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沙灘對孩子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暑假去海邊玩是很多家庭的不二選擇。
帶孩子趕海的過程,不僅能收獲抓螃蟹的快樂,
也是一次難得的讓孩子親近海洋、認識自然的機會。
去趕海,別只盯著“爆桶”
趕海時,抓到螺、螃蟹和八爪魚,孩子的興奮和快感是無與倫比的,尤其是那些不住在海邊的小朋友更是對海洋充滿了無限向往,期待著在趕海過程中體驗蛤蜊、螃蟹等海鮮“爆桶”的樂趣。但別只盯著這些收獲,我們更應(yīng)該看到這是一次難得的與海洋親密接觸的機會,讓孩子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
很多孩子平常了解海洋的渠道可能有限,往往是通過吃海鮮或者看與海洋相關(guān)的科普讀物、紀錄片獲取信息,趕海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加直觀和鮮活的經(jīng)驗。比如很多小朋友都吃過海鮮,但餐桌上的海鮮一般都會被切割和處理,已經(jīng)不是它原來的形態(tài)了。如果孩子到海邊去,很幸運地遇到一只八爪魚,他就有了一次難得的觀察和接觸的機會,看一看八爪魚是否有8只腕足,體驗一下被纏繞的感覺,甚至能看到它噴墨的過程。從這個角度看,孩子在海邊現(xiàn)場體驗和海洋生物的互動是更寶貴的。
更加友善的科學(xué)趕海
我們現(xiàn)在一直在推的是趕海2.0的理念,就是把純粹向海洋索取的理念轉(zhuǎn)化為去認識海洋、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科學(xué)趕海。所以,我們希望家長帶孩子真正地去親近海洋的時候,能用更加友善、更加科學(xué)的方式,盡量降低對海洋原住民的干擾,和這些生物友好相處。
不要留下垃圾,不帶走生物
趕海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不留下垃圾,同時也不帶走生物。很多小朋友特別喜歡抓螃蟹,抓到螃蟹后希望能帶回家養(yǎng),但是如果家里沒有海水缸,這些螃蟹都是養(yǎng)不活的。所以我建議孩子對這些海洋生物的觀察以及和它們的互動要在現(xiàn)場完成,當(dāng)我們觀察結(jié)束之后就要把螃蟹放生。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設(shè)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小螃蟹被抓走了,會有什么反應(yīng)和感受,它們的爸爸媽媽會不會著急……
做好現(xiàn)場環(huán)境的復(fù)原
另外,有一些螃蟹住在礁石的縫隙里或者躲在礁石的背陰面,為了找到它們,我們可能需要把部分礁石翻過來,但是別忘了要復(fù)原現(xiàn)場—把礁石翻回去。因為有些礁石上生長著附著生物,比如苔蘚蟲只適合生活在陽光不能直曬到的地方,當(dāng)它完全暴露在陽光下,這些生物就死掉了。
選對時間、帶好工具去趕海
選對時間
去趕海要了解潮汐表,在安全的時間范圍內(nèi)趕海,通常最佳的趕海時間段在最低潮前后的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這段時間的潮水低,露出來的地方更多,能發(fā)現(xiàn)的生物就會更多一點。
帶好工具
到海邊趕海,工具肯定也是必要的,家長可以提前準備,在海邊購買工具,一是價格貴,二是質(zhì)量也不一定好,用三兩下可能就壞掉了。
一雙手套
最重要的趕海工具是一雙手套。比如當(dāng)孩子要觀察礁石下面的螃蟹或其他生物,就需要把礁石反過來,戴上手套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手被割傷,另一方面有些生物本身是有毒的,手套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一把鑷子或夾子
遇到螃蟹或其他不認識的生物時,不要直接用手去拿,借助鑷子或夾子就能避免受傷。
一個觀察容器
家長可以準備一個小水桶或者亞克力的透明觀察盒,也可以就近取材,選一個比較合適盛放生物的透明的容器,同時又便于孩子觀察的。
趕海的首要原則是安全
在盡情享受趕海樂趣之余,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到了礁石區(qū)就更要注意防滑,這是因為在藻類生長的季節(jié),海藻會附著在礁石的表面,如果不小心踩到就很容易滑倒。而且礁石上面會附生牡蠣、藤壺等這些生物,它們的外殼都很尖銳,一旦滑倒,就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割傷,甚至?xí)鞑恢?。建議家長和孩子要穿上防滑的鞋子,保護好腳和腿部。
另外,不要去陌生和偏僻的海域,除非有了解和熟悉這片海域海況的向?qū)?。越偏僻的地方交通可能越不便捷,所以它的危險系數(shù)更大,遇到危險時的救援難度會更大。
去趕海也要注意防曬,哪怕是陰天,紫外線也非常強烈,所以像防曬、補水這些措施要做到位。當(dāng)然帶孩子趕海還要帶上干糧及一些基礎(chǔ)、應(yīng)急的藥品,比如創(chuàng)可貼、酒精等,萬一摔倒了、擦傷了,可以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