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三國志·吳志》札記

        2024-07-18 00:00:00李慶西
        書城 2024年7期

        “據(jù)三州虎視天下”

        讀《三國志》,體察曹、劉、孫三氏各自意業(yè),可見陳壽落筆饒有思慮。寫曹氏父子,旨在統(tǒng)率綱維,為王者之道;寫劉備,表現(xiàn)其折而不撓,亦一世之雄;唯獨孫權,以應變性格與想象力設置主題,由其自擅霸業(yè),自設一種神話困境。三方開國君主中,孫權在位最久,憑覽前后三十年(自吳國初建,立“黃武”年號算起),是非成敗,斷鴻聲老。

        誠如《吳志·吳主傳》“評曰”所言,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而另一方面,又是“性多嫌忌,果于殺戮”。他一再改立太子,對誰都不放心。太子黨、魯黨兩邊都不信,連自己的兒子女婿都殺—魯王孫霸奪儲不成,被“賜死”;左將軍朱據(jù)(適公主魯育)擁護太子孫和,亦“賜死”。

        說到屈身忍辱,孫權跟劉備大不同。劉備早年寄人籬下是自己無立錐之地,有人收留就行。對照《蜀志·先主傳》,不難看出,劉備并不擅長折沖樽俎與人周旋(自詡繼統(tǒng)漢祀,視別人都是偽僭)。孫權則不然,真正是能屈能伸,從不在一棵樹上吊死。有一點不能不說,在三方鼎峙格局中,東吳是唯一對其他兩方都下過狠手也曾曲意妥協(xié)的一方。比如,對付劉備,孫權是既打又拉。滅關羽定荊州,轉身就跟劉備“遣書請和”;之前,赤壁戰(zhàn)后劉備領荊州牧,便是“進妹固好”;之后,夷陵大破蜀軍,旋而又“遣使請和”。

        對曹魏這邊,孫權更是虛與委蛇。曹操在世時,孫權就“上書稱臣”,還進勸曹操做皇帝。曹丕稱帝之后,他便是北面稱藩,受封為吳王。但因為不肯拿太子登做質押,暴露其“誠心不款”,魏國發(fā)三路大軍來攻,孫權趕忙做檢討化解危機。稍早,就在劉備伐吳的節(jié)骨眼上,孫權怕曹魏背后捅刀子,遣都尉趙咨出使魏國?!秴侵鱾鳌酚浭鲒w咨回答魏帝問話,以不吝贊美之辭道出孫權幾個特點:

        魏帝問曰:“吳王何等主也?”[趙]咨對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钡蹎柶錉?,咨曰:“納魯肅與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于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jù)三州虎視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p>

        送還于禁一事,不過是討好曹魏的順手人情,算不上“是其仁也”。其他幾點,卻非虛言。孫權占有揚、荊、交三個地域遼闊的大州(其實揚、荊二州北部尚屬曹魏),“據(jù)三州虎視天下”,自是不可小覷的存在。不過,東吳總是很有危機感,佯稱“屈身于陛下”,居然將曹丕糊弄過去。孫權這人性格層次太多,其開土拓疆的雄心和想象力亦非別人所能想象。

        從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三冊)三國全圖來看,如果不算人稀地廣的西域長史府,吳魏兩國地盤庶幾相埒。孫權稱帝當年曾盤算將遼東公孫淵收歸藩屬,這事搞砸了,但第二年即出征夷洲(今臺灣地區(qū))、亶洲(今日本國),赤烏五年(242)又征珠崖、儋耳(今海南省)。這些跨海開拓雖未見成效,卻可見孫權“虎視天下”的目光可真是無遠弗屆。早在建安十五年(210),他已將交州收入囊中。交州地域不僅包括今之兩廣,更延至今之越南中部,并將扶南(柬埔寨古國)、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堂明(老撾古國)等外藩納入職貢(見《吳志》孫權、士燮、呂岱諸傳)。

        “惟爾有神饗之”

        孫權登基之前,有一段準備時期,既受封吳王,便自立年號“黃武”?!秴侵鱾鳌方舆B記載吳地各處出現(xiàn)祥瑞,如東吳黃武二年(223)“曲阿言甘露降”,四年“皖口言木連理”,五年“蒼梧言鳳皇見”,八年“夏口、武昌并言黃龍、鳳皇見”。八年四月,孫權終于稱帝,改黃龍元年(229)。之前魏文帝已駕崩,明帝踐阼亦有兩載。

