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澤
在華夏歷史中,有一個以平淡雅致為美的時代。
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與儒釋道三種思想的盛行,讓當時的社會風氣從對外部事物的注重轉向了對內(nèi)心修養(yǎng)的重視,文人墨客與士大夫穩(wěn)健而淡泊的人生態(tài)度,給予了這個時代婉轉如歌的藝術源泉。
這便是宋朝,一個將社會責任與個性自由相結合的時代,其平淡雅致的藝術極境,破開了雅俗之墻,將高雅與否的紛爭引到主體的思想上,而并非凡俗之物的雅俗之辨。
思想開放的宋朝,催生出對藝術的探索之心,將始見于唐朝的茶道藝法——茶百戲,變成了士大夫推崇備至的文化活動,而古時四雅琴棋書畫中的“畫”,也在此時換作了水丹青。
水丹青,即點茶作畫。
用點茶所形成的湯花勾勒出瑰麗壯美的景色,不限于山水云霧、花鳥魚蟲等素材,惟妙惟肖又朦朧如織的畫面,如人間百態(tài)、眾生百戲。因畫作于茶上,故又名茶百戲。
茶百戲,是宋人的茶道藝術。
茶百戲以白色為點綴,配以深色背景構圖,可用清水多次幻變圖案,其惟妙惟肖的程度相比傳統(tǒng)繪畫更具流動、靈動的意趣。
“茶百戲,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薄肚F茗錄》中關于茶百戲的這段記載,就是茶百戲的成圖原理與機巧之處。
作茶百戲時,需要用到茶爐、茶臼、茶碾、茶篩、茶瓶、茶盞、茶筅、茶籮、茶勺、水盂等工具。再將烏龍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的團餅,經(jīng)過炙茶、碾茶、羅茶、候湯、注湯、燙盞、擊拂、點茶和分茶等工序。
所謂“清水畫丹青”,非??简炞鳟嬋藢λ?、茶匙運行的速度及切入角度等因素的把控,只拿一柄茶匙點水,要在茶湯上做出粗細、深淺不同的圖形,這樣的功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用水磨般的耐心千錘百煉。如此,一盞纖巧靈妙的水上丹青妙飲,才得大成。
茶百戲始見于唐,宋代時發(fā)展到了巔峰,尤其在閩北茶區(qū)較為流行。直到元代以后,因為點茶法的沒落與泡茶法的興起,讓茶百戲的傳承趨于斷崖式消弭,近代以后幾近失傳。
直至2009年,有傳承者慢慢發(fā)掘并恢復了這一古老的技藝。章志峰就是茶百戲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22年風靡一時的影視劇《夢華錄》的制作組,就曾經(jīng)邀請章志峰為劇組人員進行培訓與教學,將茶百戲這一古老的文化呈現(xiàn)在影視劇中,再度展現(xiàn)在大眾眼前。
茶百戲是了解宋代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國茶文化繁盛時期的產(chǎn)物,反映的是宋人高雅的藝術情操和豐富的精神世界。
茶百戲曾盛行于閩北武夷山一帶,始于唐盛于宋,近代以后幾近失傳。它與琴棋書畫并列,是中國歷史上以茶湯為介質,用清水幻變圖案的唯一方式。章志峰為探尋點茶法,從幾萬首古詩詞中挖掘整理,兩度赴日研學日本茶道。2005年,恢復點茶原料研膏茶技術;2009年,首次恢復茶百戲技藝并創(chuàng)立丹青流插花;2013年,研膏茶和茶百戲技藝獲國家發(fā)明專利,出版茶百戲專著。
章志峰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讀于福建農(nóng)學院(現(xiàn)福建農(nóng)林大學)茶葉專業(yè)。他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時無意中了解到茶百戲。“當時非常好奇茶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圖案。在詢問導師葉教授后,他指出茶百戲技藝早已消失?!闭轮痉逭劦?,“之后我在葉教授的支持與鼓勵下,決定要研究茶百戲?!?/p>
在研究技藝的過程中,章志峰發(fā)現(xiàn)研究茶百戲最大的困難在于點茶法的消失。他說道:“茶百戲是在點茶法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是點茶技藝的游藝化,所以點茶法是茶百戲的基礎?!睘榱颂綄c茶法,章志峰在1997年赴日本留學一年,初步接觸了日本茶道,后于2004年受外交部選派,作為中國首位茶學專業(yè)的國際交流員到日本講授中國茶文化。在此期間,他不僅系統(tǒng)地學習了日本茶道,還向茶道老師深入學習并交流了點茶法技藝。在日本的這兩年,章志峰從日本茶道的點茶法變遷(工具和方法的變化)中追溯中國的點茶文化,證實了中國古代點茶法飲用茶湯泡沫的歷史,這為他回國研究茶百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了點茶法的技法基礎,還缺少實現(xiàn)茶湯幻變圖案的基本條件——團餅茶。于是,章志峰在2005年開始選擇合適的茶園,對不同的茶樹品種、栽培管理措施、采摘標準及團餅茶制作,配合以點茶技巧進行了大量的對比試驗。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之后,終于在2008年實現(xiàn)通過湯瓶注湯幻變圖案。之后,章志峰又通過一年多的時間與專家們反復論證,證實其恢復的茶百戲與古籍中所描述的一致,并于2009年對外公開宣布恢復了失傳已久的茶百戲技藝。在章志峰的努力下,茶百戲在2010年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并在2013年正式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這項技藝也從最初僅能在綠茶茶湯中形成圖案,擴展至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等各種茶類,圖案保留的時間也從古代的瞬時延長至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