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涵 施威
滴漆液入水(供圖/李艷涵)
在正式制作漆扇之前,要準備好心儀形狀的空白團扇、盛有足量清水的容器、大漆、橘子油、滴管、小木棍。然后,就可以開始“私人定制”漆扇了。
第一步,從各色大漆中挑選想用的顏色??梢允嵌鼗团渖?、故宮配色、千里江山圖配色等,在選好后少量多次加入稀釋劑——橘子油,邊加邊慢慢攪拌,攪至可滴落的程度,不同顏色的漆液就調(diào)制好了。
第二步,用滴管吸取漆液依次滴入清水中。滴入的漆液量越多,制作出的扇面著色就越多、色彩越濃烈,反之則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滴加。
漆液具有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特性,滴加之后會漂浮在水面上。此時的水面就像一張空白畫布,不同的色彩在流淌的畫布上綻放、碰撞、交織,融出一派流光溢彩的美。這時候拿一根小木棍在水面上撥動或攪拌,水波輕漾,色彩隨之躍動,呈現(xiàn)出不同的紋理,或疏或密,或深或淺,或曲或直。
最后,取團扇輕輕浸入其中。團扇一接觸到水,紋理就迅速被“烙”在了扇面上。團扇入水時可以直接浸入,也可以沿著某一方向邊擺動邊浸入,甚至還能旋轉浸入,不同的手法會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效果。
團扇出水就同開盲盒一般充滿驚喜,扇面圖案可似飛云、似流沙、似波濤、似青岫,給人以無限遐想。當然還可以留白或佐以書法、印章,更具韻味。待團扇晾干,一把獨一無二的漆扇就完工了。
漆液“烙”在扇面上(供圖/李艷涵)
怎么樣?漆扇的制作你學會了嗎?如果學會了,那么恭喜你!你就掌握了漆藝中的漂漆技法。簡單來說,漂漆技法就是將浮于水的稀釋劑調(diào)和大漆,以點、甩、彈、劃等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的一種藝術,這項藝術與傳統(tǒng)扇文化碰撞后可以迸發(fā)出絢麗的火花。
漆扇制作中所用的大漆又叫“生漆”“天然漆”,是一種天然樹脂涂料。
“漆”本作“桼”。《說文解字》中解釋道:“桼,木汁,可以?物。象形。桼如水滴而下。”正如其中所描述的,漆樹樹皮被割開后,會流出粘稠的乳白色汁液,這些汁液有很強的附著力,涂敷在器物上就固化成一層富有光澤的膜,這層膜不僅能防水,還防腐、耐酸堿。
最先發(fā)現(xiàn)大漆優(yōu)異性能并加以利用的國家是中國。在距今八千多年的浙江省余姚市井頭山遺址,先民們就已經(jīng)用大漆制作漆器了,在浙江出土的兩件漆木器,雖深埋地下已久,但千年前的光澤依然奪目;到戰(zhàn)國時期,漆器便已應用到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各個領域,從飲食器、日用容器到家具,從樂器、兵器到交通工具乃至喪葬器,這些漆器將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融合。人們還大膽嘗試,將木、竹、陶、皮等材料都用作漆器的胎骨。
朝代更迭,但漆文化一直熠熠生輝,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也逐漸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在現(xiàn)代,漆藝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表現(xiàn)形式——漆畫,大漆與各種裝飾質材為漆畫提供了多元材料,千年積累的傳統(tǒng)漆藝為漆畫提供了豐富的技法和表現(xiàn)手段,漆畫兼具了繪畫和工藝的雙重屬性。
無論是古老的漆器,還是年輕的漆畫,其豐富的色彩美和細膩的材質美觸人心弦,可制作起來卻是一場耗時的接力賽,漆樹種植、割漆、制漆、制作,每道工序都要以年、月為單位,整個流程生產(chǎn)周期長,工藝難度大,其高昂的成本也讓購買者望而卻步。在大力弘揚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漆藝如何破局,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相比于描漆、堆漆、雕漆、填漆等步驟繁多又耗時長的傳統(tǒng)漆藝,漆扇使用的漂漆技法屬于漆藝中的創(chuàng)新工藝,容易上手又兼具趣味性,還可以增強體驗感。更關鍵的是,漂漆技法很“百搭”,除了和傳統(tǒng)紙扇結合制作漆扇外,還可以與竹骨棉布燈籠結合,制作漂染燈籠;遇白紙則是一副裝飾畫、一個書簽。應用還可以繼續(xù)拓展,素凈的首飾、服飾、箱包、手機殼、風箏等等,一遇漂漆,也填滿了藝術氣息。
清代雕漆云龍圓盒
漆畫《心蓮》
漆藝本身是一門復雜且講究技法的非遺技術,而漆扇的流行將大漆和漆藝重新拉回大眾視野,讓千年的漆文化繼續(xù)流淌在漆扇送來的習習清風中……
(責任編輯 / 王佳璇?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