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勇 肖瀟 楊秀宏 周六花 王新衛(wèi)
摘 要: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yè)科學研究院2019年引進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6個蟠桃新品種進行栽培試驗,經連續(xù)5年觀察,結果表明:中油蟠9號、中油蟠7號、中油蟠13號、中蟠7號、中蟠10號綜合性狀優(yōu)良,適宜在湘西武陵山區(qū)栽培。在多年試驗基礎上,總結了蟠桃在武陵山區(qū)的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蟠桃新品種;引種表現;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
蟠桃,民間有稱“仙桃”、“王母桃”,原產地在我國新疆。近30年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已培育了中蟠、中油蟠、中桃、中油、中碧桃系列品種60多個。2019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yè)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湘西州農科院)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中蟠7號、中蟠10號、中油蟠7號、中油蟠9號、中油蟠11號、中油蟠13號共6個品種在湘西州吉首市和鳳凰縣進行試栽。經5年的系統(tǒng)觀察,中油蟠9號(圖1)、中油蟠7號、中油蟠13號、中蟠7號、中蟠10號等表現綜合性狀優(yōu)良,適宜在湘西武陵山區(qū)推廣栽培。現將引種表現及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引種地概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湘西州)地處湖南西北部,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處,北接湖北省,西與重慶市為鄰,西南與貴州省接壤,地域介于東經109°10'—110°23'、北緯27°44'—29°38'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在16.5 ℃,1月平均氣溫4.85 ℃;7月平均氣溫22.35 ℃。無霜期年平均282天,年日照時數1 151.6~1 390.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1 350.55 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71.80天,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4.05%,屬于降雨量較多地區(qū)。
2 引種表現
2.1 物候期
2019—2023年連續(xù)5年對各品種物候期進行觀察。湘西州各品種3月上旬前后花芽開始膨大,葉芽萌動,3月上中旬始花期,3月中下旬盛花期,花期持續(xù)8~10天,果實成熟期從6月上旬持續(xù)至7月中旬,果實發(fā)育期80~115天,12月中旬前后落葉終止(表1)。
2.2 果實主要經濟性狀及綜合表現
所引6個品種的果實均為扁平形,其中黃肉型有5個、白肉型有1個。中蟠系列為毛蟠桃,果面有短茸毛,中油蟠系列為油蟠桃,果面光滑無毛。不套袋果面均可著不同程度的紅色,5個黃肉型蟠桃套袋管理可生產純黃“金果”。果實主要經濟性狀見表2。
中蟠7號:果形扁平,縫合線淺,果頂稍凹,兩半部不完全對稱,外觀漂亮,果厚、肉黃色,黏核、風味甜,有香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硬溶質,較耐貯運。6月中旬成熟,平均單果質量180克,最大單果質量296克。為早熟品種中的大型果,果頂閉合好,偶有裂果、裂核和僵果現象,春季疏果定果時間要適當推遲。樹勢較旺,豐產性好。
中蟠10號:果實扁平形,兩半部不完全對稱,果頂稍凹入,梗洼淺,縫合線明顯,果較薄、肉白色,果皮底色乳白、有短茸毛,果面易著鮮紅色暈,呈虎皮花斑狀,十分美觀。6月中下旬成熟,平均單果質量170 克,大果單果質量306 克。硬溶質,肉韌致密,耐運輸,貨架期長,風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黏核。樹勢中庸、健壯,樹姿開張,花芽飽滿,長、中、短果枝均能結果,豐產性好。需冷量約800 小時,湘西州低海拔地區(qū)易出現花而不實現象,早春寒潮對坐果率影響大,需謹慎發(fā)展(圖2)。
