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烏什戈縣的香妃大峽谷,我不小心被駱駝刺扎了一下,當時叫不出駱駝刺的名字,只是被扎后,駱駝刺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好奇。
香妃大峽谷的谷底不像我們曾去過的托木爾大峽谷那般狹窄,這里的谷底非常開闊,谷底和遠方浩瀚的大戈壁連接在一起,出了大峽谷,就是鵝卵石鋪就的大戈壁。在寒冷的冬天里,除卻高高低低的鵝卵石在起伏,似乎沒有別的生命了。我們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兩邊峽谷的峭壁和崎嶇的峰巒上。我被扎了一下,才注意到這一叢一叢的駱駝刺。這些干枯了枝葉的駱駝刺,一團一團地分布在谷底的鵝卵石上,枝干上長滿著鋒利的小刺,而整個形狀像一團團冬眠的刺猬,呈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圓形。雖然沒有了綠色的葉叢,它們緊密相連,相互穿插著的枝葉纏在一起,零落的已經(jīng)枯萎的葉子在風中瑟瑟抖動。
戈壁上,駱駝刺夾雜著白色和褐色,細細的枝頭上幾片飄零的葉子呈淺紅色,很少,卻是畫龍點睛的模樣,使這駱駝刺有了淡墨繪出的國畫一般優(yōu)雅,透出賞心悅目的綺麗??諘绲母瓯谏希橊劥虘?yīng)該是唯一一種昂揚著生命氣息的植物,它們雖然矮小,不會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但當我看著這些在寒風中盈盈矗立,孤單卻堅強,矮小卻不失高傲的駱駝刺,會感到蒼涼的戈壁正是因為它們靈魂的堅守才顯出這樣的綺麗,我心中會充溢著些許的溫暖。站在凄涼的戈壁灘上,茫然四顧,竟然是這駱駝刺給予了這里生命的景象,駱駝刺在寒冷里吟唱著一份熱情,讓人們陡生敬意。戈壁之上,萬物都黯然遠去,唯駱駝刺卻毅然千百年地生長在這里,像一群身披鎧甲的戰(zhàn)士,任風吹雨打,寒來暑往,即便一千次綠葉落去,一千次花朵枯萎,也要一千次地在春日里變綠,一千次再把蒼涼洇紅。
它們不加選擇地生長在任意一片鵝卵石聚集的夾縫中,成為駱駝口中的食物,只要根不死,就會枝繁葉茂。在白楊及其他植物不愿駐足的地方,只有一簇一簇的駱駝刺在穹隆之下張揚著生命的活力。是的,在戈壁上還有許多其他植物,紅柳、胡楊等,似乎都無法和駱駝刺相比,唯駱駝刺開出紅花,讓戈壁嬌艷起來,唯駱駝刺萌出綠葉,奉獻給行走遠方的駝隊,這不是一句無私的話語就可以道盡它的高尚和胸懷的。戈壁或者沙漠,如沒有駱駝刺的存在,我們不知道戈壁上是否還有悅耳的駝鈴聲,是否還會有人跡的往來,而駱駝刺也從中得到生命的愉悅。一次次駝鈴聲響徹在耳邊,一次次的駝鈴聲遠去,那些聲音只留在回憶里了;在寂寞的日子里期望,期望著駝隊從遠方走來,駝鈴聲再一次響起。是的,駱駝刺遍布大漠戈壁,若是沒有這些生命的存在,若缺少這一抹一抹綠色的點綴,戈壁該是怎樣的一種凄婉,一定會有太多傷感的淚水。
駱駝刺屬落葉灌木。枝上多刺,葉呈圓形,紅色花粉,六月盛開,八月最盛,每朵花可開放二十余天,結(jié)莢果,總狀呈花序,根系一般長達二十米。從沙漠和戈壁深處吸取地下水分和營養(yǎng),是一種自然生長的耐旱植物,因為這種植物莖上長著刺狀的很堅硬的小綠葉,故名駱駝刺,是草本植物,也是戈壁和沙漠中駱駝唯一能吃的賴以生存的草。駱駝刺是駱駝的牧草,故又稱駝草。
駱駝刺還有其他功效。首先可以食用,把駱駝刺花摘下來曬干,就可以縮小成一塊塊的糖,這種糖可以吃,而且還是一種補品。其次可以藥用,在過去,人們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種植物是可以治療腹痛腹脹、痢疾腹瀉,還可以滋補身體,平衡體液??茖W(xué)家們從中提取分離出五十余種化合物,其中一種化合物還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作家陳忠實散文《駱駝刺》這般描述:“一株一株的駱駝刺,形似球狀,零零散散撒落在沙礫上,沒有簇聚,單株單個據(jù)地自生??床坏接∠笾械纳趾筒莸厣夏欠N或互相擁擠互相纏繞的復(fù)雜,或勾肩搭背倚桿爬高的姿勢,或交頭接耳唾沫相濺的喧嘩。干旱和寒冷的嚴酷,使一切綠色生命望而卻步,只有駱駝刺以簡單的形式生存下來?!?/p>
