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嚴 文仁浩
地處廣東省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的南雄縣級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縣、中央蘇區(qū)縣。九十五年前,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在這里有過一次到目前還鮮為人知的、驚心動魄的歷險記。當時的南雄縣委第一次與“朱毛”紅軍取得聯(lián)系,在第一時間就給“朱毛”送來了一條極其重要的情報。南雄既是“朱毛”紅軍的涉險地,又是“朱毛”紅軍的轉(zhuǎn)折地,更是一段驚險的紅色歷史。
地方黨組織情報及時準確
“朱毛”紅軍會師井岡山后,連續(xù)粉碎了敵人的三次“進剿”和兩次“會剿”。為了應付湘、贛兩省國民黨軍隊的第三次“會剿”,1929年 1月 14日,“朱毛”紅軍三千六百多人從井岡山向贛南出擊。
開始還比較順利,打破了敵人幾條封鎖線,邊打還邊做群眾工作,并占領了崇義城,部隊也得到了一些擴充。再向南,紅四軍主力于 1月 22日攻克了江西大余縣城,并在此停留了兩三天。這時,危險來了,國民黨方面已弄清了紅四軍主力的動向,突然以兩個旅的兵力向紅四軍發(fā)動進攻。由于當時大余群眾斗爭的基礎沒有建立起來,沒能及時向紅四軍提供國民黨軍突然來襲的情報,加之擔任警戒的28團沒按要求構(gòu)筑警戒防御工事,在遭到敵人突襲時,倉促應戰(zhàn),一觸即潰。因敵眾我寡,毛澤東和朱德一邊組織應戰(zhàn)一邊分兩路率領部隊撤退。毛澤東帶領一路經(jīng)南雄油山,向上、下楊梅和鄧坊、烏逕方向轉(zhuǎn)移,朱德率領特務營營長畢占云殿后,并在全軍安全撤出大余后,經(jīng)南雄廣??印⑸咸m田、下蘭田到達寨下村,于25日在烏逕與毛澤東會合。
擺脫敵人進攻和追擊的“朱毛”紅軍,本想在此暫做休整,殊不知更大的危險再次逼近。此時,南雄縣委派出的偵察小組及時準確地獲悉了粵贛敵軍兵分二路向烏逕襲來,并即刻將這一重要情報報告了毛澤東、朱德。南雄縣委及時準確的情報,為“朱毛”紅軍脫險南雄烏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朱德決策果斷正確
南雄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中共南雄支部,在1927年就成立了南雄縣委。隨著黨組織的建立,南雄的地方武裝和游擊隊也在建立,群眾斗爭的基礎也在發(fā)展。在得知“朱毛”紅軍進入南雄后,南雄縣委和游擊隊就主動與紅四軍取得聯(lián)系。在烏逕黃木嶺紅四軍和南雄縣委聯(lián)合召開的群眾大會,毛澤東、朱德在大會上發(fā)表講話,號召群眾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參加革命,并送給南雄縣委10支五響步槍和幾百發(fā)子彈,以支持南雄縣委建立根據(jù)地和壯大游擊隊。
“朱毛”紅軍到南雄是件大事,南雄縣委書記陳召南立即派出偵察小組,由鐘蛟蟠帶領偵察敵情。偵察小組獲悉,粵贛軍兵分二路向紅四軍駐地烏逕逼近,李振球一個團和贛敵劉士毅一個旅的兵力從坪田坳一路尾隨紅四軍追蹤而至,另一路距離紅四軍駐地五里地,并且是專程從南雄城趕來的粵軍,正準備對紅四軍進行合圍。
此時經(jīng)過兩天連續(xù)行軍作戰(zhàn),疲憊不堪的紅軍戰(zhàn)士正在休息,卻不知危險即將到來,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鐘蛟蟠飛奔趕到烏逕黃木嶺,將這一條重要情報及時向毛澤東、朱德報告,面對這樣的危急情況,是打是走,是硬拼還是撤離,一道難題擺在“朱毛”面前。撤離井岡山就是面對敵人多次“進剿”“會剿”后“朱毛”做出的正確決策,這次面對敵人的再次合圍不能再血戰(zhàn)硬拼,加之在大余紅四軍就遭遇了下山以來的重大損失,傷亡二三百人,三千多人的紅四軍主力再也經(jīng)不起敵人的強勢圍攻,“朱毛”果斷決策:立刻撤離。露營在平壩上的紅軍戰(zhàn)士連號都沒吹,說走就走,由縣委派出的偵察員鐘蛟蟠帶路,經(jīng)界址向信豐方向轉(zhuǎn)移,使敵人撲了個空。