中油蟠7號:果形扁平,果實大而厚、果形好、果面光滑無毛、亮紅,果肉橙黃色,平均單果質量300 克,大果單果質量400 克,肉質為硬溶質,風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9%,黏核。7月上中旬成熟。果頂有裂頂和易軟現象,栽培中要防陽光直曬,套袋果果面十分漂亮,可生產純黃色的“金果”,不套袋果面75%著紅色?;ㄆ?、幼果期和成熟期抗褐腐病能力弱,須加強防控。樹勢偏旺,須控制氮肥施用量,否則,易造成花芽少和分化不充分,影響產量(圖3、圖4)。
中油蟠9號:果形扁平,兩半部較對稱,梗洼淺,縫合線淺,果面光滑無毛、亮紅,果肉黃色,硬溶質,掛樹期10~15天,耐運輸,貨架期長,肉質致密,細膩多汁,風味濃甜,黏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6月中下旬成熟,平均單果質量254克,大果單果質量463克。樹勢較旺,樹姿半開張,花芽欠飽滿,坐果率高,豐產。有裂果、裂核現象,未套袋的果實糖點較重,較易產生果銹,花期、幼果期和成熟期抗褐腐病能力弱,應加強病蟲防控和土壤水肥管理。套袋有顯著減輕裂果、裂核、果銹的作用,并可生產純黃色的“金果”(圖5、圖6)。
中油蟠11號:又名金錢油蟠桃,小果型,果實扁平,兩側對稱,果頂稍凹,單果質量 40~70 克,湘西州6月初成熟,果肉黃色,硬溶質,黏核,風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6.5%。樹勢中庸,樹姿半開張,坐果率高。果頂閉合一般,有開天窗現象,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裂果都比較嚴重,商品率低,不建議發(fā)展。
中油蟠 13號:果形扁平,大小中等,兩半部對稱,縫合線淺,果面光滑無毛,果肉黃色,6月10日左右成熟,平均單果質量120克,大果單果質量250克。硬溶質,風味甜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9%。該品種自花結實率高,豐產性好。樹勢中庸,樹姿半開張,露地栽培裂果較輕。
3 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
3.1 園地選擇及整理
蟠桃有喜光、耐旱怕澇的特性,根呼吸對氧氣要求條件高,園地要求土質疏松、土層肥厚、通透性良好、不積水、交通方便的平地或向陽緩坡地,最好選擇沙質壤土,土壤pH值以5.5~6.5為宜。如果選擇坡地栽種,坡度盡量控制在25°以內,并做好等高梯土整理。要根據地形地貌充分考慮到道路、排灌水渠、生產生活功能區(qū)等做好合理規(guī)劃。
栽植前要根據建園密度開挖定植溝或定植穴,一般溝深60厘米、寬80厘米,挖起的表層土和底層土要分開放置,然后與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按每畝2~3噸充分拌勻后回填,先填表層土,后填底層土。并把定植行做成梯形壟,以有利于快速排除雨水和減少土壤含水量,一般壟寬1.5~2.5米、高0.5米。
3.2 栽植
3.2.1 樹形及密度 建議以主干形或Y字形樹形培養(yǎng),主干形桃園行距3米、株距1.2~1.5米,每畝栽150~180 株;Y字形桃園行距4~4.5米、株距1.5米,每畝栽100~110 株。
3.2.2 栽植時間 以落葉后開始栽植為佳,這時地溫比較高,有利于根系傷口愈合和快速恢復生長,對來年春季健康生長有促進作用。
3.2.3 苗木選擇及處理 選擇根系發(fā)達、無明顯機械損傷、無病蟲害、整形帶內有6個以上飽滿芽的苗進行栽植,栽植前用K-84放線菌30~40倍液或多菌靈500倍液蘸根。
3.2.4 栽植方法 根據行株距先在壟上定植點挖一小穴,將苗木置于中央,扶正、理順根系,隨后填入細土1/2,輕輕提苗,讓根系舒展并與土壤密接,稍踏實后再填滿土踏實,栽植深度以覆土至苗木根頸處、稍露出嫁接口為宜,栽后及時澆透定根水。
3.3 土水肥管理
3.3.1 土壤管理 每年秋冬季翻耕1次園土,深度20~25厘米(樹盤下略淺),在生長季節(jié)應經常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結。為補充或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防止果園惡性雜草,提倡果園人工種草,即秋冬季結合土壤深翻撒播毛葉苕子、紫云英、黑麥草、肥田蘿卜等綠肥。
3.3.2 水分管理 除起壟栽培外,平地務必開好圍溝、腰溝,深50厘米以上,并做到溝溝相通、雨停水干,以保證桃樹根系始終處在有氧環(huán)境。特別是在果實細胞分裂期、果核硬化期以及采果后的恢復期,應盡量減少土壤水分含量,否則容易造成生理落果或采前落果,并不利于花芽的分化,降低花芽的質量和數量。這幾個時期如果時逢雨季,可采用壟面覆膜加以解決。
