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經音樂治療常用于來訪者的肢體、語言等康復活動。本文通過對一位男性來訪者進行為期四周的線上神經音樂療法的干預研究,探討音樂治療與康復運動的結合訓練對來訪者的肢體能動性的影響。結果:對比第一周干預前與最后一周干預后的數(shù)據(jù)后結果顯示,該來訪者的走路速度有較為明顯的提升,雙手擺動幅度有所增加。除此之外,神經音樂療法對該來訪者的肢體能動性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神經音樂療法;肢體能動性;康復
1?神經音樂療法
現(xiàn)代音樂治療開始于20世紀中期,并且在影響人的心理、情緒等方面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1]。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左右,科學家與學者們開始著重研究音樂對大腦功能的影響。大腦控制著人的語言功能、認知功能與運動功能等一系列支撐人類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種功能。而越來越多的生物醫(yī)學專家、康復醫(yī)師等專業(yè)人士發(fā)現(xiàn)了音樂可以幫助患者受傷的大腦重新恢復各項功能。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神經音樂治療(Neurological?Music?Therapy,NMT)的理念開始在國際中嶄露頭角,并成為神經科學研究的內容之一。
目前,在神經音樂治療方法中,包含6項基本的原理與20多種的治療方法。根據(jù)Thaut教授的總結,6項原理包括:(1)在NMT中,音樂治療干預活動是針對由于大腦損傷造成的來訪者的認知、情緒、語言和肢體能動性的變化而設計的;(2)NMT是基于神經科學中的音樂接收、音樂輸出、音樂對于非音樂腦的行為功能的影響的模式;(3)干預方法的技術名稱與應用是有標準的,而非隨意的,并且切合來訪者的需求與目標;(4)干預方法是基于科學研究得出的數(shù)據(jù),并且是針對非音樂目標的;(5)治療師除了需要有音樂與神經音樂治療方面的知識外,還需要學習神經解剖學、神經病理學、康復學等方面知識;(6)神經音樂治療是一門交叉學科,其他健康領域的治療師也可以將音樂治療的理念與他們各自的專業(yè)相結合[2]。
2?神經音樂療法與康復學科的結合
在這20種的治療方法中,有許多理念可與康復學科很好地結合,例如,75%左右的來訪者會出現(xiàn)影響運動、感覺和其他影響日常生活的功能性障礙[3]。部分來訪者會出現(xiàn)走路步幅較小,走路不平穩(wěn)等情況,嚴重影響到日常的活動與生活質量[4]。治療師可選擇音樂聽覺刺激(Rhythmic?Auditory?Stimulation,RAS)的方法幫助來訪者進行康復活動。在RAS技術中,節(jié)拍器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但對于來訪者的運動功能的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5]。節(jié)拍器能提供的是穩(wěn)定的、有規(guī)律的以及可預測的聽覺提示,來輔助走路相關的康復活動。正如神經音樂療法中的第六條原理所示,其他領域的治療師,如康復治療師在培訓后,可以迅速地掌握節(jié)拍器的使用方法,并且運用在患者的康復活動中。在現(xiàn)有的外文文獻中,音樂治療師與其他領域的治療師主要研究了RAS技術幫助帕金森患者提升走路功能。例如Lohnes在2011年對比了在沒有節(jié)奏與有節(jié)奏提示下來訪者的走路情況[6]。由于考慮到RAS技術幫助恢復走路功能的特性,所以在本文中,同樣采取RAS技術,研究神經音樂療法對來訪者的肢體能動性康復的有效性[7],并使用節(jié)拍器幫助來訪者提升步速、步伐。因此,本文假設RAS技術:(1)對來訪者的肢體能動性有一定的提升;(2)RAS技術能在四周的干預活動中幫來訪者提升步伐。
3?研究方法
作者通過網絡招募的方式,進行實驗人員的招募。招募過程中告知來訪者此次線上音樂治療活動將采用全程錄音錄像的形式對來訪者的干預活動進行記錄,為后續(xù)的研究活動佐證,并與來訪者簽署了同意書。在來訪者熟悉所實驗內容與實驗過程,并能確保參與四周的干預活動后,治療師對該來訪者進行全面的評估活動。
4?干預方法
4.1?來訪者基本情況
Z同學,漢族,男性,據(jù)治療師觀察,Z同學走路時,腳踝基本沒有彎曲角度,左側大腿有明顯內旋。左側手臂肌張力過強,并無法隨走路擺動左側胳膊。來訪者自述表示:在走路時,腿部腳踝還不會轉動,導致走路走不快,左上肢行動明顯受限。想先行改變走路問題,再過渡到上肢。在評估對話中,治療師能比較明顯地感受到來訪者內心的壓力與不安,來訪者的非語音的回應與語言的回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在治療中常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很積極,并愿意配合治療師的工作。來訪者非常鐘愛流行歌曲,但不愿開口唱歌,認為自己唱不準歌曲,對唱歌的活動產生明顯的抗拒心理。因此,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治療師將本次四周的目標設定為:(1)提升走路的速度;(2)提升走路的平穩(wěn)性。
4.2?音樂元素