屈原《九章·橘頌》中的句子,似乎更可以闡釋駱駝刺的品格:“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p>
拉薩河
走在拉薩河大橋上,腳下的河水洶涌澎湃。
目之所及,河水散漫在寬闊的河床間,許多的分汊像一群頑皮孩童在嬉鬧;或者一汪潭水的停頓,是令人猜不透的故事。拉薩河的遠方是耀眼的雪山,連綿起伏,呈現(xiàn)著碩大的形體,呈現(xiàn)著蔚藍色,而晶瑩的雪被掛在山的頂端,披著金燦燦的陽光,裊裊娜娜,柔情萬般。晶瑩的雪常年不化,它在堅守著那份永恒。雪山頂端是一片蔚藍的天,蔚藍與潔白映襯出絢麗風景。
拉薩河像一面鏡子,映著潔凈的天空,以及拉薩城市的高樓和銜接的遠山。這些景物都在早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欣賞著各自的容顏。
拉薩河是從雪山的懷中流溢出來,仿若載著雪山的囑托、雪山的夢、古老的傳說;仿若載著嘩啦作響的經(jīng)幡、清脆的轉(zhuǎn)經(jīng)輪,納木措的瑪尼石,布達拉宮的酥油燈……
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向遠方。遠方是拉薩河的神秘。
河岸邊有一片一片的小樹林,那些樹在十月的季節(jié),如煙如霧,金黃色的葉子,洇出一縷淺淺的嫣紅,又洇出一縷濃郁的綠色,黑色的枝干之上,五顏六色的暈染,仿若這深秋季節(jié)里酒后的微醺,醉眼迷離,又風情萬種。一切的美景都悄然映在拉薩河的清澈中。遠遠的那些色彩將河水也感染了,河水流動著紅紅綠綠,流動著黃黃藍藍。那是一些什么樹,叫什么名字,我一無所知,只有它們溢出的美,感染著魂魄。其實,在拉薩,在納木措,在林芝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高原的天空,那些山巒,那些樹林,那些云彩,都仿佛用天上的水洗刷過似的,沒有一絲一毫的濁影,也沒有一絲一毫的雜質(zhì),像穹隆的眼睛,清澈、透明、仿若仙山瓊閣。
西藏的藍天如洗,河邊的樹如洗,幾只在空中盤旋的鳥兒的翅翼如洗。只有在這高原上才感受到如此多如洗,這里的萬事萬物都如拉薩河一樣,呈現(xiàn)著西藏的明凈。其實,它們本來就是這樣。在這海拔數(shù)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是一個如洗的世界。只有置身這高原之上,讓身體融入這片圣潔,靈魂才能被洗禮得潔凈如玉。藍天銜接著遠方的雪山,云在輕輕地滑動,緩慢而細致,柔情且纏綿。那些鳥兒從小樹林的枝頭彈出來,一片散落的黑點點綴著天空,又在清澈的拉薩河浪花里上下翻動,灑脫地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
在西藏,總是幻覺來到另外的一個世界里,似乎置身一種飄渺里,連思緒也處在飄忽中,河水在天庭流瀉。
這是天上的西藏!
拉薩河大橋壯觀至極,兩條上下來往的車道寬敞而灑脫,車流稀疏地穿越,有一些悠閑的意味,大概只有在拉薩河上才有這樣的感覺。據(jù)稱拉薩河大橋的設(shè)計理念是結(jié)合高原的自然環(huán)境、藏族習(xí)俗和建筑風格特點,設(shè)計概念融合西藏地域文化和高原山水元素。橋體造型引入哈達、經(jīng)幡飄飛和雪山的意象。橋身采用白色涂裝,主橋三跨連續(xù)鋼拱,仿佛三條潔白的柔美哈達飄逸在拉薩河上。在人流稀疏的大橋步道之上徜徉,感受到橋的文化之魅力,霎時會有詩意在思想里涌動。令人矚目是橋的兩頭矗立著的鋼架,鋼架上一條一條斜拉著的鋼索,優(yōu)美的線條體味著一種力量的雄渾,仿若青藏高原之上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