3.3.3 合理施肥 蟠桃幼樹期施肥不宜過多,特別是氮肥,施用過多易引發(fā)徒長,延遲結果。一般栽后第一年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并做到“前促后控”,即自4月至7月份,以施偏氮肥提苗促長為主;7月份后施2~3次以磷鉀為主的復合肥或水溶肥,保持土壤適當干燥,促進新枝成熟成花。成齡結果樹以秋施基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60%~70%,肥料以優(yōu)質有機肥為主,每畝3噸,適當加入硫酸鉀復合肥20~25千克或袋控緩釋肥。另外,在幼果迅速膨大期、硬核后期、果實膨大初期,要根據樹勢和結果情況進行合理追肥,全年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結合病蟲防治噴藥,花前注意補硼、謝花坐果后注意補鈣3次、在果實成熟前補鉀2次。
3.4 整形修剪
以主干形或Y字形整形。主干高50厘米定干,主干形樹留中心主干單頭向上延伸,其他側枝適時摘心、扭梢或拉枝,作為結果枝培養(yǎng)。Y字形樹在主干高50~60厘米處選留伸向行間的2個新梢作為主枝培養(yǎng),其余全部抹除,主枝開張角度保持65°~75°,主枝上培養(yǎng)結果枝或小型結果枝組。幼樹生長第一年,要注意插竹竿進行綁縛引導。幼樹和盛果期樹均要加強夏季修剪管理,及時疏除過密枝、徒長競爭枝、背上強旺枝和背下細弱枝。主干形樹上每20厘米左右螺旋狀保留中、長果枝結果,Y字形主枝左右交叉保留中、長果枝結果。冬季采取長梢修剪方法。樹體高度控制在2.5~3.5米,冬季修剪主干形樹每株保留40~50個中長結果枝,Y字形樹每株保留60~80個中長結果枝。
3.5 花果管理
南方栽植蟠桃,受冬季氣候影響,個別年份的低溫時長滿足不了少數桃樹品種的最低要求,或者春季花期經常遇到寒潮,因此,春季花期首先要做好?;ū9ぷ鳎ê蟾鶕闆r分2~3次疏花疏果。蟠桃容易出現裂果、裂核現象,疏果時要適當多留,待硬核期結束后才進行定果。定果量要根據各品種果實大小不同而定,按畝計劃產量2000~2500 千克推算,一般長果枝留 3~4個果,中果枝留2~3個果,短果枝留1個果。中晚熟品種定果后選用優(yōu)質果袋進行套袋管理。
3.6 病蟲害防治
蟠桃園常發(fā)生的病害有褐腐病、瘡痂病、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等,蟲害有桃蚜、綠盲蝽、葉蟬、刺蛾、桑白蚧、吸果夜蛾等。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策略,做到化學防治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結合。落葉后和萌芽前最好采用不同藥劑進行2次清園,殺死越冬病菌、蟲卵,減少病蟲害基數。春季開花前后打好三遍藥,重點防治褐腐病、瘡痂病、桃蚜、綠盲蝽、葉蟬等,夏季重點做好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桃蛀螟、吸果夜蛾、褐腐病、細菌性穿孔病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特別是針對山區(qū)果園與山地林木混雜、吸果夜蛾危害嚴重的情況要采取物理誘捕、人工夜晚捕殺等多舉措防治。
3.7 果實采收
蟠桃不宜過早或過晚采收,否則會降低果實風味,引起機械損傷和貯藏中腐爛。一般以大部分果皮由綠色轉為淡綠色,并逐漸呈現品種果面固有底色后,果面開始著色50%時為七成熟。遠途運輸銷售,以采七八成熟果為主,本地市場銷售以采九成熟果為主。蟠桃果柄短,采摘中容易造成撕皮現象,因此,采摘時要采取先輕輕轉動、然后再采摘的方法。采摘和搬運中要輕拿輕放、輕裝輕卸,防止碰傷、壓傷。以銷售純黃“金果”為主的,可不去袋采摘;以銷售“紅果”為主的,要提前3~5天去袋,然后采摘,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外觀美感,另一方面可提高風味品質。
基金項目:湘西州專家工作站項目(州科協(xié)發(fā)[2023]1號)。
作者簡介:田勇(1965年—),男,土家族,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果樹等園藝作物科研及推廣工作。E-mail:478314166@qq.com。
*通信作者:王新衛(wèi)(1980年—),男,研究員,從事桃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E-mail:wangxinwei02@ca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