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歷史人文價值與制作工藝價值的鐘表越來越為收藏者青睞,喜歡古董鐘表、投資古董鐘表的人也越來越多。
與古董鐘表相遇的感覺十分奇妙,作為可觸摸、可傾聽、可觀賞的全方位載體,鐘表帶我們穿越古今,縱橫世界,領(lǐng)略一脈相承的貴族文化。鐘表聲是收獲、成熟之音。伴隨著古董鐘表的悠揚樂聲,浙江的鐘表行老板許強對他的收藏經(jīng)歷娓娓道來。
許強因十幾年的海外生活經(jīng)歷而結(jié)緣西洋古鐘表,已收藏大大小小幾十款古董鐘表。他的收藏室里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不同風格的精品,有著典故的限量制作的法國青銅鎏金藝術(shù)鐘單款售價多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他介紹,歐洲是機械鐘表的起源地,從歐洲古董鐘表中,可以看到鐘表文化演變的痕跡及歷史沉淀。
“鑒賞交流是我的經(jīng)營和收藏理念,如果僅僅是賣鐘表的功能,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中國人對鐘表的了解曾經(jīng)出現(xiàn)斷層,所以有必要恢復對鐘表鑒賞的記憶,客戶接觸越多就越能理解鐘表文化的內(nèi)涵。我在與各地博物館交流與學習當中,開始接觸古董鐘表,熟知古董鐘表的文化,漸漸著迷于古董鐘表?!痹S強說,“由于20世紀30年代石英計時技術(shù)出現(xiàn),機械鐘表的黃金時代基本結(jié)束,所以,我將鑒藏的機械古董鐘表的年限定位在100年以上?!?/p>
15世紀至18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在前,產(chǎn)業(yè)革命在后,制作機械鐘表為代表的新機構(gòu)不斷出現(xiàn)。擁有精巧的機械鐘表是當時歐洲各國皇家貴族的傳統(tǒng)“徽章”,也是上流社會的時尚文化,最終形成一種社會文化。
現(xiàn)在,具有歷史人文價值與制作工藝價值的鐘表越來越為收藏者青睞,喜歡古董鐘表、投資古董鐘表的人也越來越多。據(jù)中國鐘表收藏協(xié)會統(tǒng)計,僅2016年第一季度,內(nèi)地鐘表拍賣成交量就達191件,平均成交價格為3.8萬元,最高成交價格為132萬元。在歐美市場,古董鐘表的投資渠道更加成熟,且貨源和價格都頗為穩(wěn)定,優(yōu)質(zhì)的古董鐘表平均每年都可升值一成。
隨著歷史的變遷,古董鐘表起初在英國盛行后,開始批量在德國生產(chǎn)。當今中國鐘表市場,很多愛表人潛心追尋中國古代宮廷收藏的西洋古董鐘表,除了愛其富麗堂皇以外,還有其華美貴氣的色彩。然而,由于東西方對時間認知的不同,歐洲鐘表對于中國宮廷,其意義更似一件精美的機械玩具。因此,18、19世紀歐洲銷往中國的鐘表極盡華麗之能事,以精致的雕花手法、寓意“天下太平”的“葫蘆盆瓶”裝飾、色彩艷麗的琺瑯裝飾打造靚麗外形,以迎合中國皇族的獵奇口味。但若說真正代表鐘表制造業(yè)最高水準的作品,還是歐洲本土流傳的古董鐘表。
美國學者劉易斯·芒福德曾在其著作《技術(shù)與文明》中評論,鐘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件精密機械儀器,它為后世所有機器在準度和制作精細程度上提供了樣板。歐洲本土流傳的鐘表自13世紀問世,蘊含著700多年的歷史沉積。在它漫長的發(fā)展史中,無數(shù)能工巧匠不斷創(chuàng)制出各類復雜高級功能,如陀飛輪、三問報時、萬年歷、天文時差顯示、錨形擒縱裝置、黃金游絲,一次次將制表技術(shù)與工藝推向高潮。我們打開一枚古董鐘表的外殼,其機芯之精妙復雜,往往超乎想象。更為珍貴的是,這些古董鐘表,從設(shè)計繪圖、機件齒輪的制造,到最后的拋光打磨,全部由制表師手工完成。
