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清香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實驗學校六年級(1)班 黃思瑜
又到端午節(jié)了,我嗅到了陣陣清香,每種香味都各具特色。
第一種清香來自粽子。南方和北方粽子的口味各有不同:北方喜甜,有紅棗粽、赤豆粽、蜜餞粽等,口感甜淡、清香;南方喜咸,有豬肉粽、火腿粽、蛋黃粽等,口感咸香滑嫩。無餡白粽也適合一些人的口味,用清水淘洗后,糯米透亮可愛,散發(fā)著誘人的米香。箬葉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草香撲鼻。粽子蒸好出鍋后,粽葉的香味不再生澀。剝開淡綠色箬葉,細軟的白粽清甜、潤滑、爽口。蜂蜜涼粽更受到一些人的青睞,它白瑩如玉,用絲線或竹片包裹,再淋上蜂蜜或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
另一種清香來自艾草。民間有“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的說法。古時,家家都在門前掛艾草,以驅趕蛇、蝎、蟾、蜈、蜘“五毒”。艾草布滿茸毛,氣味如同雪天的空氣清涼、溫和。初聞,它似雛菊般清香;再嗅,如涼瓜片般淡香;細品,像薄荷的草香,甜、涼、香、苦融為一體,驅蟲排毒有特效。
還有一種清香來自香袋。香袋就是香囊,端午節(jié)佩香袋的習俗自古有之。香袋用彩色碎布和“長命縷”五彩絲線制成,里面裝有各種香料,是氣味清甜的吉祥之物。據(jù)說五色絲象征五色龍,可以保佑平安,使人健康長壽。有的香袋含有開竅化濁的中草藥,具有凈化空氣、驅蚊除害、祛邪醒腦等功效。在古人眼中,香囊是一種配飾,可以增強體香,表達祈福納祥、驅邪避穢的美好愿望。如今把香囊戴在胸前,或掛在背包或放在房間,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這便是端午的清香,也是端午的靈魂。
此處表述枯燥而平淡,可參照謝墉《粽子》中的詩句進行修改,表達出對白粽的贊美之情,使語言優(yōu)美、生動、簡潔。
建議刪掉“蜂蜜涼粽”,詳寫“無餡白粽”,將“一些人”改為“我”,以便抒發(fā)“我”對“無餡白粽”的喜愛,為全文的“情感”暗線做鋪墊。
本段結尾倉促、意猶未盡,可補充“我”對艾草的認知和感悟。
這段文字與前文重復,可刪掉,同時補充“我”佩戴香囊的切身體會,抒發(fā)“我”對香囊的喜愛之情。
編輯診斷
文貴有情,感人心者情為先。好文章應該以情感人,打動讀者。習作緊扣“清香”,從粽子、艾草、香袋中探尋端午的“靈魂”,以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經典魅力。但習作語言枯燥、平淡,個人感情表現(xiàn)不足。建議處理好“物香”與“情感”的關系,寫出“我”的情感體驗,做到以情感人。
端午的清香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實驗學校六年級(1)班 黃思瑜
又到端午節(jié)了,我仿佛嗅到了陣陣清香,每種香味都各具特色。
第一種清香來自粽子。南方和北方粽子的口味各有不同:北方喜甜,有紅棗粽、赤豆粽、蜜餞粽等,口感甜淡、清香;南方喜咸,有豬肉粽、火腿粽、蛋黃粽等,口感咸香滑嫩,而我更喜愛無餡白粽。詩曰:“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將箬葉苧絲韜。炊余脹滿崚嶒角,剝出凝成細纖膏?!睂嵃兹缬竦呐疵子盟韵锤蓛?,再用箬葉嚴密包裹,然后用苧麻絲線捆結實。煮熟的粽子挺實飽滿、棱角分明,剝掉箬葉后,粽子如同凝脂,晶瑩可愛。我迫不及待咬上一口,唇齒間清淡的米香、輕柔的葉香、鮮美的草香相互融合,清甜爽口,回味綿長。
另一種清香來自艾草。民間有“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的說法。古時,家家都在門前掛艾草,以驅趕蛇、蝎、蟾、蜈、蜘“五毒”。艾草布滿茸毛,氣味如同雪天的空氣清涼、溫和。初聞,它似雛菊般清香;再嗅,如涼瓜片般淡香;細品,像薄荷的草香,甜、涼、香、苦融為一體,驅蟲排毒有特效。我喜歡把艾草掛于窗戶,其芳香能凈化空氣、醒腦安神,給我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不得不感謝大自然的恩賜。
還有一種清香來自香袋。香袋就是香囊,端午節(jié)佩香袋的習俗自古有之。香袋用彩色碎布和“長命縷”五彩絲線制成,里面裝有各種香料,是氣味清甜的吉祥之物。據(jù)說五色絲象征五色龍,可以保佑平安,使人健康長壽。有的香袋含有開竅化濁的中草藥,具有凈化空氣、驅蚊除害、祛邪醒腦等功效。奶奶為我刺繡了一個乖巧、玲瓏、呆萌、可愛的熊貓香囊,我愛把它掛于書包。奶奶說:“熊貓香囊身佩戴,避邪祛病祈安寧?!蔽矣X得,佩戴香囊更是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是我們對民間工藝的喜愛和敬仰。
這便是端午的清香,也是端午的靈魂。
此處引用謝墉《粽子》中的詩句,并對白粽進行了精準表述,道出了“我”喜愛白粽的原因,既蘊含贊美之情,又收到底蘊豐盈、文采斐然的效果。
此處運用排比的手法,語言鮮活靈動,節(jié)奏明快,極具感染力,表現(xiàn)了“我”對粽子的喜愛。
此處的細節(jié)情真意切,借“我”對艾草的喜歡,抒發(fā)了“我”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此處補充佩戴香囊的細節(jié),并融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化抽象為具象,借對香囊的喜愛,表達對民間工藝的喜愛和敬仰之情,“我”的情感達到高潮。
編輯點評
本文構思精巧,以清香為明線,以“我”的情感為暗線,明暗交融,相得益彰。小作者通過粽子、艾草、香袋這三種“清香”,探尋出端午的“靈魂”,抒發(fā)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以及對民間工藝的喜愛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