        跟魏蜀兩國不同,陳壽將孫氏建國的合法性完全歸結于天命。雖然曹丕、劉備登基時也都是一套君權神授的說法,但是到孫權這兒尤為強調“惟爾有神饗之”。《吳主傳》記錄作為神諭的祥瑞之物不斷出現(xiàn)—嘉禾生、甘露降、赤烏集、黃龍見、神人授書……這些現(xiàn)象預示著天命神明之應,亦是國家話語的重要構成。在孫權及其身后三嗣主采用的十八個年號中,大多取自這類符瑞(如黃龍、嘉禾、赤烏、神風、五鳳、甘露、寶鼎、鳳皇、天冊、天璽、天紀等),似乎一切歷史活動都圍繞神跡而展開。如,嘉禾改元赤烏,傳中作如下說明:

        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見。有司奏言,麒麟者太平之應,宜改年號。詔曰:“間者赤烏集于殿前,朕所親見,若神靈以為嘉祥者,改年宜以赤烏為元?!比撼甲嘣唬骸拔粑渫醴ゼq,有赤烏之祥,君臣觀之,遂有天下。圣人書策,載述最詳者,以為近事既嘉,親見又明也。”于是改年。

        雖然,曹魏之王權建構亦夾雜此類受命符瑞的故事(如青龍見摩陂井),但癡迷程度遠不及東吳,而蜀漢則幾乎不問天命。讀《三國志》諸帝紀傳,各自敘事模式實大相徑庭,概乎言之,曹魏踐行王道之職,蜀漢貫以正邪之論,東吳則懸于天人之際。孫權的國事充滿了各種留予后人猜詳?shù)碾[喻,其生前三立太子,身后是兩度廢立之局……據(jù)于神的想象,大可撇開現(xiàn)實羈絆。孫權死的前一年,派官員迎“神人”王表,神神道道,語焉不詳,讓人更覺匪夷所思。時諺曰:“國將興,聽于民;國將亡,聽于神。”(裴注引孫盛語)其實孫權始終是“聽于神”的神諭主義。其后三嗣主將亡不亡,魏禪晉,蜀亦滅,它不死不活撐到最后。

        《吳志》卷十八專設吳范、劉惇、趙達三位占候家列傳,載錄各種卜筮讖應之事。如,孫權初為將軍時,吳范預言:“江南有王氣,亥子之間有大福慶?!彼f的“亥子之間”就是建安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這其間孫權擒關羽、定荊州,受封吳王,吳國始建。又,孫權在豫章時,問災變之事,劉惇以星躔推算“災在丹陽”,果然孫權之弟、時為丹陽太守的孫翊被手下人殺害。趙達擅九宮一算之術,亦見“東南有王者氣”,早早渡江南來。本傳謂:“孫權行師征伐,每令(趙)達有所推步,皆如其言?!痹陉悏酃P下,東吳歷史似有一種神諭的先驗邏輯,一切軍政大事冥冥之中皆有預設。

        當然,孫權本人就是神話的主人公,自有超越魏帝和蜀主的氣場和境界。主人公將退場之際,那些符命自然就成了失落的兇兆?!秴侵鱾鳌酚浭隽四欠N天崩地裂的驚悚場景—大風卷地,江海涌溢,高陵松柏斯拔,郡城南門飛落……

        孫權建國理念

        魏、蜀、吳三方建國理念各有不同,簡單說分別是代漢、祀漢、去漢。關于三者之意涵,筆者在《建安二十六年》(文津出版社2022年)一書中有專文陳說,可扼述如下: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以禪代方式踐祚,結束了漢朝歷史。這番以魏代漢的程序頗為復雜,其過程《魏志·文帝紀》未作詳述,但裴注引《獻帝傳》狀述其事,連篇累牘皆是新君舊君與諸臣互動的繁文縟節(jié)—臣下不斷上奏勸進,獻帝本人更是一再申明漢祚已終,從虞舜之義說到各地出現(xiàn)之祥瑞,無非說明禪代之事已是天命所歸。走禪代程序,不能完全視為權力轉移的一種偽飾形式(漢廷早為曹氏挾制,以魏替漢并未真正發(fā)生權力轉移),而是以這種方式昭示天下,曹氏從劉姓天子手里接過了漢家江山。這不但是作為一種合法性依據(jù),更重要的是它傳遞了國家讓渡的消息,旨在杜絕劉備、孫權以恢復漢室的名義興兵作亂,尤其是借以褫奪劉備承祧漢祚的資格。

