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23年7月的一個周末,康先生到附近的公園閑逛,行至一處廊橋時,橋面突然坍塌,康先生被砸傷。經醫(yī)院診斷,康先生右腿多處骨折,治療花費8000余元。康先生找到公園管理處,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管理處聲稱公園是公益性場所,康先生沒有買票,況且廊橋的坍塌純屬意外,所以只能自行承擔注意義務。請問:康先生受到這樣的傷害,由誰承擔責任?
說法
公園管理處應當承擔康先生受傷的相應責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規(guī)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組織者承擔補充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公園管理處不愿意承擔賠償責任,強調公園的公益性、開放性和免費性,康先生在入園時并沒有購買門票。但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規(guī)定中,并沒有闡述“免費可免責”。盡管公園具有公益性,但公園管理處不能免除事故責任,一方面,公園管理處屬于受政府委托、指派的具體管理者,理應對公園設施承擔安全保障義務;另一方面,廊橋年久失修,公園管理處沒有進行修繕并排除險情,也沒有作出安全警示,屬于未盡安全義務。康先生可以繼續(xù)向公園管理處主張權利。如果雙方難以達成協(xié)議,康先生可向當?shù)厝嗣穹ㄔ禾崞鹪V訟。
案例
2023年11月的一天,鄭某乘坐公交車時,因沒有空余座位,便站在車廂中間位置。司機駕駛公交車通過轉彎處時,鄭某不慎摔倒,后經醫(yī)院診斷為尾骨、手腕等處骨折,花費近2萬元。公交公司在鄭某入院當日墊付了1萬元。當鄭某再次要求公交公司支付醫(yī)療費時,遭到拒絕。公交公司只答應承擔相應責任,并回放了隨車監(jiān)控錄像。錄像顯示,在公交車通過轉彎處前,司機連續(xù)兩次通過語音提示:“車輛即將通過彎道,請您抓好扶手?!编嵞持活櫩词謾C,又戴著耳機,沒有聽到提示,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摔倒。請問:鄭某受到的傷害,由誰承擔責任?
說法
民法典第八百零九條、八百一十一條分別規(guī)定:“運輸合同是承運人將旅客或者貨物從起運地點運輸?shù)郊s定地點,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合同。”“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shù)郊s定地點。”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九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嚴格履行安全運輸義務,及時告知旅客安全運輸應當注意的事項。旅客對承運人為安全運輸所作的合理安排應當積極協(xié)助和配合。”鄭某付費乘坐公交車,已經與公交公司形成了合同關系,雙方對合同的成立和效力沒有爭議。
民法典第八百二十三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規(guī)定適用于按照規(guī)定免票、持優(yōu)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睆谋景傅那闆r來看,鄭某在乘坐公交車時存有過失,并因過失而受到傷害,就要為自己的過失承擔相應的責任。
案例
李某隨某旅行社組織的旅游團外出游玩。途中,因司機遇路障處置不當造成大巴車側翻。本次事故導致李某等乘客受傷。傷愈后,李某向旅行社要求賠償,卻被幾方推脫:組團旅行社稱,大巴車不是他們的;地接旅行社稱,李某并未與他們簽訂合同;客運公司稱,傷者是在旅游過程中出的事,應該找旅行社索賠。無奈之下,李某將兩家旅行社及客運公司訴至法庭。法院經審理,判決組團旅行社和客運公司支付治療費、伙食補助費、殘疾補償金等費用共計14.7萬元。
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旅游者在人身、財產安全遇有危險時,有請求救助和保護的權利。旅游者人身、財產受到侵害的,有依法獲得賠償?shù)臋嗬?。”《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旅游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七條規(guī)定:“旅游經營者、旅游輔助服務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旅游者人身損害、財產損失,旅游者請求旅游經營者、旅游輔助服務者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北緱l中的“旅游經營者”,是指旅行社等以自己的名義經營旅游業(yè)務,向公眾提供旅游服務的人?!奥糜屋o助服務者”,是指與旅游經營者存在合同關系,協(xié)助旅游經營者履行旅游合同義務,實際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娛樂等旅游服務的人。
上述規(guī)定,明確要求旅游經營者與旅游輔助服務者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應當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旅游輔助服務者作為交通、住宿等服務的直接提供主體,應當根據(jù)服務內容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應急處理等制度,從而保障旅游者的安全。而旅游經營者在選定旅游路線、旅行項目、旅游輔助服務者的過程中,應當對相關項目的安全性及應急處理機制等進行審慎考察,并將相關注意事項對旅游者進行有效披露。否則,旅游者因此遭受人身侵害,旅游經營者、旅游輔助服務者均須承擔相應責任。本案中,組團旅行社作為旅游經營者,客運公司作為旅游輔助服務者,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沒有盡到保障游客人身、財產安全的義務,故應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摘自《職工法律天地·上半月》)(責任編輯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