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一座不知名的大山中,隱居著一位學富五車的智者。
在山腳下的村子里,有個男孩仰慕智者的學問,一直虛心地跟在他身邊學習。
每天早晨,智者都會早早起來,拿出一本書讓男孩在書房中誦讀,等到下午再給他講解。就這樣,男孩在智者身邊學習了很久。
但是男孩始終覺得自己的學問沒有什么長進,并常常因此感到焦慮和挫敗。
終于有一天早上,男孩在書房里讀了一小會兒書,就走出屋外問智者:“爺爺,我試著像您一樣讀書,可是我不但做不到全部讀懂,即使是讀懂的那部分,合上書也會忘個精光。您覺得對我來講,讀書有用嗎?”
智者此時正在屋外拾掇著墻邊的煤炭,沒有回答他的問題,男孩只好在一旁靜靜地等待。
男孩看著智者把幾塊煤炭裝進一個黑黢黢的破籃子里,然后提到廚房倒進火爐中,隨后便把籃子遞出來說:“你把這籃子拿到泉水邊,給我打一籃水回來?!?/p>
男孩疑惑地看著這只又破又臟的籃子:它歷經(jīng)了歲月的洗禮,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澤,不少地方甚至被煤塊尖銳的棱角磨壞了,只靠著一些干枯且粗糙的竹條勉強支撐著整個結(jié)構(gòu);竹籃的顏色也斑駁不堪,煤漬的黑色與泥土的褐色以及霉斑的暗綠色交織在一起;竹籃中每根竹條的縫隙間還藏匿著細小的灰塵和煤渣……
“用竹籃去打水?”男孩心里嘀咕著,“即使我很愚笨, 也是知道‘ 竹籃打水一場空’的!”
但男孩依舊照著智者的吩咐做了。他提著竹籃在山下的泉水中舀了一籃水,但水很快就從籃子里漏光了。
智者見男孩空手而歸,笑著說:“你下次應該跑快些?!?/p>
說完,智者又讓男孩回到泉水邊,進行第二次嘗試。
這次男孩跑得更快,但是在他回到山上前,籃子里的水還是一滴不剩地漏空了。男孩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智者:“竹籃是打不了水的,我想要個桶來打水?!?/p>
智者說:“我要的不是一桶水,而是一籃水。你還是沒盡力??!”
智者陪著男孩來到山下,站在岸邊監(jiān)督他再一次嘗試。
男孩雖然知道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他還是想讓智者看見他已經(jīng)盡了全力。男孩把籃子深深地浸入泉水中,提起后拼命向智者跑去。
然而等他跑到智者面前時,籃子里依然沒水存下來。
智者默不作聲地搖了搖頭, 用手指著泉水。男孩明白智者的意思,低著頭又返回到泉邊……
就這樣, 男孩跑了一趟又一趟,最后喘著粗氣對智者說:“您看,真的一點用也沒有啊!”
“你覺得沒用嗎?”智者說,“看看這籃子。”
男孩看向手中的籃子, 猛然意識到籃子跟他剛拿到手里的時候不一樣了—— 這不再是那個盛煤炭的臟籃子了, 雖然它被磨損的痕跡依舊可見, 但經(jīng)過清冽泉水的洗滌后, 原本覆蓋在籃子里的煤塵與污垢被徹底沖刷干凈,露出了竹條那淡淡的青黃色光澤,顯得清新而自然。而原本干枯且粗糙的竹條在泉水的滋潤下,似乎也變得稍微柔韌了一些。
“把竹籃帶回去,只要簡單修補一下,它就不用再待在泥巴地或者煤炭堆里,又能變回一個好竹籃嘍!”智者笑著對男孩說,“孩子,你也許讀不懂或者記不住書里講的東西,但是在你學習時候,從內(nèi)心到外表都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著變化。這世上沒有無用功,即使水沒有被保留下來,改變卻實實在在地發(fā)生了,因為努力和堅持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