        可就在曹丕成為魏文帝的第二年,劉備也趕緊做了皇帝。如果說魏國合法性來自獻帝禪讓,劉備則以宗室身份“祚于漢家”,這是其血脈帶來的根由。他在登基文告中宣示其“率土式望,在備一人”之嗣國資格,并譴責曹丕“載其兇逆,竊居神器”云云。蜀漢雖僅占據(jù)漢末十四部州中一個益州,卻并非作為割據(jù)政權而存在,數(shù)十年間始終持有大漢王朝的帝國心態(tài),理所當然認為普天之下皆為其漢家領土。蜀漢自己地盤太小,便以想象和征伐去拓展帝國疆域。征伐是后來諸葛亮、姜維折騰未果的事業(yè),但劉備在想象中已將中原劃入自己版圖。譬如,其分封諸王便發(fā)明了一種“遙領”制度,將封地一概置于境外?!妒裰尽は戎鱾鳌分^,劉備于章武元年(221)分封諸子,立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作為封地的魯、梁二郡國都在魏國境內。既是遙領,未能“之國”,也是宣示主權的一種話語方式。后主劉禪不僅將其六子分封到魏國,還跨境遙置封疆府署,作為對臣下的特進獎賜,如魏延、姜維就先后遙領魏地涼州刺史。

        相對而言,孫氏立國似乎逮不著實際的合法性。本來,東吳有孫堅從洛陽宮中獲得的傳國玉璽(《吳志·孫堅傳》裴注引韋曜《吳書》),那倒是一件“神器”,只是當初孫策向袁術借兵作為質押,后被徐璆所得致之獻帝(《魏志·武帝紀》裴注引《先賢行狀》)??赡菛|西不過是個物件,即使仍在孫權手里又能怎樣。

        當然,孫權自有說辭,就是直接訴諸天意。東吳建政只比蜀漢晚一年,自立年號“黃武”乃其初建之始。孫權是先稱藩,曹丕冊封他為吳王,他“先卑而后踞之”,在立國問題上延宕時久,七年后才以吳大帝身份登基。這個策略性過程比較復雜,這里不作詳述。總之,代漢、祀漢,都沒他的戲碼,孫權干脆拋開那個遠去的劉漢國家,將自己的政權來由完全歸結為天命。登基之日,他在祭天文告中這樣說:

        漢享國二十有四世,歷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氣數(shù)終,祿祚運盡,普天弛絕,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奪神器;丕子叡,繼世作慝,淫名亂制。權生于東南,遭值期運,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時行罰,舉足為民。群臣將相,州郡百城,執(zhí)事之人,咸以為天意已去于漢,漢氏已絕祀于天,皇帝位虛,郊祀無主。休徵嘉瑞,前后雜沓,歷數(shù)在躬,不得不受。權畏天命,不敢不從,謹擇元日,登壇燎祭,即皇帝位。惟爾有神饗之,左右有吳,永終天祿。(《吳主傳》裴注引《吳錄》)

        這登基的祭天文告中特意強調:“天意已去于漢,漢氏已絕祀于天!”申言“惟爾有神饗之”,就是要剝離漢業(yè)之因緣。

        本來,所謂“君權神授”就是一種合法性,但孫權干脆釜底抽薪,直接拉黑了世俗的皇權統(tǒng)緒??稍捳f回來,原先在他老爸手里的傳國玉璽就鐫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字樣,“有神饗之”之說,冥冥之中還是來自“受命于天”的漢家之命。

        以行轅為國都

        魏蜀吳三方,東吳最具草根性和原生特點。孫氏堅、策父子破虜討逆,縱橫天下,仍扎根于吳會之壤。建安五年孫策薨,孫權接領部曲,是時據(jù)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諸郡。曹操表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會稽太守本治山陰,孫權不之郡,卻留駐吳縣(今蘇州),顯然為軍事便利之計。此后其治所和國都均建于長江沿線,貼近荊州和曹魏地盤,擺出一種咄咄逼人的架勢。