南雄脫險為“朱毛”紅軍帶來轉(zhuǎn)機
“朱毛”紅軍南雄脫險后,雖然仍面臨著敵人的輪番窮追,但開始變被動為主動,逐漸迎來轉(zhuǎn)機。
取得大柏地戰(zhàn)斗的勝利。到達瑞金北部大柏地后,毛澤東、朱德、陳毅召開紅四軍干部會議,決定利用麻子坳的有利地形,兵分三路,布成口袋陣,準備消滅追來的劉士毅部。1929年2月10日下午3時,敵人進入埋伏圈后,我軍立即開火,雙方激戰(zhàn)竟夜,殲滅了劉士毅的兩個團大部,俘敵團長以下八百多人,取得了進軍以來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扭轉(zhuǎn)了紅四軍下山以來的長期被動局面。
與紅二團、紅四團會合,隊伍得到補充和休整。大柏地戰(zhàn)斗后,紅四軍士氣大振,后面再沒有尾追的敵軍,補充給養(yǎng)后,部隊便向東固靠攏。在這里,有著原中共贛西特委秘書長李文林等領導的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和獨立第四團共計一千二百余人。紅四軍同紅二團、紅四團會合后,在東固召開會師大會,會上傳達了“六大”精神。會后,紅四軍向紅二團和紅四團贈送了一批槍支,并決定留下毛澤覃、謝唯俊幫助他們工作。紅二團和紅四團向紅四軍贈送了兩千余銀圓,還有一部分子彈、衣物。紅四軍經(jīng)歷了一個多月脫離根據(jù)地的艱苦轉(zhuǎn)戰(zhàn)后,來到東固才獲得休整的機會。
打垮郭鳳鳴一個師,進駐閩西長汀。“朱毛”紅軍在東固休整時,國內(nèi)的政治局勢也發(fā)生重大變動:蔣介石同控制兩湖地區(qū)的桂系軍閥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在湘、贛的國民黨正規(guī)部隊,已顧不得“追剿”紅軍。于是毛澤東、朱德決定率領部隊轉(zhuǎn)戰(zhàn)反動統(tǒng)治力量較為薄弱的福建,進一步發(fā)展壯大革命力量。紅四軍進入福建長汀后,與駐守在長汀的福建省防軍郭鳳鳴部發(fā)生激戰(zhàn),最終打垮郭部一個師,擊斃郭鳳鳴本人,奪取長汀。紅四軍在長汀收買子彈、招補兵額、趕制軍衣、籌措軍餉,得到了很好的休整和發(fā)展。為了便于開展游擊戰(zhàn)爭,前委還對紅四軍進行了整編,將原來的團改為縱隊。
回師瑞金,與紅五軍會合。在長汀期間,蔣桂戰(zhàn)爭爆發(fā)。蔣介石調(diào)集在江西的部隊參加對湖南的爭奪,贛南的駐軍大部調(diào)離,兵力空虛。于是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離開長汀,翻過武夷山,回師瑞金。4月2日,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趕到瑞金與紅四軍會合。此時蔣桂戰(zhàn)爭正在激烈地進行,瑞金周圍沒有敵情,部隊在從容休整的同時,比較放手地把部隊散開,做群眾工作,擴大根據(jù)地,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也為毛澤東、朱德提供了一個從容考慮革命下一步如何發(fā)展的機會。
“朱毛”紅軍南雄脫險,是南雄縣委、南雄蘇區(qū)人民對我黨、對紅軍、對中國革命作出的重大歷史貢獻。毛主席多次談到這件事(紅四軍烏逕脫險),說是一個地方黨支部、一個人、一封信救了我們黨,救了整個紅軍。朱總司令更是回憶道:“這是紅軍命運極端危險的時刻,如果沒有地方黨支部,那一下就會被敵人搞垮了。”“朱毛”紅軍南雄脫險這一重大事件,對影響中國革命歷史進程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將永遠載入中國革命的史冊。
(本文作者管嚴系朱德戰(zhàn)爭年代貼身警衛(wèi)之子、解放軍某部大校、中央文獻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理事。)