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市坦渡鎮(zhèn)有一個名聞遐邇的村莊——曉陽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有一個簪纓世族神一般地存在著,歷經(jīng)近七百年而不衰。先祖一秀公官拜元朝江西廉訪使,因有功于朝廷,遷武昌蒲圻湖灣。明朝初年,六世祖湖南公定居小游畈(即現(xiàn)在的曉陽村),迄今已有六百余年,繁衍子孫二十余代。一個天氣晴好的上午,我們一行八人前去采訪這位賀氏百年望族,去了解這個家族背后的歷史,去感受這個家族獨特的人文魅力,去探究它歷久不衰的奧秘。
接待我們的是七十四歲的賀茂賞,據(jù)他說,曉陽村賀氏一脈,耕讀為本,以儒宗傳世,子孫繁盛,世代有人在朝廷為官,既有文臣,又有武將。賀壽慈是道光二十一年中的進士,初授吏部主事,光緒三年升工部尚書。在壽慈公之前,有賀謙、賀魁南、賀安宗、賀文觀、賀雨亭以及賀斐觀等六人為朝廷誥封大夫。壽慈公之后,“文”有賀翹華女書畫家、南昌知府賀良楨,書畫大師賀良樸、女詩人,教育家賀良崎等;“武”有曾與太平軍作戰(zhàn)的舉人賀九如,四川兵道進士賀倫夔,四川省秘書長兼重慶市市長、民國中將賀國光,少將參議賀嘉寅,參加遠東軍作戰(zhàn)的少校賀漢光等。
在人杰地靈的曉陽村有兩處文化遺跡,一處叫“書房嶺”,一處叫“藏書坡”?!皶繋X”就是由在外做官的人出資辦的私塾,延請名師授課,凡賀氏子孫均可以免費讀書。“藏書坡”就是族人捐贈書籍的收藏之地。賀尚書曾將一部《四庫全書》從京城運回家,藏于此樓,可惜毀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
賀茂賞說,想要聚攏賀家子孫的人心,必須要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并以此為載體,供奉祖先牌位,銘刻先人功德,陳列書畫作品,傳承賀氏文化。賀茂賞從花甲之年開始,至今已耗時十四年建造房子,架子基本上搭起來了。他說,他想將這棟房屋建成“家文化教育基地”,捐給國家。
賀茂賞不惜古稀殘軀,夙夜劬勞。他像一只搬家的螞蟻,又像一只暮春的工蜂,更像一只銜泥筑巢的燕子,他就是現(xiàn)代版的“愚公”!由于建造房子工程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僅憑賀茂賞一己之力,是很難在短期內(nèi)完成的。我問賀茂賞后期工程怎么辦?他說:“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一句回答,擲地有聲,該驚醒多少迷茫中的人。是啊,我們不能把握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增加厚度與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