        建安十三年,孫權自吳遷治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其時吳國尚未初建,只是將京口作為大本營。顧祖禹《方輿紀要》介紹說,“漢建安十三年,孫權徙鎮(zhèn)于此,筑京城,周三百六十步,于南面西面各開一門,因京峴山為名,號曰京鎮(zhèn)”(卷二十五南直七)。按此描述,這是一個不大的城池,更像是軍事堡壘。赤壁大戰(zhàn)后,劉備雄踞荊州,《先主傳》謂:“(孫)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本?,即京口。劉備詣京見孫權之事,見于《吳志》周瑜、魯肅、呂范諸傳。小說戲曲將此演繹為劉備招親故事,可發(fā)一噱。

        京口作為孫權治所只是三四年光景,很快又遷至秣陵(今南京)?!秴侵鱾鳌分^:“(建安)十六年,(孫)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yè)?!憋髁昱c京口相去不遠,此地古稱金陵,秦時置縣,西漢時一度為小侯國,東吳建都之前算不上什么通都大邑。自孫權到此,更名建業(yè),開啟六朝繁華的歷史。當然,孫權這時顧不上都城規(guī)劃與建設,重點是改造臨江的石頭城,是從軍事戍防考慮。故左思《吳都賦》有“戎車盈于石城,戈船掩乎江湖”之語。從建安十六年到二十五年,孫權在建業(yè)這九年中,與曹魏在東興至皖城一線互有攻防,吳軍幾度推進到合肥均功敗垂成,而曹軍亦未能突破濡須口(在今安徽無為縣)。

        建安二十四年,東吳滅關羽,定荊州。翌年曹操薨,曹丕稱尊后改元黃初。二年,劉備亦稱帝,就在這個歷史節(jié)點,孫權悍然將都城遷至武昌?!锻ㄨb》胡三省注曰:“既城石頭,又城武昌,此吳人保江之根本也?!逼鋵?,這不是防御思路,是以行轅為國都。武昌地理位置接近中原,曹魏尚占據(jù)荊州北部(襄陽、江夏等七個郡),孫權將國都推至前線,大有進攻意圖。但這同時也使自己處于“豺狼交接”的夾縫中。此際東吳雖向魏國稱藩,但因拒絕質押太子登的征命,面臨三路攻來的危局。孫權一方面臨江拒守,一方面“卑辭上書,求自改悔”,施以緩兵之計。

        東吳黃龍元年夏四月,孫權即皇帝位,是年九月便將都城遷回建業(yè)。在武昌的九年中,東吳鞏固了荊州西部,卻未能楔入中原,孫權這時感受到國都置于疆畔之弊。比之武昌,建業(yè)防御態(tài)勢較好,至少不會腹背受敵。當然,回遷建業(yè)另有一個重要原因,此際孫權的戰(zhàn)略思路已轉向遼東和海外。

        起初,重新作為都城的建業(yè)并未大規(guī)模興建宮苑,孫權居住的建業(yè)宮還是早年從京口遷來時建造的將軍府。至赤烏十年(247)改建時已窳敗不堪。這年二月,孫權遷居太子所住的南宮,在將軍府原址修建太初宮。從三月開工到翌年三月竣工,正好用時一年。工程如此快速是因為驅使文武百官投入大量義務勞動(曹叡修洛陽宮亦如此),另一個原因是太初宮所用建材系拆之武昌宮的磚瓦木材。孫權聲稱效仿大禹以“卑宮為美”,其實是因為“軍事未已”而未敢過度勞民傷財。

        吳大帝之后,孫亮、孫休兩位均為弱主,未治都城宮苑。至寶鼎二年(267)末代吳主孫皓開始大興土木,起昭明宮,面積與太初宮相當,工程僅耗時半年。當然亦驅使官員為勞役,“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攝伐木”(裴注引《江表傳》)。孫皓頗能折騰,可謂“王事靡盬,不遑啟處”,在此之前(甘露元年,265)曾遷都武昌,一年后又從武昌遷回建業(yè)。這位酒色荒淫的皇帝亦幻想開土拓疆,聞說北方防守空虛,以為徙都武昌可伺機長驅中原,未免作畫餅之想。

