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常用的衡量肥胖的指標是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這個方法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簡單,但缺點是不夠準確,無法區(qū)分一個人的體重到底是來自脂肪還是肌肉。專業(yè)的雙能X 射線吸收法(DEXA)測量儀器可以獲得準確的脂肪和肌肉含量數(shù)據(jù),但過于昂貴,只適合搞科研用。一些家用體脂秤也可以測出一個人的體脂率,但誤差較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來自東芬蘭大學的安德魯·阿格巴杰決定試試腰圍身高比。他從英國和芬蘭找來了7237名兒童志愿者,從9歲開始跟蹤他們的生長發(fā)育情況,一直跟蹤到24歲,然后,他分析了這些志愿者的各項身體指標,發(fā)現(xiàn)腰圍身高比要比BMI 更加接近DEXA測得的黃金標準。
根據(jù)相關論文提供的數(shù)據(jù),這些志愿者的腰圍身高比的平均值為0.45,這相當于一個身高1.7 米的人擁有76.5厘米(約合2.3尺)的腰圍,聽上去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如果按照一個固定公式把腰圍身高比換算成DEXA 測出的脂肪比的話,那么兩者之間的重合率為81%~89%,遠比BMI和DEXA 測出的脂肪比之間的重合率(52%~58%)高得多,說明腰圍身高比在測量脂肪含量方面遠比BMI更加準確。
經過一番計算,阿格巴杰把男性和女性的肥胖判定閾值分別設定為0.50~0.53 和0.52~0.54。按照這個判定標準,每10名肥胖男性當中能有5~8人被鑒定出來,每10名肥胖女性當中有4~7人能被鑒定出來。相比之下,每10名體重正常者當中僅有1人會被誤判為肥胖者,男女相同。
仔細想想,這個結果確實很有道理,因為大部分肥胖者的脂肪大都堆積在腹部,所以一個人的腰圍要比他的體重更能反映他體內的脂肪含量情況。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24年第16期,王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