今天,制表技術(shù)已發(fā)展成工業(yè),每塊表的制作都離不開現(xiàn)代機械的參與。許強曾遍游歐洲表廠,尤其是參觀了瑞士各大名表的制作工坊,與許多頂級品牌的王牌制表師交談,問及現(xiàn)在是否還能全手工完成這一系列制造工藝,答案是無一例外的“不能”。相比之下,數(shù)百年前那些經(jīng)人手千雕萬琢而成、凝結(jié)著制表師登峰造極技藝的古董鐘表,實在讓人遙思而神往。
許強的收藏里有一塊1969年生產(chǎn)的歐米珈男表,這塊手表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馬克二號”,是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后,獲美國宇航局認定的第一款登月紀念表。這塊“馬克二號”雖然已經(jīng)55歲了,但由于保養(yǎng)好,至今光亮如新。說起這塊手表的來歷,許強介紹,這是去年夏天他去北京出差時在古玩市場里淘到的,當時賣家并不知道這塊表是登月紀念表,更不知道它的名字叫“馬克二號”,只是把這塊表當作老款的“超霸”(歐米珈一款運動表的名稱)賣給了他。許強兩年前在上海就看到過一次“馬克二號”,那是在一次拍賣會上,當時“馬克二號”的拍賣成交價是2.6萬元。他一直為自己當時的猶豫不決而后悔,誰知道這么巧居然讓他在北京碰上了。此外,許強是1969年出生的,收藏這塊和他同齡的登月紀念表,對他來說又有了另一層特別意義。
對于初次投資古董鐘表的人,許強給出了一些建議:一看年份,二看產(chǎn)地,三看材質(zhì)。至于品相,他倒覺得是其次,有多少名貴的古董鐘表拿出來實在是很不起眼的。機械鐘表很特別,使用壽命可達數(shù)百年,即使不刻意收藏,終極也會成為古董,所以也有“傳世鐘”之譽。經(jīng)典的機械鐘表甚至可以修成正果,成為有市無價的古董。
假如一件古董已經(jīng)擁有被公認的價格,你收藏了,僅表示你擁有了“有限資源”。但真正收藏家在于挑戰(zhàn)眾人眼光,去發(fā)現(xiàn)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在國外,那些曾被歐洲皇室成員使用過的鐘表是拍賣市場上的焦點。而在國內(nèi),鐘表的歷史價值會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收藏者對明清兩朝制作的,尤其是那些曾被皇室使用過的西洋鐘表最為青睞。清朝乾隆皇帝是鐘表愛好者,他用過的鐘表在國內(nèi)市場上都成了高價珍品。這些歷史悠久、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老舊”鐘表成了近年來升值最快的藏品,而新鐘表的升值幅度卻相對較小。
許強強調(diào)收藏古董鐘表最重要的一點是——古董鐘表是貴族文化的載體,是可以傳承的精神文化。一幅名畫、一件藝術(shù)珍品以及一段優(yōu)雅的鐘表樂對于一個人潛移默化的熏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在行業(yè)內(nèi),面世年限在50年以上乃至超過百年的,并且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及紀念意義的鐘表,才能被冠以“古董”二字。古董鐘分為西洋式與中國式兩種,中國鐘的典型代表蘇鐘、廣鐘等,雖然歷史不算悠久,但它的外殼大多采用紫檀、花梨等紅木材料,制作精良,價格奇高,鮮見于大藏家之手。西洋鐘按產(chǎn)地又分為法國鐘、英國鐘、德國鐘……它們造型華美,功能奇特,很難被仿制,適合收藏。其中,德國鐘因其產(chǎn)業(yè)化背景,價格相對親民,其精密的機械價值和古董鐘表的造型又決定了它的可收藏性??v觀今日鐘表市場,古董鐘表的價值非常有潛力,一塊瑞士名廠生產(chǎn)的三問表,售價可達幾十萬歐元,而2000年前的一塊三問懷表,市場價往往才數(shù)萬歐元而已。
今年春天,上海某拍賣公司拍賣一塊由英籍的法國宮廷制表大師Jean Pierre Gregson制作的琺瑯珠邊懷表,就受到了各大藏家的追捧。這說明,隨著中國收藏市場對古董鐘表歷史文化意義認識的加深,其價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