        將國都置于武昌,遠離吳會富庶之地,必然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物資給養(yǎng)全靠長江下游泝流運輸(想來孫權那時亦如此),左丞相陸凱上疏稱“揚土百姓,以為患苦”,舉童謠諫曰:“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居。”(《吳志·陸凱傳》)孫皓很快就回遷建業(yè),恐怕亦是國力難以支撐如此繁重的物流。吳都在建業(yè)與武昌之間來回折騰,反映了孫氏爺孫兩輩的戰(zhàn)略躊躇。

        征伐宗部與山越的長期戰(zhàn)爭

        唐長孺先生早年所作《孫吳建國及漢末江南的宗部與山越》(《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5年),論述孫氏建國前后征剿宗部、山越之長期斗爭。所謂宗部(又作宗伍),即江南地區(qū)以山越(山民)為基礎的宗氏武裝。這種山野強宗不同于北方士族,亦不同于本地豪門世家,向未濡染儒學教化,又完全處于王權治外,且好武習戰(zhàn),不時與官府發(fā)生沖突。陸遜初入孫權帳下,即建言曰:“山寇舊惡,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難以圖遠。”(《吳志·陸遜傳》)確實,東吳建國須面對攘外安內兩大要務:一邊與曹操、袁術、劉繇、劉表等各路豪強相抗衡,一邊要掃蕩其域內大大小小的草莽武裝。

        自堅、策父子討伐許昭、祖郎、嚴白虎開始,孫氏集團一直致力于消滅江南宗部武裝?!秴侵尽份d述各地山越之患并及孫吳之征討行動,見于孫權、太史慈、士燮、孫賁、孫輔、呂蒙、黃蓋、韓當、蔣欽、周泰、潘璋、朱治、呂范、駱統(tǒng)、陸遜、賀齊、全琮、呂岱、周魴、鐘離牧、潘濬、陸凱、諸葛恪諸傳(包括裴注所引諸史)。江南山越草莽分布甚廣,尤以丹陽、會稽、東安、鄱陽、海昏、廬陵、武陵等處為盛。如丹陽一地,自孫策以來,數(shù)十年間迄未平定。建安中陸遜、賀齊等繼而進剿,嘉禾三年(234)諸葛恪領太守,又大舉掃蕩。諸葛恪此役歷時三年,方得平定宗伍使山民歸化。

        東吳與宗部的戰(zhàn)爭有一個實際所得,就是擄獲山越之民,納入諸將領的部曲和莊戶(所獲田客又稱“復客”),即所謂“強者為兵,羸者補戶”(《陸遜傳》)?!秴侵尽分T傳有許多這樣的記載。如,黃武七年,全琮領東安太守,以“招誘降附”的手法對付山越,“數(shù)年中得萬余人”(《全琮傳》)。之前,凌統(tǒng)進山征討,亦以“恩威”誘之,“得精兵萬余人”(《凌統(tǒng)傳》)。陸遜早年進剿丹陽數(shù)地,“得精卒數(shù)萬人”,嘉禾中破鄱陽等三郡,“料得精兵八千余人”(《陸遜傳》)。諸葛恪平丹陽山越,從俘虜中“得甲士四萬”,其“自領萬人,余分給諸將”(《吳主傳》《諸葛恪傳》)……從這些實例可以看出,進山征伐所獲的人力資源源源不斷地補充了東吳的軍隊和農(nóng)業(yè)人口。

        唐先生文中特別指出,討伐宗部與山越的長期戰(zhàn)爭,使東吳形成一種獨有的領兵制度和復客制度,并由此影響其國家建構。漢末三國時期,各路豪強糾合宗氏鄉(xiāng)黨起事,其部曲本身多具私兵性質,或稱“家部曲”(語出《吳志·顧雍子邵傳》裴注引《文士傳》)。應該說,這種情形并非東吳特有,曹魏將領中李典、呂虔、許褚等亦自擁部曲,不過他們的私兵只是從鄉(xiāng)里帶出來的兵勇,亦未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而東吳將領的私家部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世襲,跟他們的莊戶田客一樣,父子兄弟遞相繼承。這種制度設計,顯然是根據(jù)戰(zhàn)功實行利益分配。在“君君臣臣”的制度安排中,其將相大臣亦各有自己的實體經(jīng)濟,這就加入了一種類似合伙人的利益關系。