在神經音樂治療中,節(jié)奏是非常有效與常見的一個音樂元素,并在線下的臨床活動中,針對步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此次的線上活動中,首先,節(jié)拍器是衡量來訪者的步速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音樂元素之一。其次,考慮到來訪者的心理壓力與情緒狀況,治療師在每次治療開始前與結束后使用較為輕柔的、速度較慢的音樂對來訪者進行放松。在上肢的康復訓練中,使用來訪者偏愛的音樂與現(xiàn)場演奏的節(jié)奏感較強、重復性較多的旋律。
4.3?活動記錄
本次研究采用神經音樂治療學理論中RAS的記錄方式,在一定的距離內,計算來訪者走路的節(jié)奏、速度與步幅,計算方式如下:Cadence(節(jié)奏)=60/秒×步數(shù);Velocity(速度)=60/秒×米;Stride?Length(步幅)=速度/節(jié)奏×2。在第一次治療前與最后一次治療后,分別記錄來訪者的三項數(shù)據(jù),并進行對比得出結果?;顒尤掏ㄟ^騰訊會議進行,活動過程也全程錄像,以便提升測量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以及思考線上模式的音樂治療對來訪者的肢體能動性的恢復起到的積極作用。
4.4?干預過程
此次的干預活動總共進行四周,于每周四的17點整為來訪者進行一次45分鐘的干預活動。每次活動的組成形式包括:(1)問候活動,主要為了解來訪者在過去一周的情況是否有變化,是否遇到的新的難題;(2)放松活動,幫助來訪者感知集中注意力,感受身體的變化,并對來訪者進行正面的語言鼓勵,幫助來訪者建立信心;(3)干預活動,包括腿部的針對平衡的訓練以及手部針對抓握能力的訓練;(4)走路訓練,在此過程中,對來訪者的步速、步幅及節(jié)奏進行記錄,并加入節(jié)奏的元素進行干預;(5)結束與討論。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周:在評估過后對來訪者有初步的了解,并且針對其目前的身心狀況進行活動的設計。首先,在沒有任何的活動前對來訪者進行無音樂刺激的數(shù)據(jù)測量。來訪者根據(jù)平時走路的習慣與速度進行走路,治療師進行活動的記錄。其次,針對來訪者的下肢雙側承重能力進行配合著音樂的訓練,并且使用節(jié)奏語言指導信號(RSC)方式對患者進行音樂的引導。
第二周:在5至10分鐘的放松運動過后,對來訪者本周的狀態(tài)進行跟蹤了解,在步態(tài)訓練中,使用即興演奏式音樂治療匹配來訪者的運動。使用上行的旋律匹配來訪者抬腿或抬胳膊的動作,以及使用下行的旋律匹配來訪者落腿或落胳膊的動作。例如:旋律走向為Do、Re、Mi、Fa、Sol、Sol,口頭指令為抬、抬起胳膊(腿)等;旋律走向為Sol、Fa、Mi、Re、Do、Do,口頭指令為落、落下胳膊(腿),幫助來訪者提升肢體的控制能力。
第三周:在5至10分鐘的放松與談話活動之后,主要進行針對來訪者的上肢能動性的訓練。在這一周,使用的較多的是弦樂器,并且使用刮奏的方式匹配來訪者的抬手及落手的動作。其中,自鳴針是一個較好能夠匹配到來訪者動作的,并且非常好演奏的弦樂器。
第四周:對整個四周的活動進行一個整合練習。治療師幫助來訪者回憶前三周的活動,并且由來訪者自主選擇練習的順序。除此之外,還加入走路的訓練,走路時治療師使用節(jié)拍器與鼓聲相結合的音樂刺激,幫助來訪者提升步速。
5?結果
干預前,來訪者完成10米路程的時間約是14.39秒,四周干預后,時間縮短至10.36秒。因此,在10米的路程中,來訪者走路的節(jié)奏由干預前的62.55步/分鐘增加至86.87步/分鐘,速度由41.72厘米/秒提升為57.91厘米/秒。兩個指數(shù)都有比較明顯的提升。雖然步幅增加較少,但是也呈正向增長。同時,來訪者自述感覺在走路中患側手部放松很多,手部蜷縮的動作減輕很多,讓其較為開心。
6?思考
在嘗試線上形式的神經音樂治療與康復相結合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對來訪者的康復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這過程中同樣存在一定的問題,下面就針對有康復需求的來訪者,采用線上音樂治療的方式進行分別的討論。
6.1?線上音樂治療的優(yōu)勢
首先,由于音樂治療的加入,讓來訪者的單一康復活動變得更加有趣。治療師現(xiàn)場演奏的樂器可以較容易地匹配到來訪者的速度,并在潛移默化中對來訪者的節(jié)奏進行一定的干預。同時,音樂治療師的參與使得現(xiàn)場音樂與來訪者的狀態(tài)比播放音樂更加貼合。在目前已發(fā)表的文章中,有一部分干預活動是由非音樂治療師使用預先錄制好的音樂或現(xiàn)成的音樂為來訪者播放[7]。這類方法是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無法確保同一首音樂可以被反復使用,并且對每一位來訪者都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音樂治療師需要對來訪者目前的情緒狀態(tài)、運動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進行音樂活動的設計。因此干預過程的靈活性更高,并且對每一位來訪者的匹配度更高。
其次,神經音樂治療所采用的原理較為簡單,使用最多的就是同步原則,也就是說使音樂配合到來訪者的目前的狀態(tài)。但其中使用的樂器的元素也以簡單為主,例如有強烈節(jié)奏感的節(jié)拍器。節(jié)拍器使用便捷,無需強大的音樂背景,因此,無論是音樂治療師或是其他專業(yè)的治療師,都可以快速學會并使用。并且,節(jié)拍器種還可呈現(xiàn)強弱對比,或強弱均勻,可適用于不同的音樂活動。
6.2?線上音樂治療的局限性
