才是成長的捷徑。
第一次汛期值班,晚上突降大雨,接到上級命令需要巡查各防汛設備及漏雨滲水情況,以備隨時開動閘門。雨越下越大,由于軌道排水口堵塞,門機上下游軌道里迅速積水,排水困難,需要進行清理?!澳煤眉一锸?,干活不掉隊!”師傅一聲令下,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開始清理軌道。師傅們顧不得打傘,拿著撬棍、鐵釬清理排水口。一個人累了就換另一個人來繼續(xù)。經過不懈努力,終于疏通所有排水口,軌道積水汩汩流下。隨后,我們巡檢各防汛設備區(qū)域。師傅說:“不要為了快就忽視細節(jié),對于成長也是一樣的,慢也是一種快。”他耐心教我如何查看油位,檢查各儀表數(shù)值,以及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如何處置。我都一一銘記在心。經過細致檢查,設備完好,各區(qū)域無異常情況,大家松了一口氣,返回值班室。
此刻,值班室外大雨傾盆,山上“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3個大字和值班室燈光交相輝映。雖然工作平凡,但看著洋溢著溫暖笑容的大家,我頓覺黃河人的形象更加偉岸,為師傅們這種令出必行、一絲不茍的精神所感染,“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信念更加堅定。
師傅說,做難事必有所得。我想到了絕壁鑿天渠的“當代愚公”黃大發(fā)。水是生命之源,黃大發(fā)所在的村子地處深山,嚴重缺水。黃大發(fā)決心帶領村民修建水渠,將水源引進村子。歷經36年,他們終于在山上鑿出一條長達9400米的水渠,這就是有名的“大發(fā)渠”。在這漫長的修渠過程中,他們面臨著諸多困難,硬是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一點一點地開鑿出水渠。如今,高速公路即將通過村子,村里也發(fā)展起旅游業(yè),村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我又想到了偉大的紅旗渠。當時的林州人民也是靠一錘、一釬,苦干10年,在萬仞壁立的太行山上,斬斷上千山頭,鑿通隧洞,架設百余渡槽,建成了全長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結束了當?shù)厥昃藕?、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涌現(xiàn)出吳祖太、任羊成等先進人物。我還想到了我們壩前24小時清污工作,雖不及先輩偉大,但在烈日下的炙烤下,如八卦爐般淬煉著意志與本領。
仰觀天宇,時間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來無限可能。走過師傅巡檢走過的路,傾聽著黃河故事,我為能參與黃河事業(yè)無上光榮并深感責任重大。作為新新黃河人,我將以各位前輩為榜樣,接過黃河事業(yè)接力棒,踔厲奮發(fā),行穩(wěn)致遠,勇?lián)姑?,恣意燃燒青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