        東吳的國家構成更接近漢初的分封體制,孫氏宗親及異姓將領權益均霑是其特色。

        關于北人與南人

        漢末群雄破黃巾討董卓,吳會精英趁勢崛起。堅、策父子破虜討逆,馳驅中原,大量網(wǎng)羅北方人氏,故東吳將相大臣中北人竟不在少數(shù)。

        檢點《吳志》諸傳,除去孫氏宗室子嗣,不算孫氏集團之外的劉繇,凡列五十八人(不計各傳所附子孫)。其中北人十四,即太史慈(東萊)、張昭(彭城)、周瑜(廬江)、魯肅(臨淮)、程普(右北平)、韓當(遼西)、陳武(廬江)、甘寧(巴郡)、潘璋(東郡)、呂范(汝南)、丁奉(廬江)、趙達(河南)、王蕃(廬江)、樓玄(沛郡)等;還有,避亂江東或交州的北人十五,有士燮(魯國)、諸葛瑾(瑯邪)、步騭(臨淮)、張纮(廣陵)、嚴畯(彭城)、程秉(汝南)、薛綜(沛郡)、呂蒙(汝南)、徐盛(瑯邪)、呂岱(廣陵)、是儀(北海)、胡綜(汝南)、劉惇(平原)、諸葛恪(瑯邪)、濮陽興(陳留)等。兩項合計二十九人,正好占一半。當然,《吳志》立傳并不十分允當,這里僅取作一個統(tǒng)計樣本,不及其他。

        上述北人名單中多為孫氏建國前后的肱股之臣,籍貫分布甚廣。東吳雖植根吳會之壤,倒是很具有五湖四海的特點,而反觀曹魏和蜀漢集團,卻絕無江東人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好像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過去周一良先生有個說法,認為是北人對南人持有偏見,而江東遠離中土文化圈,吳人本身亦有自卑情緒(《晉書札記》,見《魏晉南北朝史札記》,中華書局1985年)。周先生說的是西晉王朝如何對待吳人,但西晉承續(xù)曹魏而來,魏晉風尚大率相似。不過,這說法似乎簡單些,先前長安、洛陽不乏吳會人物,如前漢之朱買臣、嚴助、鄭吉,后漢之王充、嚴光、魏朗、許靖、朱儁、陸康等,都來自會稽郡(東漢中期之前會稽包括吳郡)。何以三國時期又是另一番情形?這不大好解釋。三國人物之地域關聯(lián)性當有其他因素,或是值得深入討論的。另如:潁川之于曹魏,荊襄之于蜀漢,似乎都有其特殊意義。

        不過,以郡望而論,東吳人物出自吳郡、會稽二郡最多,孫權家族本出富春(今杭州富陽區(qū)),漢末三國此地屬吳郡,浙水(錢塘江、富春江)以東接壤會稽郡。居于東吳核心地帶,吳會大族所受用,亦體現(xiàn)這個政權的原生性。至東吳政權后期,確實南人多居要津。審核《吳志》列傳人物,吳郡、會稽二郡先后凡二十二人,吳郡有顧雍、凌統(tǒng)、朱桓、陸遜、陸績、張溫、吾粲、朱據(jù)、全琮、周魴、陸凱、孫峻、孫綝、韋曜等十四人,會稽則是闞澤、董襲、虞翻、駱統(tǒng)、賀齊、鐘離牧、吳范、賀邵等八人。其中顧、陸、朱、賀等高門大族尤為顯貴,對東吳政治影響甚巨。唐長孺《孫吳建國與漢末江南的宗部與山越》文章里借此論證南人對北人的排斥,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在孫吳末期政治上占有特殊地位的便只剩下了南方大族,非土著的北來僑寓即便開國元勛又是漢高門如張昭、周瑜、諸葛瑾之后都倒了霉。魯肅、呂蒙之后也無著稱人物,孫皓時三公之位幾乎全是南人,直到晉代江南大族沒有一家是孫吳時南來的北人。這個事實說明宗族鄉(xiāng)里的結合排斥了這些外來者。