在線上音樂治療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部分限制。首先,不是所有的來訪者都擁有足夠的樂器。例如,在線下的音樂治療臨床中,治療師通過設計小型樂器沙錘、手鈴等樂器的演奏,幫助來訪者提升手部的抓握能力。但是來訪者家中通常缺少相應的樂器,并且較難找到替代物。因此,治療師需擁有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從現(xiàn)有的工具中挑選合適的替代物,或者尋找替代的干預活動。此次的活動就調整為治療師配合來訪者演奏相應的樂器。然而來訪者并未能從活動中得到很好的手部抓握能力的訓練。
其次,可能存在場地不夠的因素。在本次活動中,來訪者擁有一個足夠長的小院,可以為測量數(shù)據(jù)提供場地。然而很多來訪者家中的環(huán)境有限,無法對來訪者的走路節(jié)奏、速度以及步幅有較為精確地測量,會對活動的設計以及結果的呈現(xiàn)產生一定的干擾。并且有些活動,治療師在線下時可較好地協(xié)助來訪者完成相應的康復動作,并提前清除與治療無關的阻礙物。但在來訪者家中,可能會存在家具較多、物品擺放較為雜亂并造成摔倒的隱患。因此,在無人協(xié)助的情況下,治療師僅能選擇較為保守的活動,并讓來訪者自己做好防護措施。這對于治療效果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對本次的測量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干擾。
另外,網速對于來訪者對信息的接收存在一定的干擾。例如,在本次的四周的干預活動中,來訪者沒有耳機,因此在走到遠方時由于距離較遠,會產生一定的卡頓以及聽不清節(jié)奏刺激的情況出現(xiàn),這個對于來訪者的活動進行的連貫性來說,也存在一定的影響。
結語
在為期四周的干預活動中,來訪者的步速與步幅有了一定的提升,左臂僵硬蜷縮的動作有所緩解,左臂能隨走路的過程中進行一定的擺臂活動。因此,即使線上的治療形式有場地因素以及康復力度較小等局限性,神經音樂療法中的RAS技術仍然對來訪者的運動功能的恢復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于本文的研究是個案研究,若需將此項技術運用于更多的來訪者,還需要更多的數(shù)據(jù)支撐。因此,后續(xù)還將擴大參與者人數(shù)以及干預時長與次數(shù)。
參考文獻:
[1]程瑤.音樂療法應用于臨床醫(yī)學領域中的研究概況分析[J].中國文藝家,2021(07):8182.
[2]Thaut?M?H,Hoemberg?V.Handbook?of?Neurologic?Music?Therapy[M].Oxford?University?Press,2014.
[3]張倩,李寧寧,夏家怡,等.音樂療法在腦卒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21,12(19):7477.
[4]王海燕,林璐,江志國,等.音樂療法在腦卒中后功能障礙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21,43(06):556559.
[5]Lim.Effects?of?external?rhythmical?cueing?on?gait?i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a?systematic?review[J].Clinical?Rehabilitation,2005,19(7):695713.
[6]Lohnes?Corey?A,Earhart?Gammon?M.The?impact?of?attentional,auditory,and?combined?cues?on?walking?during?single?and?cognitive?dual?tasks?in?Parkinson?disease[J].Gait?&?posture,2011,33(3):478483.
[7]雷彬.五行音樂預防卒中恢復期患者情緒障礙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20.
[8]張行健.基于音樂療法的腦卒中康復訓練電子鼓設計開發(fā)[D].山東大學,2021.
課題項目:2022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神經音樂治療對學齡兒童學習能力提升研究》(2022?SJYB0540);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蘇省特殊教育發(fā)展研究院”重點課題《江蘇特殊教育音樂治療與康復應用研究》(21tjfyjd15);江蘇省2021年度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融合”視閾下特殊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Tb/2021/38);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2021年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紅色音樂”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研究》(2021XJJG08)
作者簡介:齊若雯(1994—?),女,漢族,新疆烏魯木齊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音樂療法、音樂治療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