        不過,唐先生所謂南方大族排斥外來者的看法,未免臆說。東吳后期南來之北人衰頹不振是事實,但未必是南北地域性攘斥。這里有幾個因素不能忽略:

        一、東吳北方人氏中最重要的三位元勛都過早夭折,周瑜卒于建安十五年(36歲),魯肅卒于二十二年(46歲),呂蒙卒于二十五年(42歲),他們都沒有活到東吳建國之日。周瑜一子早卒,一子初拜將封侯,后獲罪流徙廬陵,為此諸葛瑾、步騭(二者皆北人)聯(lián)名上疏求情,而朱然、全琮(二者皆南人)“亦俱陳乞”。此子不知何罪,有稱“酗淫自恣”,但顯然不是南人排斥而構陷。至于張昭二子,因牽入魯王爭儲而罹難。諸葛瑾后人亦“倒了霉”,指諸葛恪被孫峻設局誅殺。這些純是權力斗爭,無關乎地域、宗族。

        二、君臣相拗,是一大問題,而吳主心目中并無南北厚薄之分。北人張昭反對與遼東公孫淵結盟,孫權不聽,此老便稱疾不朝。南人陸遜諫阻出師夷洲及朱崖,孫權也不聽。位高權重的陸遜但因卷入立儲之爭,屢遭孫權斥責竟“憤恚致卒”。孫權之后三嗣主時期,大臣得寵或失勢亦并無地域因素。

        三、魯王霸與太子孫和爭儲,形成“二宮構爭”之局,撕裂了東吳王室及整個士族集團,此中情形可見《吳主五子傳》裴注一則引文:“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jù)、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尚書丁密等奉札而行,宗事太子。驃騎將軍步騭、鎮(zhèn)南將軍呂岱、大司馬全琮、左將軍呂據(jù)、中書令孫弘等,附魯王。中外官僚,將軍大臣,舉國中分?!保ㄒ蠡锻ㄕZ》)顯然,太子黨與魯黨開撕,并非以南北選邊站隊。

        四、民間的地域歧視和排斥不能說沒有(至今陋習仍存),但是在東吳國家政治層面的爭斗和傾軋無疑超越了鄉(xiāng)閭俗見,事實上不存在“宗族鄉(xiāng)里的結合”這種集團勢力,沒有確鑿證據(jù)可以認定南方大族擠兌北人。

        有趣的是,唯見記載的地域歧視倒是在江南大族之間。《世說新語·政事》有一則記述會稽與吳郡之爭釁,實令人發(fā)噱。賀邵(賀齊之孫)初任吳郡太守時,閉門不出,吳門大族譏之為“會稽雞,不能啼”,賀氏即回懟“不可啼,殺吳兒”。于是檢察吳郡顧氏、陸氏不法之事,報告朝廷。其時,陸抗(陸遜之子)都督荊江軍事,急忙從江陵趕赴建業(yè)向孫皓求情,好歹將這麻煩事擺平。說來有些八卦,卻偏說南人窩里斗。

        作為吳會大族的賀氏、陸氏后來皆不幸遭殃。賀邵犯顏直諫,因被誣告其“謗毀國事”,天冊元年(275)被孫皓殺害。陸凱亦有直諫之名,據(jù)傳還參與萬彧等人的廢立之謀,其生前孫皓未敢下手,只是“陸抗時為大將,在疆場,故以計容忍”(《陸凱傳》)。鳳皇三年(274),陸抗一死,陸凱家人就被流徙荒陬海隅。兇頑驕矜的孫皓對南人并不手軟。

        二○二四年六月五日整理

        日本a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精品国品一二三产品区别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喷| 亚洲深夜福利|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国产成人cao在线| 久久精品有码中文字幕1| 男女搞黄在线观看视频| 大陆老熟女自拍自偷露脸| 欧洲美女熟乱av|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日本污视频| 亚洲无av高清一区不卡|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综合| 手机福利视频|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男同|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内射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乱人伦AⅤ在线麻豆A| 国产三级精品av在线|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9191在线亚洲精品|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 亚洲av无码成h在线观看| 国模丽丽啪啪一区二区|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天干天天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av极品|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香蕉人妻av久久久久天天|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狠狠| 三级网站亚洲三级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